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使國家外匯管理局公文處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根據《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國發〔2000〕23號)和《中國人民銀行公文處理辦法》(銀發〔2000〕360號),結合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具體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外匯局的公文(包括電報,下同)是外匯局在進行公務活動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公務文書,是傳達貫徹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發布外匯管理規章,施行行政措施,請示和答復問題,指導、布置和商洽工作,報告情況,交流經驗的重要工具。
第三條 公文處理是指公文的辦理、管理、整理、歸檔等一系列相互關聯、銜接有序的工作。
第四條 公文處理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精簡、高效的原則,做到及時、準確、安全。
第五條 公文處理必須嚴格執行國家保密法律、法規和有關保密規定,確保國家秘密的安全。
第六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是外匯局公文處理的管理機構,并指導各分支機構的公文處理工作。
第七條 外匯局各分支機構、總局機關各司要遵照本辦法做好公文處理工作。各單位負責同志要高度重視公文處理工作,模范遵守本辦法,加強對公文處理工作的領導和檢查。
第二章 公文文種及類別
第八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文文種主要包括:
(一)命令(令)
適用于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并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發布部門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嘉獎有關單位及人員。
(二)決定
適用于對重要事項或重大行動作出安排;獎懲有關單位及個人;變更或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三)公告
適用于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四)通告
適用于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五)通知
適用于傳達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有關單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執行的事項;發布規范性文件;任免和聘用人員;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轉發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
(六)通報
適用于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或情況。
(七)請示
適用于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準。
(八)報告
適用于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或者建議,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
(九)批復
適用于答復下級機關請示事項。
(十)意見
適用于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
(十一)函(復函)
適用于不相隸屬的機構之間相互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向平級主管部門請求批準和答復審批事宜。
(十二)會議紀要
適用于記載和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
(十三)行政處罰決定書
適用于對境內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居民個人等監管對象違反外匯管理規定行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十四)行政處罰告知書
