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派生訴訟裁判規則研究
作者: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 金劍鋒
編者按:新公司法生效后,公司活動的可訴性大大加強。公司訴訟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內容上,已成為一種復雜且極具特殊性的新型訴訟活動。建構我國公司訴訟的特別程序,不僅需要理念的轉變、制度框架的設計,更離不開具體裁判規則的研究。本期兩篇文章分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作了探討。
現代公司法中,強化公司董事會的地位,賦予董事會廣泛權力,以使其代表公司進行經營活動時快速靈活地適應復雜和多變的市場需要。隨著董事會核心地位的確立,如何防止公司高管人員濫用職權,損害公司和股東的合法權益,成為公司實踐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賦予股東代表公司提起訴訟的權利,就是約束和監督董事會職權的重要方式之一,對于重構公司的治理結構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本文對股東派生訴訟制度涉及的有關法律問題進行探討。
股東派生訴訟的含義
股東派生訴訟,是指當公司的利益受到控制股東、董事、監事、高管人員或者第三人的侵害,而公司拒絕或者怠于行使訴權的情況下,為了維護公司的利益,法律賦予具備法定資格的股東代表公司對侵權人提起訴訟并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我國最早承認股東派生訴訟是1994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對外發生經濟合同糾紛,控制合營企業的外方與賣方有利害關系,合營企業的中方以誰的名義向人民法院起訴問題的復函》,該復函為我國股東派生訴訟首開先河,并突破了民事訴訟對間接法律關系保護的限制。我國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了股東派生訴訟制度。
股東派生訴訟與股東直接訴訟
股東直接訴訟和股東派生訴訟的性質不同,其適用的程序規則和法律救濟措施不同,對這兩種訴訟進行劃分具有實踐上的意義。股東派生訴訟與股東直接訴訟的主要區別:1.兩種訴訟的性質不同。股東直接訴訟是股東為自己的利益提起的訴訟,訴訟的結果直接歸于股東,因而,訴權的本質是一種自益權;而股東派生訴訟是股東為公司的利益提起的訴訟,訴訟的結果直接歸于公司,因而,訴權的本質是一種共益權。2.提起訴訟的原因不同。股東提起直接訴訟的原因,主要是公司侵犯了股東法定的或者約定的權利,或者是侵犯了與股東股份相關的權利;而股東提起派生訴訟的原因,主要是控制股東濫用公司控制權損害公司利益,或者董事、高管人員違反誠信義務而給公司造成了損失。
股東派生訴訟的適用范圍
股東派生訴訟只能針對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行為而提起,并不是任何導致公司利益損害的行為均可提起派生訴訟。我國股東派生訴訟的適用范圍主要是:1.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管人員違反法律的強制性或者禁止性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害的,應對公司承擔法律責任。而公司如果對違法行為及其造成的損害不予追究,則股東可以代表公司對違法行為人提起派生訴訟。2.違反公司章程的行為。公司章程對公司、股東、董事、監事、高管人員等均具有約束力,他們在代表或者代理公司時負有在章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的義務。如果違反公司章程,造成公司損害的,股東可以提起派生訴訟,要求侵權人對公司承擔法律責任。3.違反法定義務的行為。公司董事、高管人員作為公司的代理人和受托人,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董事一旦違反法定義務并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時,公司股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提起派生訴訟。
股東派生訴訟的條件
公司法規定少數股東代表公司對侵害公司利益的人提起訴訟。但是,如果允許股東無條件地代表公司提起訴訟,則公司將會面臨大量訴訟的困擾而很難進行正常的經營活動。因此,應當對股東派生訴訟的條件作出規定,防止股東濫用派生訴訟的權利。
(一)原告的主體資格
