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醫療機構診斷和治療儀器設備應用規范(一)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2-04 · 3190人看過

  第一章 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機應用的臨床意義與適應證

  第一節 中樞神經系統

  第二節 五官疾病

  第三節 呼吸系統

  第四節 循環系統

  第五節 消化系統

  第六節 泌尿、盆腔、生殖系統

  第七節 骨關節及軟組織系統

  第二章 磁共振成像機應用的臨床意義與適應證

  第一節 中樞神經系統

  第二節 五官

  第三節 呼吸系統

  第四節 循環系統

  第五節 消化系統

  第六節 泌尿、盆腔、生殖系統

  第七節 骨關節及軟組織系統

  第三章 心血管造影X線機臨床應用的意義與適應證

  第四章 超聲診斷儀應用的臨床意義與適應證

  第一節 顱腦

  第二節 眼及眼眶

  第三節 甲狀腺、甲狀旁腺、頸淋巴結

  第四節 乳腺

  第五節 胸部與縱膈

  第六節 心臟和大血管

  第七節 胃腸

  第八節 肝臟

  第九節 膽道系統

  第十節 胰腺

  第十一節 脾臟

  第十二節 腹膜和腹膜腔

  第十三節 腹膜后腫物和腹部大血管

  第十四節 腎、輸尿管及膀胱

  第十五節 腎上腺

  第五章 醫用核素顯像設備應用的臨床意義與適應證

  第一節 局部腦血流(γCBF)斷層顯像

  第二節 腦池顯像

  第三節 腦室顯像

  第四節 放射性核素腦血管造影

  第五節 腦顯像

  第六節 心肌灌注顯像

  第七節 心肌“熱區”顯像

  第八節 平衡法門控核素心室造影

  第九節 首次通過法核素心血管造影

  第十節 肺灌注顯像

  第十一節 肺通氣顯像

  第十二節 靜脈血栓顯像

  第十三節 惡性腫瘤顯像

  第十四節 骨顯像

  第十五節 甲狀腺顯像

  第十六節 甲狀旁腺顯像

  第十七節 腎上腺皮質顯像

  第十八節 腎上腺髓質顯像

  第十九節 肝實質顯像

  第二十節 肝血流血池顯像

  第二十一節 肝膽顯像

  第二十二節 異位胃粘膜顯像

  第二十三節 消化道出血顯像

  第二十四節 胃腸動力學顯像

  第二十五節 腎動態顯像

  第二十六節 腎靜態顯像

  第二十七節 尿返流顯像

  第二十八節 骨髓顯像

  第二十九節 脾顯像

  第三十節 淋巴顯像

  第三十一節 炎癥顯像

  第三十二節 葡萄糖代謝顯像

  第六章 動態心電圖機應用的臨床意義與適應證

  第七章 化學分析儀的用途與項目組合

  第一節 用途

  第二節 檢查項目組合

  第八章 伽瑪射線立體定向頭部治療系統的臨床配置與應用

  第一節 設備與技術條件

  第二節 臨床應用的意義與適應證

  第三節 劑量

  第四節 療效評價

?

  第一章 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機應用的臨床意義與適應證

  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機(Computed Tomography,以下簡稱CT):結合X線攝影和計算機成像技術,用于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醫學影像學設備。本規范所指CT僅包括可用于全身各部位檢查的CT.

  CT檢查一般屬無創傷性、診斷準確性高、檢查時間短、應用范圍相當廣泛。

  開展CT檢查的單位,其放射防護工作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及有關規定、規范要求。

  第一節 中樞神經系統

  顱腦疾患和畸形

  臨床意義:CT是目前顱腦疾病首選的影像診斷方法,盡管MRI較CT有很多優點,但在以下幾方面CT仍然優于MRI:(1)診斷急性顱內出血和急性顱腦性外傷;(2)顯示鈣化灶;(3)顱骨病變等。CTA的開發又擴展了CT的應用范圍。另外,危重病人可以攜帶搶救設備和器械,不影響CT檢查。

  與MRI相比,CT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對后顱凹病變的診斷,CT偽影較多,診斷能力不及MRI.對于腦白質病、陳舊出血、水腫以及腦內血管性疾病的診斷也不如MRI敏感。

  主要適應證:

  急性期腦血管病 如腦梗塞、腦出血。

  顱腦原發性腫瘤和囊腫 包括腦實質腫瘤,如神經上皮腫瘤、膠質瘤、膠質母細胞瘤等;腦外腫瘤,如腦膜瘤、垂體瘤及蝶鞍附近腫瘤、神經鞘瘤(聽神經瘤、三叉神經鞘瘤)等。

  顱內轉移瘤

  顱內感染性疾病

  腦膿腫、硬膜外膿腫、硬膜下膿腫

  腦內炎性肉芽腫 如結核瘤等。

  顱內寄生蟲病 如腦囊蟲病等。

  顱腦外傷

  一般適應證:

  腦血管畸形

  腦白質病 包括多發性硬化。

  顱腦先天畸形

  腦積水

  非適應證:

  急性腦炎

  腦變性性疾病

  脊柱、脊髓疾病和畸形

  臨床意義:脊柱影像學檢查包括脊椎(椎體和附件),椎間盤、椎小關節、韌帶等以及硬膜囊,包括脊髓和蛛網膜下腔。CT檢查尤其對骨質結構有其優越性。MRI的應用,對脊柱尤其是脊髓的檢查明顯優于CT,現已成為主要的影像學技術,并已逐步取代CT.

  目前我國MRI設備仍不普遍,脊柱CT包括CT脊髓造影對比良好,對硬膜外退行性疾病等的診斷仍然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主要適應證:

  脊柱腫瘤 尤其椎體和附件原發和繼發骨腫瘤。

  脊椎病 包括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癥等,觀察骨性結構和鈣化效果良好。

  脊柱外傷

  一般適應證:

  脊髓血管畸形

  脊髓空洞癥(需延遲CT脊髓造影)

  脊髓血腫、硬膜外血腫、脊髓橫斷

  蛛網膜炎

  非適應證:

  脊髓變性 如多發生性硬化。

  脊髓炎

  脊髓挫傷

  第二節 五官疾病

  眼

  臨床意義:CT能清楚顯示眼球、眼外肌及脂肪間隙。增強掃描有助于診斷眶內血管性疾病。眼CT檢查,放射劑量小于普通X線體層攝影,但因晶狀體等對X線敏感,應注意照射劑量,以免造成不良影響。超聲適于檢查眼球病變;MRI有較高的軟組織分辨率并有多方位成像的優點,也是優良的眼影像學檢查方法。至于顯示眼眶骨質病變和球內鈣化,CT優于MRI.

  主要適應證:

  眶內炎癥 包括眶內膿腫、原發性眼眶炎癥、炎性假瘤等。

  眼球內陰性異物 玻璃和木質異物。

  視神經病變 如視神經腫瘤、視神經損傷等。

  球后腫瘤 CT為首選方法。

  一般適應證:

  眼眶外傷和異物

  血管病變 如血管瘤、頸內動脈海綿狀竇瘺、靜脈曲張等。

  眼球病變 如眼球腫瘤、視網膜剝離等。

  眶壁以及鄰近副鼻竇腫瘤累及眼眶

  非適應證:

  外眼病

  青光眼

  白內障

  鼻、副鼻竇及鼻咽部

  臨床意義:普通X線平片仍是副鼻竇常用的檢查方法,但CT和MRI更適應于顯示鼻和副鼻竇的解剖細節。CT可以清楚顯示骨質和軟組織病變,而MRI具有更高的軟組織分辨率,對鼻咽部檢查優于CT.CT用于腫瘤診斷時,主要幫助確定腫瘤范圍,有無頸部淋巴結轉移,對良惡性的鑒別有一定限度。

  主要適應證:

  副鼻竇癌及其他惡性腫瘤和轉移瘤

  良性腫瘤

  副鼻竇黏液囊腫

  一般適應證:

  鼻咽癌

  化膿性副鼻竇炎、鼻腔息肉

  外傷 如LEFORT骨折。

  配合纖維內窺鏡手術 顯示上頜竇開口的位置和形成。

  喉

  臨床意義:CT主要用于喉癌的分期診斷,確定喉癌僅限于聲門區,或位于聲門上區,包括梨狀窩;或聲門下區,或同時累及聲門上、聲門和聲門下區(經聲門癌)。顯示喉周圍間隙是否受到累及,有無淋巴結轉移等。

  主要適應證:

  喉癌

  一般適應證:

  喉的非腫瘤性病變 如喉息肉(聲帶息肉)、喉囊腫、喉膨出等。

  耳、顳骨

  臨床意義:耳CT檢查的主要部位是顳骨。掃描技術需用高分辨率CT,以顯示中耳、內耳等細微結構,優于X線平片和多軌跡體層攝影。MRI對顳骨內軟組織病變的診斷優于CT.