適用于對境內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居民個人等監管對象違反外匯管理規定行為擬進行行政處罰的告知。
(十五)復議決定書
適用于對行政處罰當事人復議申請的審理決定。
(十六)內審結論和處理決定
適用于國家外匯管理局向系統內被檢查單位作出內審檢查結論、處理決定并提出要求。
第九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文類別主要包括:
(一)局發文
總局機關的局發文是以國家外匯管理局名義印發的文件,主要有國家外匯管理局令、匯發、匯報、匯函、匯復、匯傳、匯任、匯人、匯審、匯檢罰、匯便函等公文字號。
1.國家外匯管理局令:用于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發布部門規章以及公布重要事項。令按年編號,格式為“國家外匯管理局令XXXX年第XX號”。
2.匯發:用于向國務院、人民銀行等上級部門請示和報告工作;轉發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文件;轉發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部門規章;發布外匯管理規范性文件及其他重要事項;向分支機構布置工作、通報重要情況;對監管對象提出監管要求或擬進行行政處罰的告知,以及作出復議決定等。匯發字公文中包括請示、報告、決定、公告、通告、通知、通報、意見、行政處罰告知書、復議決定書等文種。
3.匯報:專用于向中央、國務院和人民銀行領導同志個人請示、報告工作,匯報、說明情況。匯報字公文包括請示、報告、意見等文種。
4.匯函:用于與有關部門、地方人民政府、金融機構以及其他機構商洽工作、回復意見等。匯函字公文文種為函等。
5.匯復:用于對金融機構和其他監管對象、外匯局公支機構的請示的回復。匯復字公文文種為批復。
6.匯傳:用于以電報形式發送的緊急公文。匯傳字公文文種包括通知、批復、函等。
7.匯任:用于國家外匯管理局人事任免事項。匯任字公文文種為通知。
8.匯人:用于國家外匯管理局重要人事發文。匯人字公文文種包括通知、批復、函等。
9.匯審:用于向系統內被檢查單位作出內審結論、處理決定并提出要求。匯審字公文文種為內審結論和處理意見。
10.匯檢罰:用于對境內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居民個人等監管對象違反外匯管理規定行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匯檢罰字公文文種為行政處罰決定書。
11.匯便函。
(二)綜合司發文
綜合司發文是局發文的重要補充形式,既可由綜合司起草,也可由其他各司起草。綜合司發文可用于以下情況:發布總局機關或系統的內部管理辦法、規定及其修訂補充;印發領導同志批示,轉發不相隸屬機關的文件;與國務院各部門、地方人民政府辦公廳(室)商洽工作、征求意見或回復意見;對外匯局發布的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及政策制度等咨詢的回復,以及對分局有關請示的批復;各類會議、培訓通知;總局機關內部確需以公文形式處理的事項;等等。
綜合司發文的公文字號有:
1.匯綜發。文種包括請示、報告、通知、通報等。
2.匯綜函。公文文種為函。
3.匯綜復。公文文種為批復。
4.綜便函。
(三)司發文
總局除綜合司外的內設司可向分局對口處室,以及相應的其他機構行文。
總局除綜合司外的內設司發文(以下簡稱“司發文”)適用于:布置本司業務范圍內的日常性、事務性工作,如專項調查、上報數據等;在本司職權范圍內答復下級請示的事項;印發僅要求分局對口處室有關同志參加的專業會議、培訓班通知;印發本司專業會議紀要、階段性工作要點、計劃和總結;與其他部門相應的機構聯系、商洽工作等。其中,印發會議、培訓通知、會議紀要、階段性工作要點、計劃和總結等,事先應簽報局領導審核批準。與其他部門相應的機構進行聯系、商洽工作確需行文時,只能以函的形式行文。司發文不得用于制發外匯管理政策性、規范性文件,不得代替總局審批下達應當由總局審批下達的事項。
對少數特別事項,經局領導批準,部分司可以對分局發文。
司發文由主辦司自編文號。
(四)其他發文
總局機關的其他發文主要包括:
1.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發文,公文字號為匯黨組;
2.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機關黨委發文,公文字號為匯機黨;
3.國家外匯管理局機關紀檢部門發文,公文字號為匯紀;
4.國家外匯管理局機關監察部門發文,公文字號為匯監;
5.國家外匯管理局人民來信來訪辦公室發文,公文字號為匯信辦;
6.國家外匯管理局保密辦公室發文,公文字號為匯密。
第十條 外匯局行政復議類法律文書待《國家外匯管理局行政復議辦法》出臺后按其規定辦理。
