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1990年陳某(男)與許某(女)登記結婚,同年生有一女兒陳大某,1994年生育第二個女兒陳小某。陳某與許某結婚后因家庭瑣事經常吵架,且因為陳某嫌許某沒有給他生到兒子也常常拿兩個小孩出氣。2006年,陳大某無法忍受父母的爭吵,也感覺是因為自己是女孩才讓父母無休止的爭斗,一氣之下到外面打工去了,自己掙錢勉強維持生活。2007年許某向法院起訴離婚,并要求被告撫養兩個小孩。被告同意離婚,但表示小孩自己愿跟誰生活就誰撫養。法院在審理此案時,因陳大某和陳小某都是已滿十周歲但未滿18周歲,所以必須征求兩人的意見。陳小某說愿意跟母親,但陳大某卻表示誰都不跟,也不要父母撫養,自己能養活自己。
[爭議焦點] 陳大某是否可以放棄自己的被撫養權
一種觀點認為,陳大某已滿16周歲,又能以自己的勞動來維持生活,按照法律規定,應當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以應當尊重子女的意見,不處理陳大某的撫養問題。
第二種觀點認為,陳大某雖在外打工,但畢竟只有16歲,且打工收入還根本不能完全養活自己,應認定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處理陳某與許某離婚時,應當同時解決兩女兒的撫養問題。
第三種觀念認為,考慮到陳大某的實際情況,且未滿18周歲,可以在解決她撫養費問題的情況下,尊重她本人的意見,不解決是否誰父母共同生活的問題。
[分析]
第二種觀點正確。
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有一定的辨別是非能力,所以在處理離婚案件中子女跟誰生活的問題上,應當考慮到子女的個人意愿。但這并不表示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可以隨意選擇和誰生活。法院一般是在父母都爭撫養權且雙方的撫養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才考慮子女個人意見。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能夠以自己的勞動收入,并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雖然,陳大某有過收入,但未達到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且收入根本還不穩定,應認定其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處理陳某與許某離婚時,應當同時解決兩女兒的撫養問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是法律規定的義務,陳大某屬未成年子女,必須得到父母的監護,監護權不應以子女的意志而消滅,否則對子女成長不利,給社會增加負擔。所以此案不能聽任陳大某所謂“誰也不跟,自己能養活自己”的意愿。
[結果]
法院判決,準予陳某與許某離婚,子女陳大某、陳小某隨許某一起生活,陳某給付子女撫養費每月500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男子網購黃金蟒當寵物,被判刑8個月!
2020-03-01勞動保障監察程序
2020-04-02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次審議稿)中的重大改變
2020-04-14你了解旅行社安全保障義務嗎?
2020-04-14戀愛時遇到法律糾紛問題如何處理
2020-04-15妨害清算罪的構成條件
2020-04-16虛報注冊資本罪的法律解釋
2020-04-16帶薪年休假的具體規定
2020-04-17土地買賣合同書怎么寫?
2020-04-22房屋買賣協議可否變更履行主體
2020-04-22夫妻婚前債務,離婚后責任誰來承擔
2020-04-23夫妻共同債務可以協議分擔嗎?
2020-04-27醫療事故訴訟時效有多久?
2020-04-27哪些情況可以要求增加子女撫養費?
2020-04-28丈夫在外借錢是否是夫妻共同債務?
2020-04-29構成拐賣婦女、兒童罪的要件是什么
2020-04-29離婚損害賠償申訴如何處理?
2020-04-30單方面訴訟離婚需要走哪些程序?
2020-05-01女性懷孕期間離婚損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05-01變更撫養關系案件的依據是什么?
2020-05-02子女撫養權的內容都包括哪些?
2020-05-02夫妻離婚都需要經過哪些手續?
2020-05-03離婚以后如何向法院申請追加子女撫養費?
2020-05-04哺乳期出軌起訴離婚財產怎么分
2020-05-04夫妻離婚以后關于子女探視權有哪些規定?
2020-05-04離婚夫妻都要子女撫養權如何爭奪?
2020-05-05女方出軌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05-05什么是事實婚姻?是否受到法律的保護?
2020-05-05什么情況下,合同可撤銷
2020-05-07用人單位終止員工勞動合同怎么賠償?
2020-05-07起訴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合理分割?
2020-05-08把小孩送給別人是否犯法
2020-05-09訂立遺囑繼承形式是什么
2020-05-09網貸公司放貸款是否合法問題
2020-05-09資本公積金的來歷
2020-06-16夫妻離婚時房產分割是否需要繳稅?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0-05-10離婚以后要求變更子女撫養權從什么途徑解決?
2020-05-11房產證辦理流程怎么走和辦理房產證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05-12離婚案件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
2020-05-12自書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需不需要公證?
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