  主要適應證:

  先天畸形 如外耳道閉鎖、聽小骨發育異常、中耳腔發育不良、內耳畸形等。

  顳骨骨折 顯示骨折線與中耳、內耳的關系。

  腫瘤 外耳道癌、中耳癌、中耳鼓室內血管瘤(化學感受器瘤)、面神經鞘瘤、聽神經瘤。位于骨性內聽道內的小聽神經瘤,主要的診斷方法是增強MRI.

  耳硬化癥

  化膿性中耳炎合并膽脂瘤 了解膽脂瘤的部位、大小、對周圍骨質有無破壞穿通,發現隱匿的膽脂瘤等。

  耳源性腦膿腫

  一般適應證:

  惡性外耳道炎

  內耳感染

  巖骨尖綜合征

  第三節 呼吸系統

  臨床意義:胸部具有良好的天然對比,常規X線檢查一直是重要的首選的基本手段。因CT具有密度分辨率高及橫斷面成像,無影像重疊等優點,對普通X線難以顯示的肺門區、縱隔旁、心后、近橫膈區等部位病變,具有優良的診斷價值。胸部CT檢查主要用于:(1)常規X線檢查發現病變,需進一步定位、定性診斷,以及確定病變的擴展范圍;(2)常規X線檢查陰性,但臨床高度懷疑胸部病變者;(3)介入放射學。

  此外,高分辨率CT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CT能更清晰地顯示肺組織的細微結構,達到分辨次級肺小葉的能力,提高了CT對肺彌漫性疾患及某些灶性病變的診斷與鑒別診斷的價值。

  主要適應證:

  氣管腫瘤 良性及惡性腫瘤。

  肺腫瘤 肺癌、肺轉移瘤、肺良性腫瘤。

  支氣管擴張,肺間質纖維化,細支氣管炎,膠原病肺損害,各種塵肺和肺氣腫等

  縱隔腫瘤 胸腺瘤、畸胎瘤、神經源性腫瘤、胸內甲狀腺、支氣管及食管囊腫等。

  縱隔及肺門淋巴結腫大 如淋巴瘤、結節病、轉移瘤等。

  胸膜腫瘤 原發和轉移瘤。

  橫膈腫瘤

  胸壁骨良、惡性腫瘤

  一般適應證:

  肺膿腫

  肺結核的鑒別診斷

  肺炎及治療經過觀察 特別是小兒肺炎。

  胸腔積液

  第四節 循環系統

  臨床意義:現今普遍應用的第三、四代CT機,因掃描速度較慢(秒級),一般不適應心臟疾病的診斷。但CT尤其是快速掃描CT對心臟鈣化,如心臟瓣膜、冠狀動脈鈣化的檢測;增強掃描對主動脈、腔靜脈和心包疾患有重要的和一定的診斷價值。近年來電子束CT掃描速度達到毫秒級,適用于心臟形態和功能檢查評價。但從價格效益比及診斷效果分析,對各種心血管疾患和畸形的診斷,仍以超聲技術為首選,MRI更為全面。

  主要適應證:

  心臟及心包的鈣化 尤其是冠狀動脈鈣化,用于冠心病篩選診斷。

  一般適應證:

  主動脈疾患 如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等,尤其是急診病例。

  肺動脈栓塞

  腹主動脈及其大的分支與腹腔內腫瘤的關系 主要用CT血管造影。

  非適應證:

  先天性心臟病 包括復雜、復合和單發畸形。

  后得性心臟病 如心臟瓣膜病、心肌病、肺心病等。

  第五節 消化系統

  消化道

  臨床意義:消化道疾患的首選檢查方法為消化道鋇劑造影,它可直接顯示病變的形態特點。CT檢查對一些病變可起輔助診斷作用,如對消化道惡性腫瘤,CT檢查可顯示壁外及相鄰臟器的浸潤范圍,有無肝轉移,淋巴腺及腹膜與后腹膜腔轉移等,有助于確定治療方案;對粘膜下腫瘤,可了解壁外的發展情況,還有助于判斷腫瘤的組織來源等。

  一般適應證:

  消化道癌及其他惡性腫瘤 僅用于術前了解腫瘤的浸潤范圍與進展程度,或進行分期診斷。

  直腸癌 術后了解有無局部復發。

  平滑肌瘤等粘膜下腫瘤

  消化道炎癥

  先天性疾患

  消化道憩室等

  腹膜腔

  臨床意義:腹膜腔由于范圍較廣,被系膜、韌帶劃分為若干間隙隱窩,超聲檢查難于作出全面診斷,常以超聲作初步檢查手段,主要仍需依靠CT、MRI檢查。

  主要適應證:

  腹膜腔積液(包括積血)

  腹膜炎癥、膿腫

  腹膜腫瘤 如間皮瘤、轉移瘤等。

  一般適應證:

  腹膜結核

  肝臟

  臨床意義:CT不宜作肝臟疾患的普查與篩選,在超聲發現病變的基礎上,肝CT檢查對病變的定性、定位診斷以及確定病變范圍、進展程度都具有重要價值。

  主要適應證:

  肝惡性腫瘤 如肝癌、轉移瘤等。

  良性腫瘤 如肝血管瘤、腺瘤等。

  肝囊腫及CT導引下介入治療

  肝膿腫、肝結核等

  肝寄生蟲病 如肝包蟲病等。

  肝外傷 如肝血腫、肝破裂。

  一般適應證:

  血吸蟲病

  肝脂肪變性等肝彌漫性疾患

  非適應證:

  肝炎

  膽道

  臨床意義:膽系疾患首選檢查方法為超聲、直接的檢查方法為膽系造影,后者近年來已較少應用。CT對一些疾患的診斷也有重要作用,如有助于確定梗阻性黃疸的梗阻部位與性質;顯示膽系腫瘤的浸潤程度與范圍,利于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對膽系結石,可幫助預測結石成分的化學性質,有利于體外碎石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三維立體CT膽道造影,可確定結石位置,對外科手術治療極為有利。

  主要適應證:

  梗阻性黃疸的定位及定性診斷

  膽系惡性腫瘤 如膽囊癌、膽管癌等。

  一般適應證:

  肝內膽管結石,三維立體CT膽管造影

  膽囊腺瘤、腺肌增生病等

  膽系先天性疾患 如先天性膽管囊腫等。

  非適應證:

  膽道運動功能障礙

  胰腺

  臨床意義:CT檢查對胰腺疾患的診斷有重要價值,如對胰腺癌的診斷及其浸潤范圍、進展程度的判斷等,但對小胰腺癌的診斷有一定限度。對急性胰腺炎,CT能判斷病變程度,確定有無壞死,胰外侵犯范圍及是否合并膿腫等,從而有助于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對慢性胰腺炎,CT對發現胰石及鈣化的敏感性也頗高。

  主要適應證:

  胰腺癌

  急性及慢性胰腺炎

  一般適應證:

  胰島細胞瘤(動態CT檢查)

  胰腺囊腫

  胰腺先天性異常 如先天性胰體、尾缺損癥等。

  非適應證:

  胰酶缺乏癥

  脾臟

  臨床意義:CT對脾外傷的診斷有重要價值,敏感、準確而可靠,不僅可明確損傷的類型,同時可發現有無腹腔出血及肝、腎損傷等。此外,對脾腫瘤、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腫大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也有重要價值。

