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知識產權局:
第一批全國企事業專利試點單位專利試點工作將于2004年3月結束。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我國加入WTO后企事業單位進一步加強專利工作的需要,我局決定開展第二批全國企事業專利試點單位專利試點工作。此次試點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過選擇不同類型的企事業單位進行專利試點,提高企業運用專利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并及時總結典型經驗,以形成具有宏觀指導意義的政策,增強企事業單位的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能力,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為做好此次試點工作,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試點工作應按照《第二批全國企事業專利試點單位專利試點工作試點方案》、《企業專利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國知發管字[2000]第2號)和《企事業單位專利工作管理制度制定指南》的規定組織實施。
各地方知識產權局要認真組織好企事業試點單位的推薦、申報工作。此次試點工作擬確定70-80家企事業單位參加。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推薦3-5個企事業單位申報試點單位,應按照試點方案的要求,結合本地區特點,擇優推薦(第一批全國企事業專利試點單位也在推薦之列)。此次試點工作周期兩年,自申報單位被我局確認起算,兩年后由我局統一組織開展試點總結、考核工作。
同時,各地方知識產權局可根據試點方案確定的試點指導思想和內容,結合本地區及有關企事業單位的具體情況,制定企事業試點方案,開展本地的企事業專利試點工作。
二、此次試點工作,以企業為主。同時,為配合當前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革的需要,促進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與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有機融合,總結科研工作與企業生產相結合的經驗,擬選擇少數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納入試點工作。
三、各地方知識產權局要組織所推薦的企業單位,認真填寫第二批全國企事業專利試點單位推薦表,事業單位可參照推薦表所列項目上報基本情況申報函,匯報本單位的知識產權(專利)工作狀態。推薦表或申報函等應在2003年12月20日前報我局協調管理司。
特此通知。
附件:1.《第二批全國企事業專利試點單位專利試點工作試點方案》
2.第二批全國企事業專利試點單位推薦表(略)
3.試點單位專利工作考核評價表(略)
4.《企事業單位專利工作管理制度制定指南》(略)
5.《企業專利工作管理辦法(試行)》
聯 系 人:協調管理司戰略與評估管理處 宋燕莉
電話:(010)62093619 傳真:010-62093091
電子郵件:songyanli@sipo.gov.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薊門橋西土城路6號 郵編:100088
二00三年十月八日
附件1:第二批企事業專利試點單位專利試點工作試點方案
為推動我國企事業單位的專利工作,更好地適應當前國內外的新形勢,提高企事業運用專利制度的能力并及時總結工作中的典型經驗,以指導和推動全國企事業單位專利工作的開展,提高我國企事業單位開展技術創新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國家知識產權局決定選擇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企事業單位開展第二批企事業專利試點單位專利試點工作。
一、指導思想
試點工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和加入WTO后的新形勢,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探索專利管理工作與企事業單位的研發、生產、經營等活動有機結合的新機制,建設運用專利及專利制度特性和功能去開拓市場的現代企事業專利管理工作的新體制。
二、試點內容
(一)建立和完善專利管理規章制度
試點單位要參照《企事業單位專利工作管理制度制定指南》,創造性地建立符合本地區、本單位特點的專利管理規章制度,明確專利工作機構及其職責,建立健全專利產權管理、專利獎懲制度、專利工作考核等辦法,探討運用專利及專利制度的特性和功能與企業生產、經營、銷售、研發等工作有機聯為一體的管理方法。
(二)加大企事業單位產權管理的力度
加大本單位產權管理的力度,主要是為了維護本單位的自主知識產權和引進的知識產權能夠獲得應有的權益,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形成更多的本單位的自主知識產權。各單位要按照《企業專利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和《企事業單位專利工作管理制度制定指南》中的要求,切實抓好每個環節的專利產權管理工作。專利產權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專利技術開發;專利申請、維持、放棄的確定,職務與非職務發明的審核限定;專利評價、評估;專利資產運營,包括專利權轉讓、許可貿易、運用實施、專利作價投資,專利權質押等;與專利技術及專利產品相關的檔案管理及對相關人員的規范;專利權的保護,如專利侵權監視、專利訴訟、專利權邊境保護;職工的入廠保密協議、競業限制協議、保密獎懲協議等。
(三)加大企事業單位對專利制度規則運用的力度,全面開展企業專利戰略的研究和實施工作