第十一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分支機構按照本章規定的原則規范本單位的發文類別、字號。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十二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文包括以下內容:秘密等級和保密期限、緊急程度、發文機關標識、發文字號、簽發人、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說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主題詞、抄報機關、抄送機關、內部發送、主辦單位、印數、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等。
(一)秘密等級及保密期限。對涉及保密事項的公文,應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秘密范圍和管理規定》及《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秘密保密期限一覽表》確定密級和保密期限,并標注在公文首頁的右上角,其中“絕密”、“機密”級公文還應當標明份數序號。
(二)緊急程度。緊急文件分為特急、急件兩級,緊急電報分為特提、特急、加急、平急四級。
緊急程度由主辦司提出意見,局核稿部門確認。
(三)發文機關標識。標明公文制發機關的字樣,應使用發文機關全稱或規范化簡稱;聯合發文應排列所有簽發機關。
(四)發文字號。公文字號一般包括發文機關代字、年份、序號。聯合發文,只標明主辦機關發文字號。
(五)簽發人。上報的公文,應當在首頁注明簽發人及會簽人姓名。
(六)標題。公文標題一般由發文機關,相關介詞“關于”、“對”,內容摘要和文種詞四部分組成。公文標題應準確、簡練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內容,正確規范公文種類。公文標題一般不用標點符號,但標題中的法規名稱要加書名號。
(七)發送范圍。主送單位是公文的主要接受對象,即需按照公文內容答復問題、辦理工作的單位;抄報單位是需要了解公文內容的上級機關,抄送單位則是需要了解公文內容的平級、下級單位或主送單位的相關領導和管理機關;內部發送單位為公文制發機關內部需要了解公文內容的領導和單位。發送范圍應統一使用全稱或規范化簡稱。
國家外匯管理局令不確定主送、抄送單位,只確定分送范圍。
(八)附件。公文的附件是指隨公文正文發出的文字材料及表格。公文如有附件,應注明附件順序和名稱。
(九)印章。公文除“會議紀要”和以電報形式發出的以外,應當加蓋印章。聯合上報的公文,由主辦機關加蓋印章;聯合下發的公文,發文機關都應當加蓋印章。
(十)成文日期。成文日期以負責人簽發的日期為準。聯合行文以最后簽發機關負責人的簽發日期為準。電報以發出日期為準。
(十一)公文如有附注,應加括號標注。上報的“請示”應當在附注中注明聯系人姓名和電話。
(十二)主題詞。是用于公文分類和檢索的標識符號,由類別詞、內容詞和文種詞組成,每一公文主題詞一般不超過5個詞或詞組。
(十三)公文文字從左到右橫寫橫排。在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并用漢字和通用的少數民族文字(按其習慣書寫、排版)。
第十三條 公文中各組成部分的標識規則,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公文格式》執行。
第四章 行文規則
第十四條 行文應當確有必要,注重效用。
第十五條 公文的行文關系根據隸屬關系和職權范圍確定,一般不得越級行文,因特殊情況確需越級行文時,應同時抄送被越過的上級機關。
發文機關向下級機關的重要行文,應當同時抄送發文機關的直接上級機關。
第十六條 公文應遵循“明來明復、密來密復”的原則。
第十七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與中國人民銀行的行文關系
(一)國家外匯管理局在職權范圍內可單獨對外發文。
(二)國家外匯管理局向國務院請示報告工作,一般以中國人民銀行名義報文。國家外匯管理局代擬人民銀行發文,應事先以簽報向人民銀行請示,代擬稿中如涉及外匯局分局來文,應在請示中加以說明,不在代擬稿中直接體現。遇有緊急情況,國家外匯管理局需直接行文請示報告國務院及有關領導人時,應同時抄報中國人民銀行。
(三)凡可以國家外匯管理局名義發文,但需經人民銀行批準同意的,在報經人民銀行批準同意后,在文中寫明經人民銀行批準或同意的字樣,由國家外匯管理局自行發文。
(四)凡不便以國家外匯管理局名義發文的,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處理:一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將文件上報中國人民銀行,由人民銀行批轉或轉發;二是直接以人民銀行名義發文。
(五)國家外匯管理局原則上不同人民銀行聯合行文。如必須與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文時,國家外匯管理局應列在中國人民銀行之后,并使用人民銀行文頭、文號。
