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可否要求違約方賠償可得利益
2007年2月15日15:17
合同因違約解除后守約方可否要求違約方賠償可得利益,目前國內存在肯定與否定兩種爭論觀點。持肯定觀點者認為,合同解除后,當事人可以就可得利益損失請求賠償。即合同解除后,當事人仍可要求賠償損失,損失包括可得利益,但有限制條件,即所要求的損失存在,與違約方的行為有因果關系且不得超過義務人的預期①,持此觀點者的法律依據為合同法第九十七條和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持否定觀點者認為,合同解除后賠償的范圍不包括可得利益損失。由于合同解除的效力是使合同恢復到訂立前的狀態,而可得利益只有在合同完全履行時才有可能產生。既然當事人選擇了解除合同的權利,就說明非違約方不愿意繼續履行合同,故而不應當得到在合同完全履行情況下所應得到的利益,換言之,不應該考慮可得利益的賠償問題②。
本文認為,在現有法律規定框架內,以上兩種觀點均值得商榷。筆者通過對合同解除權的產生及解除合同的權利主體、合同解除的效力、合同解除后守約方可否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等方面進行分析的結果表明,合同因違約解除,守約的一方是否可要求違約方賠償可得利益,取決于所解除的合同是否具有溯及力。對有朔及力合同的解除,守約方不能要求違約方賠償可得利益;對無溯及力合同的解除,若違約方在該合同已履行部分存在違約行為,該違約行為給守約方造成損失,守約方可以要求違約方賠償可得利益損失。現將分析內容分述于后,以期對本文爭論的觀點能夠得到統一認識。
一、關于合同解除權的產生及解除合同的權利主體
根據合同法第九十三條、第九十四條規定,合同解除分為約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兩種,在當事人協商一致,或合同約定、法定解除條件成就時,合同解除權產生。解除合同的權利主體則因合同解除時所處履行狀態不同而異,因協議解除或約定解除合同的權利主體依當事人約定,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的權利主體為遭受不可抗力導至合同履行不能的一方,因違約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則解除合同權利主體為守約方。
二、合同解除的效力
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根據該條規定,合同解除包含兩方面效力,其一、自合同解除之時起面向將來產生不履行合同的效力。對合同解除時未履行部分終止履行,對于已履行部分且無法恢復原狀或采取其他補救措施的,該履行部分內容有效,不發生恢復原狀的后果(如租賃合同、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以及大部分以提供勞務為標的的合同);其二,自合同解除之時起面向過去產生不履行合同的效力。對已履行部分且能夠恢復原狀或采取其他補救措施的合同,通過解除合同的方式致使該合同已履行部分效力溯及既往地消滅,以達到使合同各方當事人回復到訂立合同前的狀態(如能夠返還財產、恢復原狀的買賣合同)。前者為無溯及力解除,學理上亦稱合同終止;后者為有溯及力解除,學理上稱合同解除。關于合同終止與解除,法律上未作明確區分,合同法第九十一條將合同解除納入合同權利義務終止范圍。
三、合同解除后守約方可否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的規定,合同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的前提是其存在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行為,而合同義務的履行是以合同當事人之間存在有效的合同權利義務為前提。
當有溯及力的合同解除后,該合同已履行部分效力因合同解除而消滅,此類合同解除前為有效合同,解除后應按被撤銷的合同處理,除合同法第五十七條、第九十八條規定的合同中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不受影響外,合同中的其他條款包括權利義務條款、違約責任條款因合同撤銷而至始無效,該合同解除前的守約方不能要求另一方承擔違約責任。
對無溯及力合同的解除(或稱合同終止),其財產處理原則應以合同終止之時的狀態為界分別適用合同法相應的規定。由于此類合同終止效力僅及于該合同尚未履行部分,因此,當該類合同終止時,未履行部分應按被撤銷的合同處理,損失賠償適用過錯責任原則,雙方互不承擔違約責任;對已履行部分應按有效合同處理,適用無過錯原則,履行該部分合同存在違約的一方應根據合同法第七章違約責任的相關規定向非違約方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四、合同解除后守約方是否可要求違約方賠償可得利益
(一)關于可得利益賠償的性質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該條是界定可得利益賠償范圍的法律標準,該條規定的可得利益賠償實質上歸屬于違約損失賠償范圍。