股東派生訴訟是由股東發動的代表公司向被告主張權利,其訴權來源于公司,原告必然是股東。股東有權代表公司主張訴權,但是并非任何股東都可以提起派生訴訟。為了防止出現濫訴的情況,公司法規定了提起派生訴訟的股東應當具備的條件。
1.持股比例的限制。持股比例的限制,既能使原告股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又能防止原告濫用訴權。我國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任一股東、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以上的股東有權提起派生訴訟。
2.持股期限的限制。原告股東資格的限制,英美法系國家采用“當時股份持有規則”,即派生訴訟的原告必須在其所提起訴訟的侵權行為發生時即為股東,并且自此以后一直是股東。而大陸法系國家的公司法采用“持股期限規則”,即要求提起派生訴訟的原告必須在其起訴之前持有公司股份達到法律規定的期限,董事責任發生的當時是否為公司的股東在所不問。我國公司法采用的是“持股期限規則”。
3.潔手規則。提起派生訴訟的股東應當對董事的違法行為沒有贊成、批準或者默認。如果董事的違法行為發生以后,股東已經贊成、同意或者批準了該種行為,則其因為欠缺“純潔的手”而喪失代表公司提起訴訟的權利。
4.其他股東的訴訟地位。股東派生訴訟的結果間接涉及到原告股東與其他股東的利益,股東之間不是必要的共同訴訟當事人,其他股東沒有參加訴訟并不影響案件審理。但是在開庭審理之前,如果其他股東要求參加股東派生訴訟,應予準許。
(二)被告的主體資格
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的股東派生訴訟的被告,包括侵犯公司利益的所有的人,即執行公司職務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而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控制股東、董事、監事、高管人員和侵害公司利益的第三人。
股東派生訴訟中,被告原則上不能提起反訴。因為反訴是用來抵消、吞并本訴的訴訟主張的,而股東派生訴訟的訴訟請求是為公司的利益而主張的,所以,如果被告針對原告股東提出反訴,并不能達到抵消其與公司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的目的。
(三)公司的訴訟地位
股東派生訴訟中,原告股東行使的是公司的訴權,原告股東僅享有程序意義上的訴權,實體意義上的訴權屬于公司。股東派生訴訟中所要解決的爭議涉及公司的實體權益,不僅訴訟的結果與其有關,而且公司也有義務說明侵權的事實,提供相關的證據。因此,應將公司列為股東派生訴訟中的第三人。
(四)派生訴訟的前置程序
派生訴訟的前置程序,又稱為窮盡公司內部救濟規則,即原告股東在起訴之前,必須首先請求公司的監事會或者董事會以公司的名義對侵權人提起訴訟,如果監事會或者董事會拒絕或者怠于提起訴訟,股東才可代表公司向法院提起派生訴訟。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了股東提起派生訴訟的前提條件。
(五)派生訴訟的阻止制度
股東派生訴訟是為公司利益而提起的訴訟,如果股東提起訴訟的動機不純,可能損害公司利益。為了防止股東濫用派生訴權,擾亂公司正常的經營活動,公司法應當賦予公司決議阻止派生訴訟的權利。賦予公司阻止派生訴訟的權利,可以防止對公司不具有價值的訴訟,或者不具有正當目的的訴訟。
(六)派生訴訟的管轄原則
股東派生訴訟是針對公司機關及其成員、控制股東和第三人的侵害公司利益的行為提起的,由于被告人數眾多,確定管轄較為困難。因此,股東派生訴訟適用于專屬管轄,由公司所在地的法院管轄。
(七)訴訟費用擔保制度
訴訟費用擔保制度,是指在股東派生訴訟中,法院可以應被告的請求命令原告股東為被告參加訴訟的費用提供擔保,保證原告股東敗訴時對被告進行賠償。訴訟費用擔保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濫訴,補救對被告或者公司可能造成的損害。
(八)訴訟費用補償制度
股東派生訴訟是為公司利益而進行的訴訟,勝訴利益歸于公司,原告股東與公司其他股東只能間接受益,而一旦敗訴,則原告股東要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因此,原告股東所得利益與其所承擔的責任并不相稱,應當規定訴訟費用補償制度。
(九)未經法院批準不得撤訴或者和解
股東直接訴訟中,原告股東可以自由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撤銷訴訟請求或者進行訴訟和解。股東派生訴訟中,由于訴訟涉及公司的利益,原告股東進行和解或者撤訴應當由法院批準并有義務向其他股東披露與此相關的事項,未經法院批準原告股東不得撤訴或者和解。
(十)一事不再理原則