  主要適應證:

  脾惡性腫瘤 如脾淋巴瘤、脾轉移瘤等。

  脾血管瘤、淋巴管瘤、脾囊腫等

  脾外傷 如脾血腫、脾破裂等。

  脾膿腫

  一般適應證:

  門脈高壓、血液病

  副脾等脾先天性疾患

  脾動脈瘤、脾梗塞等脾血管性疾患

  第六節 泌尿、盆腔、生殖系統

  腎、輸尿管及膀胱

  臨床意義:CT能直接顯示腎實質,對腎腫瘤,如腎癌早期診斷有重要價值。CT檢查對腎功能的依賴性小,腎功能嚴重損害時,腎盂造影一般診斷意義不大,而CT可以提供重要診斷信息。動態增強CT及CT血管造影有類似血管造影的作用,可以診斷腎的血管性疾病,例如腎動脈瘤、腎動脈狹窄,腎靜脈血栓等。CT對于膀胱腫瘤性病變的診斷有重要價值。當膀胱充盈尿液時,CT能清晰顯示膀胱壁,能發現膀胱早期腫瘤性病變,并對腫瘤的分期很有幫助。目前超聲診斷在腎、輸尿管及膀胱疾病中的應用很普遍,但常作為篩選檢查,進而由CT或MRI幫助明確診斷。

  主要適應證:

  腎腫瘤 包括腎癌、腎胚胎瘤、腎淋巴瘤和腎轉移瘤等。對早期診斷和腎癌分期,確定腫瘤范圍等有幫助。

  良性腫瘤和囊腫 CT對腎血管肌脂肪瘤和脂肪瘤的定性診斷相當準確,有助于和惡性腫瘤的鑒別。

  腎膿腫和/或腎周圍膿腫 確定膿腫范圍。

  腎外傷 包括腎破裂、腎內血腫、腎被膜下血腫、腎周血腫和尿外滲等。

  先天畸形 如腎和輸尿管重復畸形、馬蹄腎、異位腎等。

  CT導引下腎穿刺活體組織檢查,膿腫引流及囊腫硬化治療等

  腎梗塞

  膀胱腫瘤 包括膀胱癌和良性腫瘤。

  腎、輸尿管及膀胱陽性結石

  一般適應證:

  腎盂腫瘤 主要用于鑒別診斷、確定病變范圍,如腎盂癌的分期診斷等。

  腎盂、輸尿管腫瘤和囊腫

  腎包蟲感染

  腎盂、輸尿管積水

  腎結核

  黃色肉芽腫性腎盂腎炎

  慢性腎炎

  慢性腎盂腎炎 了解腎萎縮情況,包括腎皮質和腎髓質的比例。

  腎動脈狹窄 阻塞、腎動脈瘤、腎動靜脈瘺或動靜脈畸形。

  非適應證:

  急性腎小球腎炎

  腎病綜合征

  膀胱炎

  腎上腺

  臨床意義:CT是目前腎上腺疾病的首選診斷方法,主要用于發現和確定腎上腺腫瘤。CT能發現直徑在5mm以上的腫瘤,但CT的特異性或定性診斷,應參考臨床癥狀和內分泌檢查。CT對腎上腺小腺瘤與腎上腺結節增生的鑒別,以及腎上腺腫瘤良惡性的鑒別均有一定限度。

  主要適應證:

  內分泌功能亢進性腺瘤 如皮質醇癥(柯興(Cushing)氏綜合征),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康(Conn)氏綜合征)等,以及嗜鉻細胞瘤。

  惡性腫瘤 腎上腺癌或轉移瘤。

  急性腎上腺皮質功能衰竭 懷疑急性腎上腺出血壞死。

  一般適應證:

  腎上腺囊腫、非功能亢進性腺瘤、骨髓脂肪瘤、血管瘤、假腫瘤等

  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Addison‘s病)CT可顯示兩側腎上腺萎縮,鈣化。

  非適應證:

  彌漫性腎上腺增生 CT對確定有無增生并不敏感,CT顯示腎上腺外形正常,并不能除外腺體增生。

  女性盆腔與生殖系統

  臨床意義:盆腔內器官之間有較豐富的脂肪組織分隔,富于天然對比,受呼吸運動和腸蠕動的影響也較小,從而使盆腔成為CT適宜的檢查部位。CT能較清楚的顯示盆腔器官的解剖結構,如再用造影劑灌腸標記直腸和乙狀結腸、放置陰道栓標記陰道、膀胱充盈尿液等措施,則可進一步提高對比度。

  盆腔CT多用于盆腔惡性腫瘤的分期診斷,顯示中、晚期腫瘤侵犯范圍,而較少用于早期診斷。CT有助于脂肪瘤、盆腔脂肪沉著癥、畸胎瘤(顯示骨骼、牙齒等)等良性疾病的定性診斷。

  超聲和MRI也是非常適于盆腔的影像技術。尤其是盆腔超聲(包括經直腸腔內超聲)應用很普及,診斷敏感性和準確性都很高,因此盆腔CT的應用不如腹部CT普遍。盆腔MRI的軟組織分辨率高于CT,又能提供冠狀面和矢狀面的圖像,較橫斷面圖像直觀易懂,對盆腔惡性腫瘤的診斷很有價值,是一種理想的影像技術。

  主要適應證:

  宮頸癌的分期診斷

  宮體癌以及子宮肌瘤等

  卵巢腫瘤 如囊腫、畸胎瘤和卵巢癌等。

  盆腔膿腫

  骶尾骨脊索病

  一般適應證:

  先天畸形 如雙角子宮、雙子宮等。

  非適應證:

  宮頸癌、直腸癌的早期診斷

  男性盆腔與生殖系統(前列腺、精囊、睪丸)

  臨床意義:CT能清楚顯示男性盆腔與生殖系統各臟器的形態、大小以及與周圍組織結構的關系,亦能鑒別鈣化、肌肉、脂肪以及血腫等不同密度的組織結構,故對男性盆腔及生殖系統的診斷有較高價值。但由于其軟組織對比分辨率不高,如不能區分前列腺的外圍區與中央區,不能滿意鑒別正常前列腺組織與癌腫組織,故CT對前列腺的疾病,主要是前列腺癌(居男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的早期診斷有較大限度。目前CT主要用以腫瘤的分期診斷,顯示病變的侵犯范圍以及盆腔內有無淋巴腺轉移等。

  主要適應證:

  進展期前列腺癌 CT主要用以顯示病變侵犯范圍以及盆腔內淋巴腺與骨盆有無轉移。

  前列腺良性肥大增生

  前列腺膿腫和結核病

  隱睪

  睪丸腫瘤 如精原細胞瘤,CT用以顯示盆腔、腹腔、縱膈內淋巴結轉移以及其他器官的轉移,作分期診斷。

  一般適應證:

  精囊炎癥性疾病 如膿腫和結核。

  精囊良性和惡性腫瘤

  陰莖和尿道惡性腫瘤

  非適應證:

  早期前列腺癌

  后腹膜腔

  臨床意義:對后腹膜腔疾病的診斷,CT占有重要地位。CT能比較確切地顯示炎癥、腫瘤及外傷沿后腹膜腔擴散狀況。與超聲比較,CT圖像偽影少,不受腸氣的干擾。CT值的測量對于新鮮出血、脂肪瘤或脂肪沉積、化膿性感染產生的氣體可以作出定性診斷。增強動態掃描可以診斷腹主動脈、腔靜脈等大血管病變,以及血管外病變對腹主動脈、腔靜脈的壓迫移位,狹窄和包埋浸潤等。CT能比較準確地顯示腫瘤的部位和范圍,但對良、惡性腫瘤的鑒別和定性診斷有一定的局限性。CT也是診斷后腹膜腔淋巴瘤或淋巴轉移瘤的一種主要方法。

  主要適應證:

  各種原發的后腹膜腔腫瘤

  淋巴瘤和淋巴腺轉移瘤

  后腹膜腔新鮮出血或血腫

  后腹膜腔膿腫

  原發性后腹膜腔纖維化

  一般適應證:

