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權的侵權行為比著作權的侵權行為更為突出,對商品、服務市場的影響更大,糾紛也更多、更普遍。在紛繁復雜、五顏六色、琳瑯滿目、較逐激烈的市場上,加之地方保護、對侵權獲利的瘋狂追逐等因素的“發酵”,商標權侵權行為認定的任務十分復雜和艱巨。
1、對侵犯注冊商標權行為認定的過程
對侵犯注冊商標權行為認定的過程[16],有以下三個基本步驟:1)確定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范圍。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范圍是認定商標侵權的基本依據。判斷商標侵權行為能否認定或稱是否構成所考慮的一切因素都是圍繞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范圍來進行的。根據我國商標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注冊商標的專用權,以核準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顯然,從這條規定看,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范圍只限于核準注冊的商標和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該范圍由兩個方面因素來確定,一是核準注冊的商標;二是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二者的結合,構成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范圍,也就為認定商標權侵權行為確定了與被控侵權對象進行比較的標準,以便得出是否構成侵權的結論。2)確定被控侵權的具體對象。被控侵權對象的確定由兩個方面的因素所決定,一是被控侵權的商標,二是被控侵權的商標所使用的商品。確定被控侵權具體對象的意義,在于確定和固化被控侵權行為的載體,為下一步與商標權的保護范圍的比對打下堅實基礎。它與確定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范圍同樣重要,它是認定商標侵權行為的另一比較對象。3)將被控侵權對象與注冊商標和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進行比較,認定被控侵權的商標與注冊商標是否相同或者近似,以及被控侵權商標所使用的商品與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否屬于同一種類或者相類似。通過認定侵權行為的三個基本步驟,特別是經過將被控侵權對象與注冊商標和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進行比較后,比較的結果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被控侵權的商標與注冊商標相同,被控侵權商標所使用的商品與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也屬于同一種類。(2)被控侵權的商標與注冊商標相同,被控侵權商標所使用的商品與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類似。(3)被控侵權的商標與注冊商標近似,被控侵權商標所使用的商標與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屬于同一種類。(4)被控侵權的商標與注冊商標近似,被控侵權商標所使用的商品與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相類似。(5)被控侵權的商標與注冊商標相同,被控侵權商標所使用的商品與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既不屬于同一類商品,也不屬于類似商品。(6)被控侵權的商標與注冊商標近似,被控侵權商標所使用的商品與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既不屬于同一種商品,也不屬于類似商品。(7)被控侵權的商標與注冊商標既不相同,也不近似,被控侵權商標所使用的商品與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屬于同一種。(8)被控侵權的商品與注冊商標既不相同,也不近似,被控侵權商標所使用的商品與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類似。根據我國商標法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的規定,上述八種比較結果的前四種結果,被指控侵權人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商標侵權行為;后四種結果應當認定為不構成侵權行為[17]。