各試點單位在充分運用自主知識產權之時,還應最大限度地運用專利及專利制度提供的可運用空間。要加大對各國知識產權制度和WTO相關規則的研究力度。本單位在涉及重大利益的投資、立項、引進、合資、合作、營銷、專利申請和維權等決策前,要充分運用專利制度的規則,提出合理的建議,把對專利制度的運用融入到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研發、銷售的全過程之中。
要全面開展企業專利戰略的研究和實施。企業專利戰略的最主要目的是運用專利及專利制度的特性和功能,花最少的代價去尋求最大的市場利益。各單位要結合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開展企業專利戰略研究工作,讓企業專利戰略研究工作直接服務于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之中。開展企業專利戰略時,要牢牢把握有利于本單位的市場開發、市場壟斷的原則;要加強對專利信息的分析和運用。
(四)加大專利培訓工作的力度
試點單位要結合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形式普及專利知識及有關知識產權知識,提高全體員工,特別是決策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對專利及有關知識產權知識的認知程度。要結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地方知識產權局的培訓計劃制定出本單位的培訓方案,通過多種途徑培訓出能夠勝任企業專利工作的企事業專利工作者,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并發揮其作用。
(五)建立符合實際的企事業單位專利工作考核評價表
建立科學的、符合本單位實際的考核評價機制,有利于全社會的專利工作的有序運行,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有利于專利工作的發展。各單位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參照《試點單位專利工作考核評價表》的有關內容,制定有利于促進本單位專利工作發展的專利工作考核評價表。內容主要應包括:專利管理規章、機構人員職責、專利信息的利用、專利戰略的研究和實施、專利獎懲機制、專利資金投入增長率等。要把專利考評指標同本單位職工的職稱、職務的晉升和獎懲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職工開拓市場、投入技術創新的積極性。
三、試點工作的組織實施
(一)確定試點企事業單位
選擇的試點企事業單位要對專利管理工作高度重視,要在本行業中具有代表性。選擇的辦法是企事業單位自愿申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知識產權局進行審核、推薦,報國家知識產權局主管部門確認。
(二)試點工作的部署
2003年10月啟動推薦程序,2004年1月確定試點名單,2004年3月試點工作正式開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于2003年12月20日以前將所推薦的試點單位名單報國家知識產權局協調管理司。被推薦作為試點的企事業單位應認真填寫《第二批專利試點企業推薦表》,并將此表于2003年12月1日前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知識產權局審核。
試點工作為期兩年。在試點工作期間,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在專利信息收集利用、專利工作者人員培訓、專利工作政策指導、專利戰略研究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并及時幫助試點單位總結經驗,組織一定范圍內的試點工作交流會,協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知識產權局要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一指導下,直接參與、指導所在地區的試點企事業單位的試點工作。
附件5:企業專利工作管理辦法(試行)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企業專利工作,充分發揮專利制度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和形成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推動企業加強對知識產權的管理、保護和利用,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企業專利工作的任務是充分依靠和運用專利制度,使專利制度成為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一個主要動力機制和保護機制,鼓勵和調動企業職工的積極性,為企業技術創新以及生產、經營全過程服務。
第三條 國務院專利工作行政主管部門、宏觀經濟調控部門共同負責對企業專利工作進行宏觀指導和協調。
企業的專利狀況指標及專利管理水平作為評價考核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技術創新工作業績的重要依據。
第四條 本辦法適用于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以下簡稱企業),其它企業可參照執行。企業應根據本辦法并結合自身狀況建立和完善各項具體專利管理規章制度。
地方各級專利管理機關、宏觀經濟調控部門可以根據本辦法及相關法規政策制定適合本地企業情況的具體實施措施辦法。
第一章 企業專利工作人員及機構
第五條 有條件的企業應配備專職專利工作人員,建立專門機構。其他企業可根據工作需要,明確承擔專利工作的機構和專職或者兼職人員。
企業專利工作機構的具體組織結構及管理模式,可根據本辦法要求并結合企業自身情況靈活建制。企業主要負責人應主管和統籌企業專利工作。