股東直接訴訟中,個別股東提起的訴訟終止后,并不妨礙其他股東就相同或者類似事項而提起訴訟的權利。股東派生訴訟中,派生訴訟的判決對公司及其全體股東具有既判力和拘束力,其他股東不得基于同一事實、同一理由而再對同一被告提起派生訴訟。
派生訴訟的裁判原則
派生訴訟的裁判原則主要是指原告股東在勝訴時應享有的權利和在敗訴時應承擔的責任。
(一)原告股東勝訴
原告股東勝訴,取得的勝訴利益歸屬公司,而不是按比例分配給原告股東。但是在特殊的情況下,法院可以根據原告股東持股比例判令被告將賠償利益直接給付原告,而不是給付公司。例如,如果被告是多數股東且控制整個公司時,賠償付給公司無異使被告在敗訴時獲得利益。
(二)原告股東敗訴
原告股東敗訴,應當區別原告起訴主觀上是善意還是惡意。股東如為善意,則訴訟費用應由公司承擔,因為原告是為公司利益提起訴訟;股東如為惡意,即在起訴時,原告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訴訟行為會給公司或者董事、高管人員的正當權益造成損害,應由原告自行承擔訴訟費用。如對被告或者公司造成損害的,還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股東派生訴訟在法學理論上和司法實踐中都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股東派生訴訟涉及的問題是司法實踐中的難點,上述觀點僅僅從理論的角度提出思路,許多觀點有待于在審理股東派生訴訟案件中進一步論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因重大過失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勞動者是否應該賠償?
2019-11-01同居幾年后會變成事實婚姻?
2020-02-18債務人的行為危害債權人行使債權,債權人能行使哪些權利
2020-03-05計劃生育局是否有權利抓人
2020-03-24國際貿易結算方式選擇考慮的因素
2020-03-31和老婆意見不統一想要起訴離婚,離婚起訴書如何寫?
2020-04-03家庭暴力如何維權?
2020-04-07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取得
2020-04-07有償委托合同受托人賠償責任
2020-04-07夫妻離婚后仍然共同生活的,還屬于 “家庭成員”嗎
2020-04-08借條的擬寫
2020-04-14如何認定:不可追溯的商標裁定
2020-04-16關于家庭暴力證據的收集
2020-04-16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
2020-04-16勞動者是否需要賠償公司?
2020-04-17如何構成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
2020-04-20騙取出口退稅罪如何認定
2020-04-23法律上如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認定
2020-04-24城鄉規劃法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是什么
2020-04-28工程款的訴訟時效是多久之法律規定
2020-04-28婚約是否受到法律的保護
2020-04-28夫妻個人債務包括哪些債務?
2020-04-29侵犯著作權罪的客觀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0-04-29婚姻法對于孩子撫養權方面有哪些規定?
2020-04-30如何舉證來證明對方轉移夫妻共同財產?
2020-04-30不能白白加班,我能有加班費嗎?
2020-05-01變更子女撫養權需要提供什么證據?
2020-05-02哪些情況下能夠不給子女撫養費?
2020-05-02子女撫養權數額和給付期限如何確定?
2020-05-02法院判決子女撫養權考慮哪些因素?
2020-05-02精神病人感情破裂可不可以自動離婚?
2020-05-03法院起訴離婚的舉證范圍是什么?
2020-05-03在離異家庭不直接撫養子女可以嗎?
2020-05-03子女成年以后父母離異怎么判決?
2020-05-04婚前財產協議中關于不動產爭議的處理
2020-05-05“銷贓”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05-05哪些疾病單位不能辭退
2020-05-06不簽勞動合同要求雙倍工資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0-05-07懷孕期間如何辦理離婚
2020-05-08法律對注冊馳名商標如何保護?
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