第十八條 向上級機關的“請示”,一般只寫一個主送機關,需要同時送其他機關的,應當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下級機關:“請示”應當一文一事:“報告”中一般不得夾帶請示事項。
第十九條 除上級機關負責人直接交辦的事項外,不得以機關名義向上級機關負責人報送“請示”、“意見”和“報告”。
第二十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向分支機構行文布置工作、提出要求和通知有關事項,應當在行文前協調形成總局機關內部各司的一致意見。如涉及其他司管理范疇,主辦司必須會簽相關司意見。
第二十一條 屬于外匯局職權范圍內的事務,一般應由外匯局自行發文;如涉及其他部門職權的,可與其他相關部門聯合行文。
第二十二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內設機構(綜合司除外)不得與其他行政機關及其內設機構聯合發文。
第二十三條 外匯局分支機構上報重要報告和需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復的請示,必須主送國家外匯管理局,不得直接主送總局內設相關業務主管司。
總局相應的批復由業務主管司起草,以局發文或綜合司發文形式行文。
第二十四條 外匯局分支機構根據總局相關業務主管司的要求上報的有關數據、情況等的報告,以及就具體業務操作問題上報的請示,應以該分支機構的名義或其內設處室的名義向總局對口的業務主管司行文。
總局業務主管司可以在職權范圍內以司發文的形式對下級請示事項予以答復;對超越本司業務權限的,應請示局領導后予以答復,但不得以司發文制發外匯管理政策性、規范性文件。
第二十五條 轉發文件
(一)轉發上級機關的文件,一般使用局發文形式。
(二)轉發同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文件,如果沒有新的要求和工作部署,一般以綜合司發文形式轉發。
(三)國家外匯管理局原則上不轉發或批轉分支機構或金融機構文件。如情況特殊,確需轉發或批轉時,一般以綜合司發文形式轉發或批轉。
第二十六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對外發布部門規章,必須以國家外匯管理局令的形式發布,并刊載于《國家外匯管理局文告》。
第五章 發文辦理
第二十七條 發文辦理程序是指制發公文的過程,包括擬稿、會簽、審核、簽發、繕印、校對、用印、登記、封發等程序。
第二十八條 公文擬稿應符合以下要求:
(一)公文內容應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擬稿人應主動查詢有關法律法規,查閱過去辦理的相關文件,做好銜接。如提出新的政策、規定等,要切實可行并同時擬寫簽報加以說明。
(二)辦理公文時必須附相應的辦文依據。依據對方單位來文辦理的公文,應附對方單位來文及以前辦理的相關文件等;如屬政府或政府辦公廳(室)轉我局辦理的各部門、下級政府來文,應附政府或政府辦公廳(室)的批辦件;根據領導批示或簽報辦理的公文,應附領導批示及簽報;根據會議議定事項辦理的公文,應附有關會議紀要;因工作需要主動辦理的公文,應附簽報說明發文原因及有關情況。
(三)擬寫公文應做到情況確實,觀點明確,表述準確,結構嚴謹,條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詞規范,標點正確,篇幅力求簡短。
(四)公文的文種應當根據行文目的、發文機關的職權和與主送機關的行文關系確定。
(五)擬制緊急公文,應當體現緊急的原因,并根據實際需要確定緊急程度。
(六)要求上級機關批轉公文的請示,應代批轉公文的上級機關擬定批轉文稿。
(七)人名、地名、數字、日期、引文要準確、規范。
1.引用公文應當先引標題,后引發文字號。引用公文一般應原文引用,引用的原文部分應標注引號;不便原文引用的,必須準確引用原意,不標注引號。引用外文應當注明中文含義。
2.公文中,同一人員、機構、地點的稱謂要前后一致。使用簡稱應用規范化簡稱,如使用非規范化簡稱,一般應當先用全稱并注明簡稱。使用國際組織外文名稱或其縮寫形式,應當在第一次出現時注明準確的中文譯名。
3.結構層次序數,第一層為“一、”,第二層為“(一)”,第三層為“1.”,第四層為“(1)”。
4.應當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
5.公文中的數字,除成文時間、部分結構層次序數和詞、詞組、慣用詞、縮略語、在具有修辭色彩的語句中作為詞素的數字必須使用漢字外,應當使用阿拉伯數字。
6.日期應當寫具體的年、月、日
(八)需隨正文印發的附件,應在發文面函上注明;為領導審核簽發公文準備的相關背景材料附于正文后上報,但不在發文面函上注明。
(九)擬稿要按規定填寫發文面函各項內容,面函各項簽名應用鋼筆或簽字筆書寫,其他項目應打印。文稿正文應統一使用A4型紙,并按規定套用統一的模板打印。
第二十九條 公文審核
公文審核實行分級負責制。主辦單位起草文稿后,應先經主辦單位綜合處核稿后,再報司領導審簽。所有局發文送局領導簽發前,應經綜合司核稿。