在對被控侵權對象與注冊商標及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進行比較時,還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在對被控侵權對象與注冊商標及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進行比較時,要以商標注冊證書上記載的注冊商標和商品為準,而不能以注冊商標所有人實際使用的商標和該商標實際使用的商品為準。因為有的注冊商標所有人實際使用的商標,可能會與其注冊商標不一致,也可能將注冊商標用于核定商品以外的商品上。實際上商標權人的此種作法,是擅自擴大了自己的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范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把被控侵權對象與注冊商標所有人實際使用的商標和該商標實際使用的商品進行比較,就違背了商標法第三十七條關于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范圍的規定,同時對于社會公眾也是不公平的。(2)要對商標和商標所使用的商品同時進行比較,而不能僅就商標或者僅就商標所使用的商品進行比較。這是因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范圍是由注冊商標和該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來確定的,因此在認定注冊商標專用權是否受到侵犯時,必須要從商標和該商標所使用的商品兩個方向面來進行比較。只有當被控侵權對象的商標和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同時被控侵權對象的商品也與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同一種類或者類似商品,這時,才能認定被控侵權對象是侵權商品,行為人實施的被控侵權行為方能被認定為商標侵權行為。相反,經過比較,僅僅是被控侵權對象的商標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而被控侵權對象的商品卻與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既不屬于同一種商品也不屬于類似商品;或者反之都不能認定為商標侵權行為的成立。
2、近似商標的認定
對近似商標的的認定,是在司法實踐中多數商標侵權案件中常見必須判定一項任務。它是前述商標侵權行為認定過程不可過缺的一個關鍵環節。然而,近似商標的判斷較為復雜,判斷的主觀因素也大,因此我們專門來進行討論。所謂近似商標,是指與注冊商標不完全相同,但在形狀、讀音或者含義等方面與注冊商標卻相同或者相近,使用在與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相同或者類似的商品上,易使普通消費者對商品的來源產生錯誤認識的商標[18]。根據人民法院審判商標侵權糾紛案件的經驗,判斷近似商標應當掌握以下要點:
1)近似商標是與注冊商標相比較而存在,沒有注冊商標,也就沒有商標侵權行為認定中所針對的近似商標。2)近似商標是與注冊商標不完全相同的商標。如果完全相同,也就構成了與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而不再屬于近似商標。3)近似商標是與注冊商標在形狀、讀音或者含義相同或者相近的商標。如果既不相同也不相近,那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商標,也不再存在近似商標問題了。4)判斷近似商標時所稱的近似已達到了易造成混淆的程度,即將該商標使用在與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相同或者類似的商品上,普通消費者可能會對商品的來源產生錯誤的認識。如果不會造成誤認,也不屬于近似商標了。
總之,商標是否易造成誤認,或者稱商標造成消費者誤認的概率,是認定近似商標的客觀標準。這就是說,只有那些近似到易使普通消費者對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認的商標,才屬于在商標侵權行為認定中所稱的近似商標。所以,商標使用在與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相同或者類似的商品上,是否易造成普通消費者的誤認,是認定近似商標的標準。該項標準是客觀的,但是又通過人們主觀反映出來,是一項具有主觀因素很強的客觀標準。
在認定近似商標時還要注意掌握以下具體方法:
1)要考慮到以普通消費者的立場、觀點來認定近似商標,盡量避免簡單的從法官的專業角度分析判斷。其中所說的普通消費者屬于一個抽象的和理想化的群體,即設想他們既不是非常成熟的消費者,也不是毫無識別能力的消費者,而是具有一定消費經驗的消費者。雖然,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消費者難以界定,但以他們的觀點看問題,是要求法官只能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以普通消費者的觀點來認定商標的近似性問題。在認定近似商標過程中力戒主觀色彩,保證公正、公平地對近似商標予以認定。