  腹主動脈疾病 如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假性動脈瘤等。

  下腔靜脈疾病和先天畸形 如下腔靜脈狹窄、阻塞、布加(Budd-Chiari)氏綜合征、下腔靜脈內血栓或瘤栓等。

  第七節 骨關節及軟組織系統

  臨床意義:普通X線檢查仍是骨關節系統重要的基本檢查方法,且為CT掃描的基礎。CT掃描可以顯示結構復雜的骨、關節,如脊椎、胸鎖關節,骶髂關節等的解剖關系及變化,用薄層CT掃描尚可顯示常規X線片上被骨皮質掩蓋而不能顯示的骨內小病變。因此,CT是檢查骨關節及軟組織系統的重要補充。對骨關節感染性疾患,CT可顯示一些早期X線難以顯示的細微變化,有助于早期診斷。對軟骨、關節內結構及軟組織病變以及主要累及骨髓的病變,應首選MRI檢查,但CT對軟組織腫瘤的診斷也有重要價值,如顯示囊性、實性、脂肪、鈣化結構等。

  X線平片仍是骨腫瘤診斷的基礎,有選擇地應用CT與MRI可提供進一步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信息。

  對骨轉移瘤的診斷,CT不如核素掃描及MRI敏感性高,但可明確病變部位,性質及范圍,并可排除核素掃描的假陽性。

  主要適應證:

  特殊部位外傷 如環椎骨折、環樞椎脫位(尤其旋轉脫位)、顱面骨骨折、脊柱爆散性骨折、胸鎖關節骨折與脫位、關節內骨折碎片、病理骨折等。

  骨原發良、惡性腫瘤,轉移瘤及腫瘤樣病變 主要用于下列情況:(1)X線片不易顯示的部位如骶骨、骶髂關節周圍、肩關節等;(2)易被遮蓋的小病變;(3)核素檢查陽性而X線片陰性者;(4)觀察鈣化情況,以進一步定性診斷;(5)手術切除不完全,追蹤術后復發情況。

  骨關節感染性疾患的早期診斷

  枕骨大孔區先天異常 環枕融合、環樞椎異常。

  一般適應證:

  骨原發良惡性腫瘤、轉移瘤及腫瘤樣病變

  骨關節感染性疾患 化膿性骨關節炎、骨關節結核、骨關節特殊感染。

  骨質疏松與骨定量分析

  軟組織囊腫、血腫、骨化性肌炎等

  骨缺血性壞死,半月板損傷 應首選MRI.

  肌肉、軟組織的良惡性腫瘤

  CT導引下骨活檢及介入性治療

  非適應證:

  四肢骨折

  外傷性骨關節脫位,以及軟骨與韌帶損傷等

  退行性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

  骨內分泌代謝性疾患

  骨先天發育異常

  第二章 磁共振成像機應用的臨床意義與適應證

  磁共振成像機(以下簡稱MRI):結合核磁共振原理和計算機成像技術、無射線輻射、軟組織分辨率高、可直接進行任意方向體層掃描的醫學影像學設備。

  第一節 中樞神經系統

  顱腦疾病及畸形

  臨床意義:對多數顱腦疾患CT有良好診斷效果,尤其急診檢查CT為首選方法。MRI是后顱凹腦幕下病變的最佳影像學方法,對多數腦血管疾患(急性期除外)和腦白質病變MRI也優于CT.MRI對比分辨率高,可針對CT診斷疑難病例,選擇性應用。但不適于顱腦鈣化和骨質病變以及急診搶救性檢查。

  主要適應證:

  腦血管病變 腦梗塞、腦出血的亞急性和慢性階段,各種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和腦靜脈竇血栓形成、軸突彌漫性損傷。

  腦轉移瘤 增強掃描能提高診斷效果。

  腦積水

  腦白質及變性性疾病

  各種顱腦先天發育畸形

  顱神經病變

  手術前精確診斷和術后隨訪

  一般適應證:

  顱腦原發腫瘤和囊腫

  顱內感染性疾病

  非適應證:

  急性顱腦外傷 包括顱骨骨折。

  脊柱脊髓疾病和畸形

  臨床意義:MRI為脊柱和脊髓的最佳影像學檢查技術,除骨質結構、鈣化灶的顯示和有關疾患、畸形外,MRI對脊髓及周圍組織的結構診斷檢查優于CT.增強掃描可提高脊髓病變檢出率和診斷率。MRI可任意選擇各不同體位層面直接成像,平掃也優于CT.

  主要適應證:

  脊髓腫瘤 包括髓內、髓外、硬膜下和椎管內硬膜外腫瘤等。

  脊椎病 包括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尤其顯示脊髓受壓變性和囊變等效果優良。

  脊髓外傷 特別是各類亞急性和慢性脊髓損傷。

  脊髓變性 如多發硬化、脊髓脊柱發育畸形,尤其脊髓異常。

  脊髓空洞癥

  脊髓蛛網膜炎

  脊髓血管畸形

  一般適應證:

  顱腦原發性腫瘤和囊腫,顱腦各類感染性疾病

  脊髓內及硬膜外急性血腫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變 如骨髓炎、骨結節、脊髓炎等。

  脊柱外傷 尤其骨折并發的脊髓損傷。

  第二節 五官

  眼

  臨床意義:CT是檢查眼眶疾患的首選方法。CT能清晰顯示眶內各種解剖結構如視神經、眼外肌、眼球、眼血管以及晶狀體等,有利于多數眶內病變的正確定位與診斷。CT的缺點是有射線輻射,不宜做矢狀面掃描,而MRI則能彌補這些不足,尤其適用于兒童或需作多次隨訪檢查的病例。MRI對一些眼眶疾病具有特征性的信號強度,如皮樣囊腫、黑色素瘤、血管畸形等,有助于這類病變的定性診斷。MRI不能顯示鈣化、骨質結構,同時對新鮮出血的顯示不如CT.

  主要適應證:

  眼眶腫瘤 包括眼球、視神經與眶內腫瘤等,以眶內黑色素瘤效果優良。

  眼肌疾患 如格氏眼病。

  血管疾病 包括眶內靜脈曲張、血管畸形、頸內靜脈海綿竇瘺等。

  一般適應證:

  眼外傷

  非金屬性眼內或眶內異物

  眶內炎癥 包括炎性假瘤與眶內感染。

  非適應證:

  金屬性眼內或眶內異物

  眼眶骨折

  眼動脈閉塞、青光眼、白內障等

  鼻、副鼻竇及鼻咽部

  臨床意義:MRI成像的軟組織對比分辨率高,主要用于X線平片和CT診斷困難時的鼻、副鼻竇及鼻咽部的檢查。MRI可直接進行多方向體層掃描,對鼻及副鼻竇的形態結構,鼻咽部的正常解剖細節以及病理改變的顯示比CT清晰、全面,有利于淺表病變的檢出,也有助于病變浸潤程度的評價。

  主要適應證:

  鼻咽部腫瘤 主要有鼻咽癌,包括與放療后纖維化的鑒別、纖維血管瘤和脊索瘤等。

  一般適應證:

  鼻竇腫瘤,囊腫與息肉以及粘膜增厚及竇內積膿等

  非適應證:

  鼻炎、咽喉炎

  喉

  臨床意義:喉部疾患的診斷一般以臨床檢查為主,附以超聲、CT與MRI.CT與MRI檢查的目的主要為確定腫瘤病變(如喉癌)的侵犯范圍,確定腫瘤的分期,為制定治療計劃提供依據。為此,CT為首選方法。MRI可直接獲得冠狀位圖像,軟組織分辨高,對于CT診斷疑難病例可作MRI檢查。

  主要適應證:

  喉癌

  會厭癌

  耳、顳骨

  臨床意義:CT(常需高分辨CT)是耳尤其顳骨檢查,特別是顯示解剖細節的首選技術,能解決絕大多數耳部疾患的診斷問題。MRI主要應用于顳骨內軟組織的檢查和診斷,以及評價內聽道、小腦橋、腦角區的病變等,對于頸靜脈球體瘤也優于CT.