公文審核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否確需行文。
(二)行文方式及級別是否妥當,是否符合行文規則。
(三)是否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是否符合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
(四)是否符合公文擬制的有關要求,文字是否準確、通順、精煉。
(五)內容涉及其他部門的文稿,是否經過協商、會簽,意見是否一致,如意見不一致,主辦單位有否加以說明。
(六)發布部門規章或規范性文件是否經法規主管單位審核會簽,并明確標注“是否上網發布”和“是否刊登《國家外匯管理局文告》”;主辦單位是否配有必要的新聞宣傳口徑。
(七)是否符合公文處理程序和公文格式的規定。
(八)有關的附件、資料是否備齊。
(九)密級確定是否合乎規定。
(十)主題詞標引是否準確。
(十一)主送、抄送、內部發送范圍是否恰當。
(十二)發文稿紙及版面是否整潔。
各級核稿部門在按照以上內容對文稿進行全面審核的同時,主辦司首先對文稿的政策性、內容的正確性和文字的準確性負責,綜合司主要對文稿是否合乎行文規則和格式規范進行審核。
經綜合司審核需作較大改動或存在較大疑問的,綜合司應主動與主辦單位協商修改。對文稿質量存在重大問題的,由綜合司按照有關公文退辦制的規定退回主辦單位重新辦理。
核稿人員要認真、及時處理文稿,不得無故壓文。綜合司將經審核的文稿退回主辦單位謄清的,主辦單位應在1個工作日內將文稿謄清并送綜合司。對退回改寫的公文文稿,主辦單位應在3個工作日內將改寫后的文稿送綜合司。綜合司應重新審核無誤后方可上報局領導。
第三十條 公文的內容涉及其他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主辦部門應當主動與有關部門協商,取得一致意見后方可行文;如有分歧,主辦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應當出面協調,仍不能取得一致時,主辦部門應在文中列明各方理據,提出建設性意見,并與有關部門會簽后報請上級機關或領導協調或裁定。
第三十一條 公文的會簽
(一)本單位主辦的公文內容涉及其他單位業務的,應辦理會簽(包括局內會簽、局外會簽)。
1.局內會簽
會簽司應在接到會簽文稿后3個工作日之內提出會簽意見,將會簽后的文稿返還主辦司。急件應隨到隨簽。
會簽司如對文稿有不同意見,應附以說明,經司領導簽字或加蓋公章,會簽意見方具有效力。一般應使用A4型紙張提出會簽意見,不得使用方便貼等不符合歸檔保存要求的紙張。
主辦司對會簽司提出的不同意見應主動進行協商,爭取形成協商一致的文稿上報局領導。對文稿內容不能協商一致的,應由主辦司向局領導寫出不能采納會簽司意見的理由,并將會簽單位意見附后,請局領導裁定。
2.局外會簽
局外會簽應在局領導簽發后,由綜合司將文稿轉送局外有關部門會簽。送出前,綜合司應將文稿復印備查。文稿的主辦司應主動跟蹤會簽情況,催收會簽意見。
綜合司收到經局外有關部門會簽的文稿,應重新核稿。會簽部門沒有不同意見的,報經局領導同意后按有關發文程序送印。會簽部門提出不同意見或作出重大改動的,應退回主辦司。
由主辦司酌情修改或與會簽部門溝通協商,將會簽情況寫成簽報,連同擬印發的文稿送簽發的局領導重新審簽,必要時再次會簽。
如是上報上級機關的公文,我局與會簽部門意見不能協商一致的,應在文內說明局外會簽部門的不同意見和理由以及我局的建議,請上級機關裁定。
(二)由其他部門主辦、送我局會簽的公文,按照以下程序辦理。
1.由綜合司按照本辦法第六章有關收文辦理的規定進行登記并加貼“文件處理單”分辦。其中,涉及局內多個司業務范圍的,應根據情況確定一個司為主辦單位,由主辦單位負責牽頭辦理,其他有關司為協辦單位。綜合司應將文稿原件送主辦單位,復印件送協辦單位。
2.各承辦司要對來文的政策內容、文字表述、公文格式、主抄送單位、密級等方面進行審核。主辦單位應主動協調各協辦單位及時提出會簽意見,并進行匯總。各承辦司對來文沒有不同意見的,或只在文稿上作個別文字修改的,應由主辦單位直接在“文件處理單”上簽注意見建議局領導會簽。對來文有重大意見分歧或修改意見的,主辦單位應起草致來文部門的發文稿,與來文一并報送局領導審簽。一般情況下,提出會簽意見的發文應采用國家外匯管理局便函或綜合司便函形式。起草便函既可以由主辦司按照一般發文處理方式填寫發文面函辦理,對于內容較簡單的也可以由主辦司直接打印成文,經綜合司核稿后呈報領導簽批。
上述工作一般應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來文部門另有時限要求或“文件處理單”明確規定時限的,按照要求辦理。來文如需我局聯合發文的,應按照本章有關公文審核的規定進行核稿。
3.局領導會簽文件一般按對等的原則由局長或分管局領導簽發。對重要的會簽文件,分管局領導應在會簽前報送局長審核。
4.經局領導會簽的文稿,由綜合司秘書處封退來文部門,同時將文稿復印留存,其中需要聯合發文的,還應印送文檔部門備案。