(二)合同解除后守約方是否可要求違約方賠償可得利益
由于可得利益賠償屬于違約損失賠償的一部分,因此,只有承擔違約責任的合同當事人才存在向守約方賠償可得利益的法定義務。所以,合同因一方違約而解除,守約方是否有權要求違約方賠償可得利益,不能一概而論,應根據所解除的合同是否有溯及力分別選擇不同的責任承擔方式。
對于有溯及力合同解除,此類合同因解除導致至始無效,不存在一方向另一方承擔違約責任問題,因而另一方要求一方賠償可得利益缺少法律依據,所以,有溯及力合同解除不存在可得利益賠償。
對于無溯及力合同解除,此類合同已履行部分有效,若一方履行該部分存在違約并因違約給相對方造成損失,應向對方承擔包括可得利益在內的違約責任(若雙方履行該部分均未違約,自無違約責任可言);對于合同未履行的部分即使存在可得利益損失,因合同解除后,該未履行部分歸于無效,不存在原違約方向守約方承擔包括賠償可得利益在內的違約責任問題。
五、合同違約解除損害賠償不包括可得利益對守約方是否公平
合同違約解除是基于生效合同在履行過程中出現了違約情形,違約情形分為一般違約和根本違約兩種,除當事人約定外,當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一般違約時,從鼓勵交易出發,法律規定守約方只能要求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并承擔違約責任,而不能解除合同。只有當一方違約行為符合合同法第九十四條規定的根本違約導致合同法定解除情形出現時,守約方既可根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規定選擇解除合同,也可根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選擇要求違約方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根據以上分析,當一方根本違約時,法律賦予守約方更大的權利選擇范圍,無論守約方選擇解除合同還是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均屬守約方對其權利的處分。當守約方選擇解除合同時,則證明守約方通過權衡利弊后認為選擇解除合同比要求違約方繼續履行并承擔違約責任對其更為有利,不存在守約方選擇解除合同未得到可得利益賠償對其不公平問題。
①參見黃松有主編:《民事審判實務問答》,法律出版社,第10頁。
②參見李國光主編:《合同法釋解與適用》上冊,新華出版社,第381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把普通口罩當醫用外科賣會有事嗎?
2020-02-18學校購買一批消毒液 民警發現送貨商給的全是假貨
2020-02-27被帶病上班的同事感染有賠償嗎?
2020-02-28土地權屬糾紛處理的土地權力范圍
2020-03-30非全日制用工與全日制用工有何區別
2020-03-31離婚起訴書怎么寫
2020-04-07什么是取保候審
2020-04-08修改圖片后使用是否侵權
2020-04-10締約過失責任的認定
2020-04-10加班工資應該怎么算?
2020-04-11誤工費的數額證明有哪些?
2020-04-11教你如何電話錄音!
2020-04-14登記離婚要符合哪些要求
2020-04-15約定試用期的注意事項
2020-04-15買斷工齡的最新政策看過來!
2020-04-18二手房買賣合同非本人簽字是否有效
2020-04-22起訴離婚中有利于男方爭取孩子撫養權的條件有哪些?
2020-04-24交通事故沒能力賠償怎么辦?
2020-04-27北京棚戶區改造的補償標準
2020-04-28盜竊罪的認定和界限
2020-04-28子女改姓可以拒絕支付撫養費嗎?
2020-04-28離婚財產分割案件律師如何收費
2020-04-29孩子撫養權官司怎么樣打得贏?
2020-04-29如何正確爭奪孩子撫養權?
2020-04-29出納人員具的職業道德
2020-04-29離婚損害賠償申訴如何處理?
2020-04-30重婚罪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2020-04-30關于子女撫養權的變更規定有哪些?
2020-04-30敲詐勒索沒拿到錢,算犯罪嗎
2020-04-30離婚協議書必須具備哪些內容?
2020-05-01離婚以后子女撫養費需要支付到什么時候?
2020-05-022020辦理離婚手續需要什么證件?
2020-05-02單方上法院起訴離婚要多少錢?
2020-05-03離婚時子女撫養權問題咋處理?
2020-05-03子女探望權協議應該怎么寫?
2020-05-03離婚以后男性擁有撫養權可以跟女方生活嗎?
2020-05-04離婚以后要求增加子女撫養費要怎么寫?
2020-05-04拿到征地批復后該怎么處理
2020-05-06結婚登記都需要哪些資料?
2020-05-07子女撫養費有哪些法律規定?不支付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