第六條 企業缺乏條件配備專利工作者,可以從社會中介機構聘請具有注冊執業資格的專業人員任企業專利顧問,幫助企業開展專利工作。
企業專利顧問應嚴格按照執業要求履行職務,保守企業秘密。
第七條 企業要明確企業專利工作者、企業專利顧問的工作任務和職責,提供工作條件,保障他們應有的權利,支持他們參加專利以及其它相關業務的培訓、交流等活動。
第八條 各級專利管理機關應對企業專利顧問及其執業活動予以業務指導。要適時組織企業專利工作者、企業專利顧問開展業務培訓及業務交流等活動。
第二章 專利產權管理
第九條 企業要制定適應本企業情況的覆蓋企業各相關環節的專利產權管理制度。企業專利產權管理的內容包括:
(一)專利技術開發;
(二)專利申請、維持、放棄的確定,職務與非職務發明的審查;
(三)專利評價、評估;
(四)專利資產運營,包括專利權轉讓、許可貿易、運用實施,專利作價投資,專利權質押等;
(五)企業技術活動中形成的與專利申請相關技術檔案的管理及對技術人員業務活動的規范;
(六)對涉及專利技術開發權益的流動人員相關活動的規范;
(七)專利權保護,包括專利侵權監視、專利訴訟及專利權邊境保護等;
(八)其它企業專利產權管理事項。
第十條 企業要建立職工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申報與審查制度,制訂具體申報、審查程序和辦法。
大中型企業可在基層技術單位(項目組)及其它必要的企業基層單位指定兼職專利聯絡員,由專利聯絡員配合企業專利工作機構或企業專利顧問開展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申報等工作。
第十一條 企業對做出的發明創造,應進行分析評價,凡應該申請專利的,及時申請國內外專利。
對符合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應先提出專利申請,取得專利申請日后,再進行科技評價、評估、評獎、產品展覽與銷售等會導致技術發明公開喪失新穎性的活動。
對于不適于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一般應將其納入企業技術秘密保護范圍,從本企業專利戰略及經營實際出發需要公開的除外。
第十二條 企業職務發明創造在申請專利前,有關人員應對該發明創造保密。企業職工調離、離退休,或者外來學習進修、臨時工作人員在離開企業前,應將其從事、參與企業技術工作的技術資料交給企業,并承擔保密義務。未經企業許可,不得擅自發表涉及應予保密內容的文章,不得將屬于企業的發明創造申請個人專利。
第十三條 職工將其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企業應予支持,不得壓制和侵犯其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需要企業出具證明的,由企業審查確認后,出具非職務發明證明。
職工就其做出的發明創造的職務與非職務性質與企業發生爭議的,可提請當地專利管理機關處理,確認為非職務發明的,由專利管理機關為其出具處理決定。
第十四條 企業與其它單位簽訂有關技術開發的合同,或者簽訂其它在將來履行中可能產生發明創造的合同時,合同應明確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的歸屬。
對于跨單位學習進修、合作、工作的人員及企業臨時聘用人員,企業應當事先就該人員在學習、工作中做出的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歸屬與其本人及接受或派出單位簽訂合同。未簽訂合同或者合同規定不明確的,其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的歸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五條 需向國外申請專利的項目, 企業應進行可行性論證。
企業建立中外合資、合作企業時,外方以技術、設備、產品作投資的,企業應就所涉及的專利和相關技術領域進行專利檢索和論證。
企業與外方簽訂涉及專利或將來可能涉及專利問題的涉及外合同,應對專利事宜或可能涉及的專利事宜作明確約定。
第十六條 企業對其專利或專利申請,應依法及時交納年費或申請維持費,維持其有效。對擬在法定期限屆滿前放棄或終止的專利和專利申請,要予以論證確認并建立管理檔案。
第十七條 企業應依法維護其專利權益。發生被侵權,或者與他方產生專利侵權糾紛或其它專利糾紛的,及時采取措施,必要時請求專利管理機關處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企業職工有權保護本企業的專利權不受侵犯。發現侵犯本企業專利權行為,應及時向企業報告,并幫助做好調查取證工作。
企業專利權益涉及海關保護的,要按照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要求,及時向海關總署申請辦理專利權海關保護備案。
企業應避免侵犯他人專利權。
第十八條 企業要定期對專利權及專利申請狀況進行統計分析與評估,估算企業專利資產,并將其納入企業財會核算管理體系,作為企業經營決策的依據。
企業聯營、兼并及對外合資、合作,開展重大技術貿易,涉及專利的企業應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專利資產評估。企業開展上述專利資產評估應委托符合執業要求的中介機構完成。
第三章 專利信息利用
第十九條 企業要建立適合本企業的專利信息利用機制。
大中型企業應逐步建立企業專利信息數據庫,有條件的企業要建立企業專利信息計算機管理系統。缺乏條件建立專利信息數據庫的企業可依托社會專利信息中介機構與專利信息網絡利用專利信息。
企業專利工作者、專利顧問要及時收集、研究與企業有關的專利信息,為企業技術創新、經營管理等相關企業活動提出對策。
第二十條 地方專利管理機關、宏觀經濟調控部門應采取措施促進專利信息的傳播、開發和利用。要鼓勵和支持本地區專利信息網絡建設,逐步建立本地區中國專利信息網網站。鼓勵和支持社會專利服務中介機構開展專利信息服務。
第二十一條 企業在產品、技術研究開發立項之前,應進行專利文獻檢索,在研究開發過程中及完成后,要進行必要的跟蹤檢索。企業研究開發項目進行鑒定驗收時應有專利檢索報告。