5.經局領導同意發文向來文單位提出會簽意見的,按有關發文程序送收發部門編號后辦理。由秘書處將會簽意見連同會簽發文稿一并退來文單位,送出前應復印備查。
第三十二條 公文的簽批
(一)以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名義發送的公文,由黨組書記或書記授權的黨組成員簽發。以國家外匯管理局名義向國務院、人民銀行上報的公文,經分管局領導審核后,報送局長簽發。以國家外匯管理局名義發布的外匯管理規定、制度、辦法、決定、命令等公文,經分管局領導審核后,報送局長簽發。以國家外匯管理局名義下發的專門性公文,由分管局領導簽發,必要時報局長審核。
(二)綜合司發文由綜合司負責人簽發,必要時需報主辦司分管局領導審核。除綜合司外的其他司發文由主辦司負責人簽發,必要時需報經分管局領導審核。
(三)國家外匯管理局分支機構上報的重要公文,應由分局局長(外匯管理部主任)審核簽發。
(四)簽批公文時,主批人應當明確簽署意見、其他審批人圈閱視為同意。
(五)簽批公文,應使用鋼筆、毛筆或簽字筆。各級經辦人員和領導簽批公文都應注明簽批日期。
(六)聯合行文,應由牽頭制發公文機關的領導首先簽批,再送聯合發文的其他機關領導簽批。
(七)領導簽批后的公文,原則上不得改動。如確需改動,必須報簽發領導重批。公文簽批后,除簽批人另有要求的以外,原則上應當天或次日送印。
第三十三條 公文的打印
(一)送文印部門打印的文稿,應先送交收發部門登記、編號,并根據發送范圍確定打印份數。
(二)正式行文印發的公文,由文印部門統一打印、排版。送文印部門打印的文稿應有簽發人和核稿人簽字。
第三十四條 公文的校對
總局機關公文實行三次校對制度。文稿打印完畢后,由擬稿人一校,二校、三校由文印部門負責。經一校后的文稿仍存在較多問題時,二校人可要求一校人重校。
校對時如對原稿有疑問,應及時與擬稿人或核稿人聯系,更改原文必須交由核稿人報簽發人重批。
第三十五條 公文的繕印和用印
(一)公文文稿經打印、校對后,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文件印刷排版格式》正式印刷。印刷前,應再次對公文文稿進行核對,核對內容包括有無簽發人簽字,是否經過核稿、校對,附件是否齊全,發送份數和密、急程度是否準確等,核對中如發現疑問,應及時向擬稿人、核稿人和校對人查對。
(二)除會議紀要外,對外發出的公文應當加蓋印章;聯合發文要加蓋所有發文機關的印章,但其中上報的公文只需加蓋主辦單位的印章。
公文用印只限于主送件和抄送件,用印前,必須檢查是否經過有關領導人簽發。蓋章位置在公文末尾、成文日期中間。印章要端正、清晰,嚴防錯蓋。
第三十六條 公文的封發和登記
用印后的公文,收發部門應按主、抄送的單位書寫信封、編注信封號后封發,如有密級和緊急程度,應在信封上注明,絕密件要加蓋密封戳。同時在原發文面函上簽注封發日期,在原稿領導簽發欄內加蓋公章,將原稿退主辦單位歸檔。
文件交換、投遞要有簽收手續,凡發出的信件,應取回發往單位或郵政掛號信件的憑證,需要通過機要郵局投遞的機要件,由機要員負責登記,其機要信件憑證保留3年,郵政掛號信件憑證保留2年,以備查詢。
第三十七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分支機構按照本章規定的原則規范本單位的發文辦理程序。
第六章 收文辦理
第三十八條 收文辦理是指對收到公文的辦理過程,包括簽收、拆封、登記、審核、分辦、承辦、督辦等程序。
第三十九條 收文審核
收到下一級分支機構和被監管機構報來的需要辦理的公文,應當進行收文審核。對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公文,可在說明理由的條件下退回呈報單位。
審核的重點是:是否應由本單位處理;是否符合行文規則;內容是否符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涉及其他部門職權的事項是否已協商、會簽;文種使用、公文格式是否規范。
第四十條 收文的分辦
(一)綜合司收到局外來文后,按閱件和辦件進行分辦。
(二)閱件應根據職責分工送有關單位閱知,同時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分別呈送局領導傳閱。閱畢,應及時將正本文件存檔備查。
(三)需辦理或回復的文件,一般情況下,由綜合司秘書處提出分辦意見,登記“文件處理單”,交承辦司辦理。凡遇重要事項,應先將分辦意見報綜合司領導批示,必要時由綜合司領導核報局領導批示。其中,涉及局內多個司業務范圍的,應根據情況確定一個司為主辦單位,由主辦單位負責牽頭辦理,其他有關司為協辦單位。綜合司應將文稿原件送主辦單位,復印件送協辦單位。
第四十一條 公文的承辦和督辦
(一)承辦司收到交辦公文后應及時按“文件處理單”的要求辦理。主辦單位應主動與協辦單位協商,協辦單位應及時將本單位的辦理意見向主辦單位反饋,由主辦單位匯總提出辦理意見(辦理簽報或發文等),并根據業務管理權限報分管局領導審閱。除綜合司分辦不當的外,承辦司不應直接將辦理意見報送綜合司。對不屬于承辦司職權范圍或者不適宜由本司辦理的,應由本司領導及時簽注意見,退回綜合司秘書處重新分辦。
