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預防和減少文物建筑火災危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山西省消防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文物建筑,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中的建筑物和構筑物。
第三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具有火災危險性的國有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適用本規定。
具有火災危險性非國有文物建筑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四條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實行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堅持政府屬地管理、行業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和誰管理、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
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的義務。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在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中有突出貢獻或者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根據相關政策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消防安全責任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根據國土空間規劃的有關要求,組織制定文物建筑消防規劃。
世界文化遺產、古建筑群和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消防專業規劃,并組織實施。
第八條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縣、鄉、村和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單位的文物消防安全工作體系,落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負責文物建筑的行業消防安全監管,宗教、科技、公安、住房和城鄉建設、文化旅游、應急管理、行政審批、氣象、消防救援、林草、城市管理等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做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
第十條 文物建筑的管理、使用單位應當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明確消防工作管理部門,確定消防管理人員。
第十一條 文物建筑的管理、使用單位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依法配置消防設施、器材,設置消防安全標志,并定期組織檢驗、維修,確保正常運行、完好有效,消防用水充足;
(二)按照應建盡建的原則和相關技術標準,建設消防道路,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道路暢通;
(三)組織實施防火巡查、檢查和火災隱患排查整改;
(四)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并定期開展消防演練;
(五)根據規定建立專職消防隊、微型消防站,明確崗位職責,落實崗位培訓、隊伍管理、防火巡查、值守聯動等管理制度;
(六)定期開展全員消防安全培訓;
(七)發生火災時,應當立即啟動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現場工作人員應當組織在場人員疏散;
(八)建立消防檔案;
(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職責。
第十二條 文物建筑的管理、使用單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實際控制人為消防安全責任人,全面負責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執行消防法律、法規,保障單位消防安全符合規定,掌握本單位的消防安全情況;
(二)將消防工作與本單位其他各項工作統籌安排,批準實施年度消防工作計劃;
(三)落實本單位消防安全工作所需經費并做好組織保障;
(四)確定逐級消防安全責任,批準實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規程;
(五)組織防火檢查,督促落實火災隱患整改,及時處理消防安全重大問題;
(六)按照規定建立專職消防隊、微型消防站,配備相應的消防設施、器材和裝備;
(七)組織消防知識、技能的宣傳教育和培訓,組織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并實施演練;
(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職責。
第十三條 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單位應當依法確定本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組織實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四條 文物建筑保護范圍內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制定防火安全公約,開展群眾性消防安全工作。
第三章 火災預防
第十五條 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單位應當做好火災預防工作,對于文物建筑存在重大消防安全問題的,應當組織文物、消防救援、住房和城鄉建設等相關領域專家研究解決。
第十六條 文物建筑改建、擴建或者裝修工程,必須依法辦理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備案,滿足消防安全技術標準要求。
第十七條 鼓勵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單位投保火災公眾責任等商業保險。
第十八條 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單位應當依法開展火災風險評估,結合評估結果,進行消防安全科學防護。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火災風險評估。
第十九條 在文物建筑保護范圍內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的,承辦人應當依法向公安機關申請安全許可,按照國家和省關于大型群眾性活動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條 地處林區的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單位,應當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地處郊野的,應當清除文物建筑保護范圍內以及之外三十米范圍的雜草。
地處林區、郊野的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單位,應當遵守國家和省關于禁止野外用火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 文物建筑周圍的建筑物、構筑物與文物建筑應當依據相關技術標準設置防火間距。
第二十二條 文物建筑內部應當嚴格控制使用易燃、可燃裝飾物。確需使用的,應當在符合文物保護要求和相關技術標準的前提下,進行阻燃處理。
第二十三條 在文物建筑保護范圍內的醒目位置應當設置防火標志和火災警示說明。
文物建筑保護范圍內禁止堆放柴草、木料、煤炭等易燃、可燃物品。
文物建筑的建設控制地帶內,禁止生產、儲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
第二十四條 在文物建筑保護范圍內禁止吸煙、燃放煙花爆竹、點放孔明燈等使用明火行為。確需用火的,應當符合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行業標準的規定。
燃燈、點燭、燒香、焚紙等用火,應當在室外安全位置進行,并設置滅火器材、明確專人看管,活動結束后及時熄滅余火、清除灰燼。
第二十五條 消防設施器材的設置應當以最小干預為原則,根據文物建筑的環境特點、火災危險性和建筑特性等因素綜合考慮,不得破壞文物建筑的歷史風貌。
第二十六條 具備給水管網條件的文物建筑,應當充分利用給水管網條件設置室外消防給水系統,采取可靠的防凍保護措施,水量、水壓應當滿足直接滅火的需要。
不具備給水管網條件或者給水管網條件不符合消防供水要求的,可以利用天然水源或者結合地勢設置消防水池。