企業技術創新項目申請列入政府經濟科技計劃或者政府參與投資的,項目審批部門應當要求項目承擔企業提供專利檢索報告作為審批立項的依據之一。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或完成后,承擔企業向項目審批部門申報時,申報材料應提供項目所涉及技術領域的新的專利檢索報告,及項目中產生的發明創造是否申請專利的說明。
第二十二條 企業開展對外貿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進行項目專利檢索:
(一)技術、成套設備和關鍵設備的進出口;
(二)未在國內銷售過的原材料和產品的進口;
(三)未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銷售過的原材料和產品的出口。
第二十三條 對企業重大的新技術、新產品研究開發項目,或者企業具有重大市場前景需要申請外國專利的技術創新成果,企業要進行項目專利戰略研究,提出專利戰略分析報告。
第四章 考核評價與扶持措施
第二十四條 企業專利狀況指標作為評價企業技術創新工作與專利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標,包括:
(一)專利權、專利申請權擁有量指標,包括自主開發和引進的專利權、專利申請權;
(二)專利開發率指標,包括年度專利權、專利申請權數與同期研究開發投資額比,年度專利權、專利申請權數與企業技術人員數比等;
(三)專利收益指標,包括自主開發專利和引進專利的收益;
(四)企業專利管理狀況,包括專利管理綜合水平,專利產權管理狀況,專利信息利用狀況,制定與實施專利戰略狀況,專利收益分配與獎勵狀況等。
企業應將企業專利狀況指標及專利管理要求納入企業有關負責人任期考核目標。
第二十五條 國務院專利工作行政主管部門、宏觀經濟調控部門共同制定企業專利工作達標和優秀兩級評價標準,對企業進行評價。由企業自愿申報,省級以上專利管理機關、宏觀經濟調控部門組織評價。
對專利工作優秀并符合有關要求的企業,納入有關扶持企業計劃或其它政策支持范圍。
第二十六條 對于政府財政支持的科技計劃項目所取得的新技術成果,除合同規定應向社會推廣或保密外,項目承擔企業可以申請專利,并可以有償轉讓或自行實施,所得收益屬于承擔企業。
第二十七條 各級專利管理機關、宏觀經濟調控部門應優先將擁有自主專利權并符合有關條件的高新技術項目推薦納入國家有關經濟和科技計劃。優先向社會推薦有自主專利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對擁有自主專利權且形成一定產業規模具有市場前景的新產品和新技術,采取傾斜支持政策。
地方可以根據本地情況制定鼓勵支持專利技術實施和產業化的具體措施。鼓勵和支持地方建立專利基金,鼓勵企業建立企業的專利基金。
第二十八條 鼓勵和支持企業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會技術力量開展以專利為目標的技術創新活動。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技術持有人以專利權入股,與企業合作建立新的經營實體。鼓勵企業從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引進專利進行技術創新。
第二十九條 地方專利管理機關應鼓勵發展面向企業服務的社會專利中介服務機構,引導幫助本地區成立企業專利工作者協會、專利顧問協會等有關企業專利工作的社會團體組織,并予以業務指導。
第五章 利益分配與獎勵
第三十條 企業要根據專利法及實施細則和國家相關政策規定要求,建立企業內部合理的專利利益分配與獎勵制度。對企業專利發明人或設計人作出的專利及其實施效益定期評價,兌現應分配利益與獎勵。
專利利益分配與獎勵應與專利發明人、設計人的貢獻和專利實施效益對應。專利利益分配與獎勵形式可以用股權分配,一次性支付應分配金額,或者按實施效益的一定比例提成等符合國家政策的形式。
第三十一條 企業開展專利利益分配與獎勵,對專利及其實施效益評價時,可以組織專門委員會依國家規定的評價要求評價。
第三十二條 職務專利發明人、設計人對企業關于其職務專利及實施效益的評價與利益分配、獎勵持嚴重異議的,可以向企業所在地專利管理機關申訴和請求處理。申訴事實成立的,專利管理機關可以督促企業重新進行評價及分配、獎勵,或者直接依法作出處理。企業對專利管理機關的處理決定應予履行。
第三十三條 在依托產學研合作的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中,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利完成人及專利實施的主要完成人,企業應支付與其實際貢獻相當的報酬,可以用股權收益分配等符合國家政策的形式支付報酬。
企業可以在研究開發前訂立的合同中約定研究開發完成后取得專利權及專利實施后,給予專利完成人的分配比例。
第三十四條 企業應將專利發明與設計成績作為考核技術人員工作的重要依據。
企業在聘任技術人員職務和給予相關獎勵時,應將其申請專利和獲專利權情況,作為考核的主要依據之一。
企業技術人員所作出職務專利產生突出效益的,可作為有突出貢獻的專業人員,在評定技術職務時破格晉升。
第三十五條 企業開展技術創新項目的鑒定驗收與獎勵時,應將項目申請專利及獲專利權情況作為重要考證依據。
第三十六條 各級專利管理機關、宏觀經濟調控部門要適時表彰專利技術創新成績顯著的企業、優秀項目和先進個人,在企業專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專利工作機構、專利工作者、專利顧問以及其他專利工作人員。
在企業專利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獲得表彰、獎勵的人員,其成績作為職務聘任和晉升的主要依據之一。
第六章 責任與處罰
第三十七條 企業可以依據本辦法制定本企業具體的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本辦法規定,造成企業專利資產和其他財產損失的,給予責任人員行政處分。
第三十八條 未及時申請專利或忽視專利權保護工作造成企業嚴重損失的,企業有關負責人及直接責任者應按國家政策法規和企業規定承擔責任。
職工將職務發明創造以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或者有其它嚴重違反本辦法規定侵犯、損害企業權益行為造成企業嚴重損失的,企業應依法采取措施,追究其應承擔的責任。