承辦司根據分辦要求起草發文稿或簽報稿的,應將“文件處理單”連同來文附后備查。承辦單位應按照有關公文辦理時限的規定及時辦理,并在“文件處理單”上填寫辦理情況。“文件處理單”或來文另有辦理時限要求的,按要求辦理。按照上述時限辦理確有困難的,應當及時向綜合司說明。
(二)主辦單位根據“文件處理單”要求提出辦理意見(辦理簽報或發文等),經局領導審閱同意的,由綜合司秘書處負責銷項,并留存“文件處理單”備查,其他材料按照有關規定退轉。
(三)綜合司負責對承辦司辦理公文情況進行督辦,對逾期未辦結的文件,應要求承辦司說明原因。綜合司定期對各司辦理情況進行記錄、檢查、評比。
第四十二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分支機構按照本章規定的原則規范本單位的收文辦理程序。
第七章 文件、資料整理與歸檔
第四十三條 凡是反映我局工作活動、具有查考利用價值的文件、資料均屬歸檔范圍。
第四十四條 擬制、修改和簽批公文,書寫及所用紙張和字跡材料必須符合存檔要求。
第四十五條 歸檔文件、資料的整理原則
文書部門對文件、資料的整理是檔案工作的一項基本制度。整理應遵循文件、資料的形成規律,保持其歷史聯系,區分不同保存價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第四十六條 歸檔文件、資料整理的具體分工
(一)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由機要秘書整理。
(二)上級業務主管機關的來文、其他單位的來文,由對口單位整理,即誰辦理的誰整理。
(三)以局名義發出的文件,由承辦單位整理;以局名義召開的分局長會議等文件、資料,由綜合司整理;各部門召開的專業性會議文件、資料,由會議主辦單位整理;局黨組文件,由黨組秘書負責整理;局內各部門會簽的文件,由主辦單位整理。
(四)作為局發文重要補充形式的綜合司發文,由代擬稿單位整理。
(五)下級報送的文件、資料,由承辦單位整理。
(六)局內臨時機構形成的文件,由臨時機構單獨整理,直接向我局檔案室移交。
第四十七條 歸檔文件、資料的整理要求
(一)歸檔文件、資料必須齊全完整;字跡材料要符合存檔要求,字跡模糊的應復制,并附于原件后一并歸檔;已破損的要進行托裱;紙張幅面尺寸超過國際標準A4型的按A4規格進行折疊。
(二)歸檔文件材料應逐件固定。文件正本與定稿、附件為一件;來文與復文可為一件;轉發文與被轉發文為一件;報表、名冊、圖冊等一冊(本)為一件。同一件文件的不同稿本,按正本、定稿、圖冊等一冊(本)為一件。同一件文件的不同稿本,按正本、定稿、草稿的順序排列。
第四十八條 歸檔文件、資料的整理程序
(一)各單位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資料,在辦理完畢后,應及時全部交給本單位文書人員保管、整理、歸檔。具體步驟如下:
1.分類
結合我局實際情況,歸檔文件材料以件為單位,統一按“年度-機構-保管期限-問題”逐級進行分類。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定期兩類。定期保管的檔案最高保管年限為50年,具體根據文件、資料內容分為50年、40年、30年、15年、5年五個檔次。
2.排列
在分類的基礎上將文件材料按事由或結合時間、重要程度等因素排列。
3.加蓋檔號章
歸檔文件應逐件在正本首頁右上角的空白位置加蓋檔號章。
4.編目
編目包括編制檔案目錄、備考表和填寫檔案盒盒脊。
(1)歸檔文件、資料應逐件編入檔案目錄,檔案目錄為打印件,用紙幅面尺寸采用國際標準A4型。檔案目錄應按不同保管期限裝訂成冊,并編制檔案目錄封面。檔案目錄連同封面應一式三份,一份本部門留存,另兩份在移交檔案時交檔案室人員。
(2)備考表可視需要編制,如盒內文件有缺損、修改、補充、移出、銷毀等需說明的情況,應填入備考表。備考表應置于盒內文件、資料之后。
(3)歸檔文件材料應按件號順序裝入檔案盒。
(4)應按規范填寫檔案盒盒脊,字跡材料應符合存檔要求。
(二)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按發文機關的發文號順序排列整理,不分類,按年編印目錄,以便查考。
第四十九條 歸檔時間與手續
每年4月底前,各單位應將整理好的前一年檔案向局檔案部門移交。移交應做到:
(一)應歸檔的文件、資料必須齊全完整;
(二)文件和電報按其內容的聯系,合并整理;
(三)交接應認真核對,并履行簽字手續;
(四)凡不符合要求或短缺文件的,由承辦單位重新整理、補齊。
第五十條 本機關負責人兼任其他機關職務,在履行其所兼職務職責過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職機關整理、歸檔。
第五十一條 工作人員調離工作崗位時,應當將本人暫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關規定移交、清退。
第五十二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分支機構按照本章規定的原則規范本單位公文的整理、歸檔工作。
第八章 公文管理