第二十七條 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建筑滅火器規范,在文物建筑出入口、走廊等便于取用的位置,配置滅火器。
文物建筑內的展廳、大殿等不適宜用水撲救的部位,應當依據消防技術標準配置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或者鹵代烷滅火器等。
室外應當設置水池、水缸、沙箱等簡易消防設施。
第二十八條 火災危險性較大而且具備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條件的文物建筑,應當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磚木或者木結構文物建筑,應當按照國家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設置非消防用電負荷火災監控系統。
第二十九條 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單位需要安裝避雷設施的,應當結合實際和氣象部門評估,經專家論證后安裝,并定期檢測、維修,保證避雷設施完好有效。
第三十條 在文物建筑保護范圍內進行施工時,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單位與施工單位應當明確各自消防安全責任,并且遵守下列規定:
(一)應當明確施工區和非施工區,在非施工區不得開展現場加工、作業等活動;
(二)不得損壞消防設施,確需變更的須經有關主管部門批準;
(三)因施工需要搭建臨時建筑的,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應當符合國家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禁止采用金屬夾芯板材;
(四)確需使用油漆、稀料等易燃危險化學品的,應當存放在文物建筑保護范圍外,并實行限量領取,禁止在施工中交叉作業、在作業現場調配用料、使用噴槍作業;
(五)施工中電氣線路敷設、電氣設備安裝和維修應當符合有關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進行電焊、氣焊等特種作業的人員應當持證上崗;
(六)施工作業過程中需要用火的,應當辦理審批手續,明確現場監管人員,配置滅火器材,采取消防安全措施,作業結束后,應當檢查并確認無遺留火種;
(七)施工現場的易燃、可燃材料及雜物應當及時清理;
(八)法律、法規、規章中的其他規定。
第四章 消防組織
第三十一條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離當地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站)較遠的,管理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標準建立專職消防隊。
第三十二條 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微型消防站,微型消防站的人員管理、器材配備、崗位職責、站房設置等應當符合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行業標準的要求。微型消防站可以與消防控制室合用。
第三十三條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應當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建設物聯網消防遠程監控系統,接入城市智慧消防信息系統。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已經規定法律責任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的,消防救援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逾期未改正的,對從事非經營活動的單位處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對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處以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消防救援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上兩萬元以下罰款,并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警告并處五百元以上兩千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七條 公職人員在文物建筑消防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具有處分權限的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八條 本規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2007年1月1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山西省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99號)和2011年1月2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31號)中《山西省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修改內容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2019修正)
2019-04-23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2015-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1993修正)
1993-02-22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06修訂)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
1988-04-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廣東省、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所屬經濟特區的各項單行經濟法規的決議
1981-11-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
1990-04-0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1991-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1995-06-30音像制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醫療機構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14號)
2019-04-23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10-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關于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關于山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興邊富民行動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6-05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原產于赤道幾內亞部分商品實施零關稅的通知
2010-06-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
2009-10-18國務院關于印發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
2008-09-19公共機構節能條例
2008-08-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災捐贈資金使用指導意見
2008-06-13國務院批轉煤電油運和搶險抗災應急指揮中心低溫雨雪冰凍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指導方案的通知
2008-02-25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
2007-05-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內蒙古西鄂爾多斯和遼寧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通知
2007-05-18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交通運輸、漁業、農機等企業和水庫、學校、人員密集場所等單位安全生產隱患自查自的指導意見
2007-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