  主要適應證:

  聽神經瘤 尤其局限于內聽道的小腫瘤。

  頸靜脈球體瘤 比CT更易于定位。

  一般適應證:

  乳突膽脂瘤

  非適應證:

  中耳炎

  先天性內、中、外耳畸形

  顳骨骨折

  第三節 呼吸系統

  臨床意義:X線與CT對呼吸系統疾病,特別是肺部疾病的診斷效果優良,為首選的檢查方法。MRI空間分辨率低,較少用于肺部疾病檢查。MRI對縱隔、肺門部、胸腔入口及胸壁等部位病變的診斷有一定的優越性,故可以選擇性應用于這些部位。MRI對X線與CT難以診斷和鑒別的病例,可以提供更多診斷信息。

  主要適應證:

  氣管腫瘤 主要是氣管癌,MRI在顯示病變范圍與向周圍結構侵犯方面優于CT.

  氣管狹窄

  縱隔腫瘤及囊腫 尤其與縱隔大血管的鑒別。

  胸膜腫瘤 包括原發腫瘤如間皮瘤與胸膜轉移瘤,MRI有助于胸膜腫塊與胸腔積液的鑒別。

  一般適應證:

  肺腫瘤 如肺癌、轉移瘤及良性腫瘤如錯構瘤、炎性假瘤等。

  縱隔炎與纖維化 MRI有助于鑒別放療后纖維化與腫瘤的復發。

  橫膈腫瘤

  膈肌破裂

  非適應證:

  支氣管疾病 包括支氣管和細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等。

  彌漫性肺疾病 包括塵肺、石棉肺、肺間質纖維化等。

  肺部炎癥

  肺霉菌病與寄生蟲病

  肺結核

  第四節 循環系統

  臨床意義:MRI在心臟大血管疾病診斷中有重要價值和優點,例如無需使用對比劑即能區分心腔和心壁,軟組織對比良好,能分辨心肌、心包和心外脂肪,以及獲得任意體位的斷面圖像,直觀顯示立體關系等。心電門控自旋回波技術和MR電影可獲得良好的解剖圖像,評價功能變化。先天性心臟病形態學診斷與超聲檢查有良好的可比性。對一些后天性心臟、心肌、心包病變和主動脈瘤、夾層等診斷直觀、全面,優于超聲和CT.

  由于超聲技術便捷、實時、價格低廉,故對于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應首選超聲技術。MRI主要選擇性地用于上述疾患和超聲診斷的疑難或復雜病例。

  主要適應證:

  主動脈疾患和畸形 如主動脈瘤、夾層和主動脈狹窄等。

  心肌病 主要為肥厚型和致心律不齊性右心室異常等。

  心臟及心包腫瘤及其與縱隔腫瘤的鑒別

  心包疾患 主要為縮窄性心包炎與限制型心肌病的鑒別。

  一般適應證:

  先天性心臟病 包括復雜畸形(如法樂氏式四聯癥、大動脈錯位、單心室等)以及單發或復合畸形(如房、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而超聲診斷疑難者。

  冠心病 包括心肌梗塞和室壁瘤。

  心包病變 包括心包炎和心包積液。

  腔靜脈狹窄、阻塞、畸形等

  外周性血管疾患(需結合GRE和MR血管造影)如:頭、臂動脈畸形,髂、股動脈狹窄、阻塞;外周靜脈疾病,如肢體深靜脈血栓等。

  非適應證:

  心臟瓣膜病 如二尖瓣病變、主動脈瓣病變和聯合瓣膜病,一般不需要MR檢查。

  冠狀動脈狹窄與鈣化 前者MRA尚未達到實用地步。

  第五節 消化系統

  消化道

  臨床意義:食管、胃、十二指腸以及結腸疾病的診斷主要依靠鋇劑造影與內窺鏡檢查,CT則對向腸外生長的腫瘤及其臨床分期有較大幫助,故很少需要MRI檢查。同時,上述消化管道活動度大也不適于MR檢查。MR僅對少數食管腫瘤與直腸癌病例的診斷有一定幫助,用以顯示腫瘤的波及范圍、浸潤破壞程度與周圍臟器的關系以及并發癥等,無主要及一般適應證。

  肝臟

  臨床意義:對大多數肝臟疾病,超聲與CT有良好的診斷效果,為首選檢查方法。由于MRI成像的組織對比分辨率高,故對某些肝臟疾病,尤其腫瘤性病變有相當高的診斷價值,可發現直徑小于2.0cm的小肝癌,對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肝癌的臨床分期均有較大幫助。

  主要適應證:

  惡性腫瘤 包括肝癌、肝轉移瘤。

  良性腫瘤 CT或/和超聲對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有一定困難的,包括肝血管瘤、肝腺瘤,肝囊腫。

  一般適應證:

  肝炎癥性疾患 包括肝膿腫、肝結核。

  肝寄生蟲病 包括肝包蟲病。

  肝外傷 包括肝血腫、肝破裂。

  非適應證:

  肝彌漫性疾患 包括肝硬化、布查(Budd-Chiazi)氏綜合征、血色素沉著癥等。

  膽道

  臨床意義:超聲和CT是膽道病變的主要診斷檢查方法。目前,MRI逐漸用于膽道疾患的診斷,對顯示膽囊癌肝臟的浸潤有一定幫助。近年開發的MRC(MR膽道成像),對膽道MR診斷效用有所提高。

  一般適應證:

  膽管癌

  膽囊癌

  先天性疾患 主要為先天性膽管囊腫。

  非適應證:

  膽系結石 包括膽囊結石、膽管結石等。

  膽系炎癥 如膽囊炎等。

  胰腺

  臨床意義:超聲和CT,特別是CT對于胰腺的診斷效果優良,基本能滿足胰腺病變的診斷要求。MRI則很少用于診斷胰腺的疾病。近年隨MR掃描技術的進展,胰腺的MR檢查可與CT互補,對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胰島細胞病的診斷優于CT.

  一般適應證:

  惡性腫瘤 如胰腺癌。

  良性腫瘤 如胰島細胞瘤等。

  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胰腺損傷(創傷、出血)等

  胰腺先天性疾患 如先天性胰體尾部缺損等。

  非適應證:

  胰腺鈣化、結石

  脾臟

  臨床意義:與超聲、CT相比,MRI對脾臟疾患的診斷無更多優點,故一般很少應用MR檢查脾臟。

  一般適應證:

  惡性腫瘤 包括淋巴瘤、轉移瘤等。

  良性腫瘤 包括血管瘤、淋巴瘤、脾囊腫等。

  脾血管性疾患 包括脾動脈瘤、脾梗塞等。

  脾炎癥性疾患 包括脾門膿腫、脾結核等。

  彌漫性疾患 如門靜脈高壓癥。

  脾先天性疾患 副脾、缺脾等。

  脾外傷 包括脾血腫、脾破裂等。

  腹膜腔

  臨床意義:腹膜腔由于范圍較廣,包括系膜、韌帶劃分成若干間隙、隱窩,超聲檢查難于做出全面診斷。臨床上常需了解病變在腹膜腔內的擴散情況,因此常用超聲作為初步探查手段而主要依靠CT與MRI做進一步精細檢查。兩者各有優點,一般應先做CT,對CT檢查效果仍不能滿足臨床需要者可應用MRI檢查。

  主要適應證:

  腹膜腔積液(包括積血)

  腹膜炎癥,膿腫

  腹膜腫瘤 包括良、惡性間皮質瘤、轉移瘤。

  一般適應證:

  腹膜結核

  第六節 泌尿、盆腔、生殖系統

  腎臟、輸尿管及膀胱

  臨床意義:MRI檢查的主要目的是幫助鑒別病變性質,顯示病變擴展范圍,對惡性腫瘤進行臨床分期。MR在發現病變上有較高的敏感性,在病變信號強度無顯著特異性時,有時定性診斷仍有一定困難。CT檢查碘過敏者,MRI亦為重要適應證。