第五十三條 總局公文應由綜合司專職人員統一收發、審核、用印、歸檔和銷毀。
第五十四條 上級機關的公文,除絕密級和注明不得翻印的以外,經局領導或綜合司司長批準,可以翻印。翻印時,應注明翻印的機關、日期、份數和印發范圍。
第五十五條 公開發布外匯局公文,必須經外匯局批準。經批準公開發布的外匯局公文,同外匯局正式印發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第五十六條 公文復印件作為正式公文使用時,應當加蓋復印機關證明章。
第五十七條 公文被撤銷,視作自始不產生效力;公文被廢止,視作自廢止之日起不產生效力。
第五十八條 文件應定期清理、收回和銷毀。
機要文件由機要室負責清理、收回;其他文件使用人用畢應及時交由各司綜合處保管,綜合處應定期對文件進行清理,除應立卷歸檔文件以外,統一保管、集中銷毀。
不具備歸檔和存查價值的公文,經過鑒別并經綜合司負責人批準,可以銷毀。
綜合司負責組織總局機關的文件銷毀。參加文件銷毀的人員要認真負責,確保銷毀文件的安全。銷毀秘密公文應當到指定場所由局保密辦公室二人以上負責監銷,保證不丟失、不漏銷。其中,銷毀絕密公文(含密碼電報)應當進行登記。
第五十九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分支機構按照本章規定的原則規范本單位的公文管理工作。
第九章 附則
第六十條 外事方面的公文,按照相關規定辦理。
第六十一條 公文處理中涉及使用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第六十二條 本辦法自2001年12月1日起執行。1998年12月1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發布的《國家外匯管理局公文處理實施細則》(匯綜發〔1998〕6號)同時廢止。
第六十三條 本辦法由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負責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決定
2014-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安哥拉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7-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2修正)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1990修訂)
1990-04-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公路法的決定
199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01修正)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萊索托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4-10-27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8-03-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設立中國農業銀行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86-04-12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1981-12-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1994-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1999)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
2000-08-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
2002-06-29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供水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3-01土地調查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
2014-03-03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13-12-31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3-03-28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