第三十九條 企業專利顧問玩忽職守、履行職責不當或者泄露秘密,造成企業損失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承擔相應責任。專利管理機關可根據有關規定視專利顧問過錯情節作出相應處罰。
附則
第四十條 本辦法由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解釋。
第四十一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原中國專利局、國家經貿委、國家科委1994年頒布的《企業專利工作辦法》(國專發管字[1994]第117號)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黑龍江東禹律師事務所成立于2002年10月,是黑龍江省司法廳批準注冊的合伙制律師事務所位于北國冰城哈爾濱南崗經濟技術開發區,會展CBD。擁有300平方米的現代化辦公場所,本著現代化高配置的資源配置硬件辦公設備,同時擁有一支由31名優秀律師及行政管理人員及顧問組成的高素質專業化律師團隊。東禹律師以客戶為關注焦點;以質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創新求發展;追求個人、事務所、社會的和諧發展。 律師簡介 李曉航律師,2013年考取司法資格,一次性通過司法考試取得A證。現任哈爾濱市仲裁法學會委員,現執業于黑龍江東禹律師事務所。從業以來為多家企業解決復雜疑難問題,提供專業系統的法律服務。并且擅長辦理民商事疑難案件,曾擔任某某離婚案件律師,為當事人爭取最大化權益取得300余萬元財產。擅長婚姻家庭、合同糾紛、債權債務糾紛、遺產繼承糾紛和公司、企業法律顧問事務。 李律師希望以自己耐心、恒心、嫻熟的業務技能,為當事人爭取最大化合法權益。以己推人,把當事人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來辦是一直秉承的信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2013年修正)
2013-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修改〈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議定書》的決定
2007-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3-04-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國務院提請審議授權深圳市制定深圳經濟特區法規和規章的議案的決定
1989-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海南省人民代表會議代行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決定
1988-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1992-02-25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1994-08-31臺灣省出席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2002-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2002-12-28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獸藥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
2019-04-23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
2014-01-17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3-05-30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3-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3-02-04國務院關于印發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的通知
2013-01-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1-04-21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1-03-19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3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意見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關于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0-08-1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5-1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殘聯等部門和單位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10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錄音制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
2009-11-1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節油節電工作的通知
200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