  由于超聲診斷經濟、便捷,在泌尿系統疾病診斷中應用已相當普及,故常作為首選的檢查方法。但其空間分辨率與組織對比分辨率均不夠理想,常需進一步做CT或MRI幫助明確診斷。一般應先做CT掃描,然后根據需要有選擇地做MRI檢查。

  主要適應證:

  腎腫瘤 包括腎癌、腎胚胎瘤或腎母細胞瘤、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腎轉移瘤,以及輸尿管腫瘤和囊腫等,對CT診斷疑難者有選擇地應用。

  膀胱腫瘤 包括膀胱癌和良性腫瘤等,對癌的分期診斷價值與CT類似。

  腎血管病變 如腎動脈狹窄、阻塞和腎梗塞等,腎動脈瘤、腎動靜脈畸形和腎靜脈血栓等。需結合MRA檢查。

  一般適應證:

  腎膿腫 腎周圍膿腫及腎旁膿腫。

  腎結核

  腎盂腎炎

  腎盂、輸尿管積水和腎竇脂肪過多癥等

  先天畸形 包括腎和輸尿管重復畸形、馬蹄腎等。

  非適應證:

  腎、輸尿管、膀胱結石

  腎上腺

  臨床意義:CT的空間分辨率高于MRI,可檢出腎上腺的微小腺瘤,目前是腎上腺疾患普遍應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MRI的軟組織對比度良好,對腎上腺腫塊能提供一些有診斷價值的信息,對病變的定性診斷有較大的幫助。由于MRI能直接冠狀位成像,有助于發現異位的嗜酸鉻細胞瘤。CT平掃不能確診而對碘過敏者,亦為MRI的適應證。

  主要適應證:

  腎上腺腫瘤 包括腎上腺癌、淋巴瘤、腎上腺轉移瘤,腎上腺囊腫,嗜鉻細胞瘤等。

  原發性醛固醇增多癥、柯興氏綜合征等 對顯示小腫瘤仍以CT為主。

  女性盆腔與生殖系統

  臨床意義:MRI檢查盆腔的優點是很少受呼吸道和心臟搏動影響,故圖像質量高。MRI軟組織對比度及直接任意切面成像等均優于CT,盆腔病變的診斷非常有用。MRI無放射線損傷,適于生育期婦女的檢查。總的評價,MRI對盆腔結構及病變的顯示和診斷優于CT與超聲技術。

  超聲技術簡便、經濟、有明顯的診斷價值,是大多數女性盆腔與生殖器官的首選檢查方法,目前MRI主要用于超聲或CT診斷有困難的病例。

  主要適應證:

  子宮腫瘤 包括宮頸癌、宮體癌、子宮內膜癌和子宮平滑肌瘤等。

  卵巢腫瘤 包括卵巢惡性和良性腫瘤、囊腫及轉移瘤等,這兩類一般優于CT.

  一般適應證:

  先天畸形

  盆腔膿腫,原發性腫瘤、轉移瘤

  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子宮肌癥

  男性盆腔與生殖系統

  臨床意義:男性盆腔與生殖器疾病診斷的最重要的問題是前列腺癌的診斷,這是因為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在男性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超聲與CT對前列腺癌的診斷均有一定限度。MRI能區分前列腺的周圍區和中央區,對鑒別腫瘤性質非常重要。MRI觀察野大,圖像質量不受檢查者技術的影響,對于腫瘤的分期準確性高。由于MRI無射線損傷,適宜于生殖器官的檢查。

  主要適應證:

  前列腺腫瘤 包括前列腺癌、良性腫瘤和囊腫,明顯優于CT.

  一般適應證:

  前列腺良性肥大增生

  前列腺膿腫和結核病

  精囊炎癥性疾病 如膿腫和結核。

  精囊良性和惡性腫瘤

  睪丸腫瘤 如精原細胞瘤。MRI可顯示盆腔、腹腔,縱隔內淋巴結轉移以及其他臟器轉移、幫助臨床分期。

  陰莖和尿道惡性腫瘤

  后腹膜腔

  臨床意義:由于MRI不需注射造影劑就能顯示腹膜后腔的大血管,故能明確診斷腹主動脈與腔靜脈等大血管的病變,以及清晰顯示血管外病變對腹膜后大血管的壓迫與侵襲。MRI能鑒別腹膜后腫大淋巴結與血管結構,對診斷淋巴瘤或腹膜后淋巴結轉移很有價值。因MRI可多方向成像,故能準確地顯示腹膜后腫瘤的部位和范圍。總之MRI在腹膜后腔病變診斷中有重要地位。但CT對腹膜后病變的診斷亦相當準確,一般仍以CT為首選的檢查方法,對CT診斷有困難的病例,可選擇性地應用MRI檢查,以獲取進一步的診斷信息。

  主要適應證:

  腹主動脈疾病 如主動脈夾層、假性動脈瘤等。

  下腔靜脈疾患和先天畸形 如下腔靜脈狹窄、阻塞,如布查(Budd-Chiari)綜合征,下腔靜脈內血栓或瘤栓等。

  原發性腹膜后腔纖維化

  一般適應證:

  各種原發的后腹膜腔腫瘤

  淋巴瘤和淋巴腺轉移

  后腹膜腔的出血或血腫

  第七節 骨關節及軟組織系統

  臨床意義:MRI能清晰顯示脂肪、纖維軟骨、透明軟骨、韌帶、肌肉、肌腱和骨骼,甚至神經等細微結構,這些是CT和X線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對關節、軟組織、骨髓和骨骼疾病軟組織侵犯等病變的診斷有較為獨特的重要作用。MRI對鈣化、骨化、骨質結構的破壞以及骨膜反應等不及平片和CT.

  主要適應證:

  外傷性關節軟骨板損傷 包括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腕關節軟骨板損傷等。

  關節內部結構損傷和紊亂 包括骨軟骨炎、盤狀半月板、十字韌帶損傷及缺血性骨壞死等。

  肌腱損傷 包括肩袖破裂、肌腱炎、跟腱斷裂等。

  骨髓疾患 包括骨髓硬化癥、骨髓瘤、白血病等。

  肌肉和軟組織腫瘤 包括良性惡性腫瘤,以及術后隨診等。

  一般適應證:

  骨腫瘤 包括骨原發性惡性腫瘤,如骨肉瘤、軟骨肉瘤、骨纖維肉瘤,以及轉移瘤;骨原發良性腫瘤和腫瘤樣病變,如血管瘤、動脈瘤樣骨囊腫、骨樣骨瘤等。

  骨和關節感染 包括化膿性骨關節炎,骨關節結核和其他特殊感染,如梅毒,包蟲病等。

  非適應證:

  骨關節外傷性骨折和脫位

  內分泌代謝性骨病

  骨骼先天性和發育異常

  軟組織鈣化和骨化 如骨化性肌炎。

  第三章 心血管造影X線機臨床應用的意義與適應證

  心血管造影X線成像機(ACG):是向心臟大血管腔內注入造影劑,以顯示心臟大血管解剖形態或/和血流動力學異常的特殊X線檢查設備。包括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線機(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以下簡稱DSA)。

  近年來,隨著超聲成像技術(特別是彩色多普勒),MRI、電子束(或超高速)和螺旋型CT、放射性核素等成像技術的應用和逐步普及使過去以X線平片和心血管造影為主體的心血管系統放射學診斷檢查的適用范圍發生了明顯變化。當前ACG(含DSA)主要臨床適應證,以X線平片(結合臨床和心電圖)、綜合超聲心動圖技術,MRI或CT以及放射性核素成像等無創和少創技術難以確診或診斷和鑒別診斷有困難的心臟、大血管,內臟和外圍血管疾患。尤其對于外科和介入治療及適應證選擇、要求顯示解剖細節的病例,DSA常是血管病診斷檢查的首選技術。作為ACG的組成部分或補充,心導管檢查對心臟大血管各部的測壓,血氧分析等血液動力學檢查對某些心血管病的診治仍是不可缺少。

  主要適應證:

  冠心病 包括心絞痛、心肌梗塞和室壁瘤等,用以顯示冠脈分支的解剖變化,尤其搭橋手術和PTCA適應證的選擇。

  先天性心臟病 主要用于超聲等診斷和鑒別疑難病例。如復雜畸形:包括法樂氏四聯癥、大動脈錯位、單心室;單發或復合畸形:包括房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瓣狹窄和房間隔缺損合并肺動脈瓣狹窄等。

  如需顯示肺動脈分支,并發主動脈和/或頭臂動脈畸形等,以及顯示體一肺動脈側支及介入治療,選擇ACG是必須的。

  冠狀動脈異常 如冠狀動脈瘺、冠狀動脈起源異常等。

  四肢動脈狹窄、阻塞 如前臂及小腿中小血管病變。

  主動脈疾患 同時累及主要分支及內臟動脈分支者,如大動脈炎的全面形態診斷。

  血管性介入治療 血管造影(DSA首選)是不可缺少的。

  一般適應證:

  胸主動脈及頭臂靜脈畸形 如主動脈縮窄和主動脈弓離斷等畸形鑒別困難者。

  肺動脈及肺靜脈疾病及異常 如肺動脈血栓栓塞、肺動靜脈瘺;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等診斷困難者等。

  內臟動脈病變 腎、肝、胰、盆腔等臟器血管疾患,超聲、MRI等診斷困難者有時需選擇血管造影。肝、膽、道、胃腸道出血的診斷和定位;腎動脈狹窄等需介入治療者,選擇性血管造影是必須的。

  腔靜脈狹窄、阻塞、畸形 如Budd-Chiari綜合征等。

  非適應證:

  先心病 單發或復雜畸形,如房、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法樂氏四聯癥、單心室等,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者。

  心臟瓣膜病 如二尖瓣病變、主動脈瓣病變、聯合瓣膜病變。

  心包疾病 包括心包炎和心包積液、縮窄性心包炎。

  心臟和心包腫瘤 包括心腔腫瘤、心肌和心包腫瘤。

  防護要求:

  心血管造影X線機臨床應用的放射防護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及有關規定、規范要求。

  第四章 超聲診斷儀應用的臨床意義與適應證

  超聲診斷儀:通過超聲探頭向人體內部發射短促脈沖超聲信號,然后接受來自內部器官組織的系列回聲信號,加以放大、處理和視頻顯示的醫學影像儀器。一般采用兩類儀器:(1)二維超聲診斷儀(B型超聲診斷儀),或兼有M型(Motion)和D型(Doppler)的超聲診斷儀(亦稱常規黑白超聲診斷儀);(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其中包括能量多普勒顯像技術。

  介入性超聲:在實時超聲監視或引導下進行穿刺活檢、液體抽吸或注藥,以代替某些外科手術,達到進一步診斷或治療目的的方法。

  術中超聲:外科手術進行中,采用特制的小型高頻超聲探頭,在手術野內對臟器進行更加細致的實時超聲檢查方法。

  腔內超聲:采用特制高頻超聲探頭,插入體腔(如食道、陰道、直腸、尿道、腹膜腔)進行實時超聲檢查的辦法。

  標有“★”號的為彩色超聲診斷儀的適應證,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應該應用彩色超聲診斷儀進行進一步檢查。

  標有“★★”號的為彩色超聲診斷儀的最佳適應證,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應該直接應用彩色超聲儀進行檢查。

  第一節 顱腦

  臨床意義:由于顱骨對顱內結構超聲圖像質量的影響,迄今顱腦常規超聲檢查(5MHz-7.5MHz)應用范圍主要限于兩歲以內囟門尚未閉合的嬰幼兒,特別是新生兒。其他一般顱腦和脊髓影像檢查優先選擇X線CT和MRI.經顱多普勒(TCD)和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于顱內血管病變檢查有一定價值。

  主要適應證:

  顱內出血 新生兒腦內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

  腦積水(腦室擴張)

  腦梗塞與腦軟化★

  囊腫性顱內疾病

  腦膿腫

  腦腫瘤★

  一般適應證:

  腦血管畸形★★

  非適應證:

  兩歲以上至成人的顱腦和脊髓的多種疾病 包括顱腦外傷、腫瘤、膿腫、出血、梗塞及其他血管病變,宜首選CT或MRI.

  介入性超聲的應用:

  經骨窗硬膜外腦內占位病變超聲探測,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術★。

  術中超聲監視下腦膿腫穿刺抽吸術,腦積水腦室留置導管和減壓術★。

  腦腫瘤術中超聲引導下置入放射性銥進行內照射治療★。

  脊椎手術中對脊髓的超聲監護,腰椎間盤(髓核)減壓術中的超聲監護。

  經顱多普勒(TCD)超聲的應用★:

  檢查頸動脈、椎動脈及其病變,檢測顱內動脈血流。廣泛用于顱腦血管畸形和腦動脈狹窄、閉塞等缺血性疾病。

  注:對于顱內某些占位病變,如較大的包蟲囊腫、腦腫瘤等,可考慮試行經顱二維超聲和彩色多普勒檢查,但不作常規之用。標有★符號的腦血管疾病也可以選擇TCD檢查。

  第二節 眼及眼眶

  臨床意義:超聲檢查在眼科的應用非常廣泛,對于屈光間質不清晰、單側或雙側眼球突出或眼底發現眼球壁壓迫現象者,具有獨到的診斷價值。對眼球不同部位應選擇不同頻率的探頭,一般眼球病變7MHz-10MHz-20MHz,眼眶病變5MHz-10MHz.利用A型超聲可以進行眼部組織的生物學測量,為測定眼軸(與先天性青光眼、近視、遠視等有關)和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提供依據。對于眼內及眶內多種占位病變、眶血管畸形以及眼底的血管性疾病,還可以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超聲生物組織顯微鏡的探頭頻率為50MHz-100MHz,可以清晰顯示角膜、前房、虹膜以及晶體和房角,是眼科超聲的新進展。

  CT檢查是眼科影像學的重要手段,對于了解眼眶疾病的位置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眼外肌病變、視神經病變、眼部異物、眶壁骨折具有重要診斷意義。MRI檢查可進一步提高診斷的陽性率。

  眼前節疾病

  主要適應證:

  眼前節腫瘤 虹膜囊腫、虹膜色素痣、虹膜黑色素瘤、睫狀體腫瘤。

  角膜病 角膜移植手術、角膜屈光手術、角膜水腫。

  鞏膜病 鞏膜葡萄腫、鞏膜炎。

  青光眼★

  眼外傷 眼前節異物、虹膜根部離斷、晶體脫位。

  注:超聲生物組織顯微鏡(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對眼前疾病的檢查具有特殊價值。

  眼內病

  主要適應證:

  玻璃體、視網膜疾病★ 玻璃體出血、玻璃體后脫離、玻璃體內囊尾蚴、原始玻璃體增生;視網膜脫離、視網膜母細胞瘤★★、未成熟兒視網膜病變、Coats病、眼內炎。

  脈絡膜疾病★ 脈絡膜脫離、脈絡膜下腔出血、脈絡膜腫瘤★★(血管瘤、黑色素瘤、骨瘤、轉移癌)、先天脈絡膜缺損、脈絡膜網膜水腫。

  眼外傷 晶體脫位、球內異物、后鞏膜破裂傷。

  眼內手術后超聲檢查 人工晶體植入術后、鞏膜扣帶及外加壓術后、眼內注氣術后、眼內硅油注入術后、眼壓調節器植入術后。

  眼球生物學測量 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前、屈光檢查、先天青光眼。

  眼眶病

  主要適應證:

  占位病變(囊性、實性)★ 粘液囊腫、皮樣囊腫、眶內血腫、海綿狀血管瘤★★、視神經腦膜瘤★★、視神經膠質瘤★★、淚腺混合瘤★★、淚腺惡性腫瘤★★、橫紋肌肉瘤★★。

  眶內炎癥 急性眶蜂窩組織炎★、眼眶膿腫★、炎性假瘤★、Graves病。

  眼眶血管性疾病 眶靜脈曲張★★、頸動脈海綿竇瘺★★。

  眶內異物

  眼底疾病

  主要適應證:

  視網膜中央(分支)動脈或靜脈阻塞★★

  視網膜血管炎★★

  缺血性視神經乳頭病變★

  視神經萎縮

  黃斑變性

  一般適應證:

  影響眼底血流動力學改變的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

  影響眼血管動力學改變的局部及全身用藥★

  注:眼球前節組織新鮮破裂傷,應盡量避免超聲檢查,若必須超聲檢查,應注意不要對眼球加壓。

  第三節 甲狀腺、甲狀旁腺、頸淋巴結

  臨床意義:甲狀腺超聲檢查必須采用高分辨力實時二維和彩色超聲儀及靈敏度較高的探頭(7MHz-13MHz,或5MHz-10MHz超寬頻帶)。它能夠發現小至3-5mm直徑的小結節病變,區分囊實性改變并有助于良惡性病變的鑒別。如果不具備上述儀器和探頭條件,則不宜作超聲檢查。探測甲狀腺彩色血流信號的分布和血流速度測定可以迅速診斷甲狀腺機能亢進,并有助于單純性甲狀腺腫、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炎、腫瘤等的鑒別。對于良惡性病變鑒別有困難時,介入性超聲可以提供必要的穿刺細胞學和組織學活檢以協助確診。基于以上優點,超聲檢查已作為首選影像檢查方法,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取代CT掃描。超聲檢查的敏感性優于放射性核素掃描,二者結合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主要適應證:

  彌漫性甲狀腺腫 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Graves病)★★、單純性甲狀腺腫★、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炎★(橋本氏病、亞急性甲狀腺炎等)。

  甲狀腺囊腫★ (注:非單純性囊腫,可與結節性甲狀腺腫與腫瘤并存)

  甲狀腺腫瘤★ 腺瘤、腺癌、轉移癌等。

  甲狀旁腺腫物★ 腺瘤、腺癌等。

  頸部淋巴結腫大★ 良性反應性增生和惡性鑒別。

  涎腺(腮腺、頜下腺、舌下腺等)腫物★ 炎癥、導管結石、混合瘤、囊腫、癌等。

  介入性超聲的應用:

  頸部腫物、甲狀腺腫物超聲引導穿刺細胞學、組織學活檢,囊腫穿刺抽液檢查、功能自主性甲狀腺結節★的酒精硬化治療。

  第四節 乳腺

  臨床意義:實時超聲檢查已成為乳腺疾病最重要的影像診斷方法之一。常規二維超聲圖像對乳腺組織和病變的分辨力遠超過CT檢查,而且經濟實用。采用高頻超聲(7MHz-13MHz)更有助于早期乳癌和其他病變的鑒別,CDI超聲可進一步提高早期癌的識別能力。盡管如此,乳癌的人群普查首選乳腺X線攝影。超聲則對可疑病例和臨床高度懷疑乳癌、乳腺導管病變的患者作進一步診斷。

  主要適應證:

  X線攝影發現和臨床可疑的乳腺病變 決定病變的有無及大小和位置。

  確定囊性或實性乳房腫物

  良性或惡性乳房腫物的鑒別診斷★

  良性病變★:囊性乳腺增生、纖維瘤、乳腺炎、膿腫。

  惡性病變:乳腺癌★★、淋巴結轉移★★。

  非適應證:

  乳癌普查,超聲用于乳腺X線檢查有困難的病例(“微變型乳房”)★

  介入性超聲的應用:

  穿刺細胞學或組織學活檢,乳腺小病變在手術切除前超聲定位和置入金屬標記物。

  第五節 胸部與縱膈

  臨床意義:傳統的X線和CT檢查仍是診斷胸部疾病的主要方法。由于含氣的肺和骨骼影響,超聲檢查胸部疾病有較大的限制,但超聲在診斷胸壁軟組織及骨的破壞性病變、胸膜和胸膜腔、接近胸壁的肺內病變及腫瘤對胸膜的侵犯程度、大面積的肺實變、縱膈病變以及膈肌和膈肌旁肺底病變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價值,可以彌補X線和CT的不足。特別對X線胸部大面積密度增高者,超聲能夠顯示病變的部位,并進一步鑒別其物理性質。超聲診斷少量胸腔積液較X線敏感而且準確。介入性超聲對于胸膜病變和淺表肺部腫物的診斷處理,如組織學活檢和穿刺抽液,具有獨到的應用價值。

  主要適應證:

  胸壁疾病 胸壁結核、良惡性腫瘤(如胸壁脂肪瘤、神經鞘瘤、軟骨肉瘤、肋骨轉移瘤等)。

  胸膜疾病 胸膜炎癥性病變、腫瘤(如間皮瘤、淋巴瘤、轉移瘤)。

  胸腔積液(包括積血)、膿胸

  表淺的肺腫物 周圍型肺癌、結節病、結核等。

  一般適應證:

  肺膿腫★

  肺囊腫 先天性肺囊腫、肺包蟲病等。

  縱隔腫瘤★ 畸胎瘤、胸腺瘤、淋巴瘤和神經原性腫瘤等。

  非適應證:

  肺炎、肺結核、矽肺、中心性肺癌和位置較深的肺部腫物等

  介入性超聲的應用:

  超聲引導經皮穿刺胸壁、胸膜、肺及縱膈占位病變組織活檢及細胞學檢查,胸腔積液、膿胸和肺癌定位穿刺抽液、置管引流及注藥治療;肺膿腫超聲引導穿刺抽吸及引流等。

  第六節 心臟和大血管

  臨床意義:超聲技術可用于各種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心腔內腫瘤及血栓等循環系統疾病的檢查,除少數病例外幾乎可完全代替心導管檢查和心血管造影。

  目前用于循環系統的超聲檢查可包括常規方法、經食道腔內(TEE)負荷超聲心動圖(SE)及血管內超聲顯像(IVUI)等方法。常規超聲心動圖由于無創和成本低,是臨床最常用的檢查方法。經食道超聲技術具有在檢查過程中避免其他組織干擾,改善圖像質量,拓寬觀察范圍和可用于手術監測等優點,提高了超聲檢查的準確性和臨床實用性。但由于經食道超聲檢查需要特殊探頭,且操作復雜和成本較高,因而臨床上主要作為常規超聲檢查的補充。

  常規超聲檢查的應用:

  主要適應證:

  心肌梗塞的合并征 室壁瘤、附壁血栓、室間隔穿孔★、乳頭肌斷裂★、假性室壁瘤。

  先天性心臟病★ 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主、肺動脈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靜脈畸形回流、主動脈竇瘤破裂、冠狀動脈瘺、三房心、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病)、三尖瓣閉鎖、肺動脈瓣及瓣上狹窄、右室雙腔心、主動脈瓣及瓣上、瓣下狹窄、心內膜墊缺損、單心室、法魯氏四聯癥、完全型大動脈轉位、功能校正型大動脈轉位、右室雙出口、永存動脈干、十字交叉心。

  心臟瓣膜病★ 二尖瓣狹窄、二尖瓣關閉不全、二尖瓣脫垂綜合征、二尖瓣腱索斷裂、退行性鈣化瓣膜病、主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葉數和對稱性畸形、主動脈瓣脫垂、聯合瓣膜病、評價心臟功能。

  心包積液

  心臟腫瘤 左房粘液瘤、右房粘液瘤、心室粘液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許靜波

許靜波

執業證號:

13301201010442665

浙江金麟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許靜波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教育法(2009年修正)

1970-01-0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2009年12月26日)

2009-12-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2004修訂)

2004-08-28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1983修正)

1983-09-0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決議

1985-11-22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96修正)

1996-08-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2-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2001修正)

2001-0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08-31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加入《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的決定

1991-03-02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議

1982-12-1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的決定

1997-05-0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2000-10-31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06-29

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7修訂)

2017-11-19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

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試行辦法

2015-04-20

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

2014-03-10

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試行)

2011-07-13

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5-18

國務院關于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3-01-08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

2010-11-16

國務院三網融合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三網融合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8-02

國務院關于發布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的通知

2009-12-28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

2009-05-11

彩票管理條例

2009-05-04

關于印發《國資委直屬機關黨委常委會工作制度》的通知

2008-09-01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