2)要采用隔離觀察、整體觀察和要部觀察[19]的具體比較方法。判斷商標是否近似,要采用隔離觀察的方法,而不要采取對比的方法觀察。將商標置于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進行觀察,即稱為隔離觀察,將商標擺在一起進行觀察,即對比觀察。這是因為在市場上的實際交易中,消費者往往是將商標與過去在其他地方記住的商標進行比較后才購買商品,而不一定是兩種商標都同時存在為消費者看到。為了客觀地掌握消費者的態度和立場,不宜同時將兩種商標進行現場對比,而只能將所見到的商標與腦子中記憶的商標進行對比。這樣就能比較真實地反映造成混淆可能性的實際情況,而不會因為對兩個商標進行對比觀察所發現的不同點影響法官對其在實際交易中可能產生的混淆的認定。在對比觀察情況下,兩個商標只要不是完全相同的,肯定會看出許多不同的地方,但在隔離觀察的情況下,只要仍然存在造成消費者誤認的可能性,就應認定該商標為近似商標。第二種方法是整體觀察,所謂整體觀察,是指將商標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觀察,而不應僅將商標的各個構成要素抽出來分別進行比較。這是因為商標作為商品的識別標志,是由整個商標構成的,在消費者的記憶中留下的主要是該商標的整體印象,而不僅為構成該商標的某些單個要素。因此,當兩個商標在各個具本的構成要素上可能存在些區別,而且肯定存在區別,但只要將它們集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仍能使消費者產生誤認的可能性,就應認定為近似商標。反過來說,如果兩個商標的部分組成要素可能相同,但是它們作為一個整體并不會使消費者產生誤認,則這種商標就不能定認為近似商標。在這一點上,世界各國所采用的方法都是一致的。如美國學者Arthurr.Miner和MichaelH.Davis主張“近似性不能僅通過組成標志的每一個元素來進行判斷[20]。另一方面,在整體上看是近似的標志不能通過分析各個孤立的元素去發現它們之間的區別元素而把它們區別開來,如果作為整體判斷它們與其他標志是屬于混淆性的近似的話”[21]。顯然,美國法院在認定近似商標時,同樣是將商標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觀察的。第三種觀察方法為要部觀察,是指將對商標起主要識別作用的部分抽出來進行重點比較和對照,它是對整體觀察的必要補充。進行要部觀察的必要性,也在于考慮到消費者在購物時的習慣來作為判斷的基本立場之一。因為消費者在購物時,往往給其記憶中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商標的要部,即商標中起主要識別作用的部分。如果兩個商標的要部相同或者十分近似時,也易造成消費者的誤認,故應當認定為近似的商標。對上述三種進行比較的具體方法,法官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往往是綜合、交叉進行選用。認定一個商標是否為近似商標,有時既要進行隔離觀察,又要進行整體觀察和要部觀察,以最終公正、客觀地確定該商標是否為易使消費者造成混淆的商標。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拖欠工資如何追討
2020-01-20如果被刑事拘留 多久會通知家屬?
2020-03-04協議管轄約定在任何法院都有效嗎
2020-04-14醫療事故行政調解:這些材料不能少
2020-04-16離職證明書怎么寫?
2020-04-18單方解除合同的話,哪些條件下可以生效
2020-04-21房屋買賣合同無效,能否要求對方賠償?
2020-04-21房產稅的征收情況,你了解多少?
2020-04-22新婚姻法中,離婚財產分割原則是什么
2020-04-23非婚同居期間財產糾紛如何處理?
2020-04-24離婚孩子撫養權如何確定?
2020-04-30離婚中子女撫養費咋算?
2020-04-28離婚夫妻債務應該如何承擔?
2020-04-29假冒專利罪的構成條件
2020-04-29子女撫養權通常怎么判決?
2020-04-292020最新離婚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04-30熟人性侵幾率高,千萬警惕
2020-05-06夫妻離婚經濟補償的數額標準是多少?
2020-05-01離婚以后子女撫養費需要支付到什么時候?
2020-05-02夫妻離婚以后該如何變更子女撫養權?
2020-05-02什么情況下子女探視權中止和恢復?
2020-05-02成年子女能否起訴父母支付撫養費?
2020-05-03結婚年齡是否有要求
2020-05-04醫療糾紛怎么申訴?
2020-05-04復婚一般需要經過哪些法定程序?
2020-05-05夫妻離婚前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2020-05-05子女撫養費如何支付?哪些情況能增加?
2020-05-05哪些對方存在婚外情的證據有可能被法院采納?
2020-05-05拿到征地批復后該怎么處理
2020-05-06非法拘禁罪:自由的“保護傘”
2020-05-06整容失敗如何維權?
2020-05-07離婚如何處理夫妻共同財產以及債務?
2020-05-09被收養的孩子親生父母是否能要回
2020-05-09公司利潤分配的原則
2020-05-09房產糾紛的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2020-05-102020夫妻離婚損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05-10房貸提前還款是否劃算
2020-05-10離婚以后可不可以變更子女撫養權?法定程序是什么?
2020-05-10夫妻起訴離婚未滿周歲子女撫養權判給誰?
2020-05-11離婚以后要求變更子女撫養權從什么途徑解決?
20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