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2006)滬高民三(知)終字第87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伯特利閥門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松江科技園區崇南路6號A區25號廠房。
法定代表人胡明立,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毛雪剛,上海精誠申衡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徐濤,上海精誠申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伯特利閥門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永嘉縣甌北鎮三橋工業區。
法定代表人黃勝豐,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楊晨光,上海市匯業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汪兆軍,上海市匯業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上海伯特利閥門有限公司因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5)滬一中民五 (知)初字第38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6年9月2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毛雪剛、徐濤,被上訴人伯特利閥門集團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楊晨光、汪兆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原告原名浙江伯特利實業集團有限公司,1998年11月20日經浙江省永嘉縣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成立,2000年12月8日,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變更為伯特利閥門集團有限公司,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時核準以原告為核心企業的集團名稱變更為“伯特利閥門集團”。原告的注冊資本為人民幣7,000萬元,經營范圍為生產、銷售閥門、水泵、電站輔機、電機、蝸輪、齒輪、模具、閥門配件等。
被告于2004年11月8日經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松江分局核準成立,在成立之前,上海特利泵業制造有限公司出具授權書,同意被告使用“特利”字號。被告的經營范圍為閥門及配件生產銷售(涉及行政許可的,憑許可證經營),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00萬元,由胡明立、潘秀仁、潘利芬三名股東分別投資人民幣30萬元、20萬元和50萬元成立。其中,潘秀仁自2003年4月11日至 2003年12月29日期間為原告的股東,持有原告股權人民幣764萬元,占原告注冊資本的10.92%。
被告2004年度資產負債表顯示,被告在2004年的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應付工資等均為0,被告在庭審中也稱其在2004年未發生過任何銷售業務。
被告在其宣傳手冊的“公司簡介”一欄中稱:上 海 伯 特 利 閥 門 有 限 公司,創辦于2000年,坐落在上海金山工業區,占地面積2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5,000平方米,現在職工280人,高級工程師、工程師、技術 專業人員31名。在“榮譽”一欄中稱:多年來,我們經自己辛勤的汗水獲得了國內外多項權威認證,博得了廣大消費者和同行的認同。并在該欄中刊登了其所獲得的相關榮譽證書,包括:1、2003年9月20日通過的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證書;2、2004年2月國家電力公司電站配件供應網絡出具的核準被告為其成員的證書;3、中國石油物資裝備(集團)總公司于2005年1月出具的核準被告為其成員的證書;4、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給水排水設備分會于 2004年12月出具的工程建設推薦產品證書;5、中國城市燃氣協會于2004年12月出具的團體會員證書;6、中國工程建設協會于2003年6月4日出 具的工程建設推薦產品證書;7、三項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另查明,原告為本案支付了律師費人民幣10,000元、工商調查費人民幣189元。
原告在一審庭審中明確主張被告在企業名稱中使用“伯特利”字號以及在宣傳手冊中偽造榮譽的虛假宣傳構成了對原告的不正當競爭。
原審法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
一、被告在企業名稱中使用“伯特利”字號是否構成對原告的不正當競爭。
首先,原、被告之間企業名稱的沖突是否屬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原審法院認為,原告以被告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擅自使用原告企業名稱中的字號,損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為由,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符合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屬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同 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實施辦法》第四十二條也明確規定,企業因名稱與他人發生爭議,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處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因此,原告有權選擇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被告辯稱原、被告之間企業名稱的沖突應由行政機關解決,而不屬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 圍,該項辯稱于法無據,原審法院不予采納。
其次,被告在其企業名稱中使用“伯特利”字號是否構成對原告的不正當競爭。原審法院認為,企業名稱和企業字號的使用不應對他人在先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被告在企業名稱中使用“伯特利”字號是否對原告構成不正當競爭的關鍵在于:1、原、被告之間的企業名稱在客觀上 是否使他人產生混淆或誤認;2、被告使用“伯特利”字號在主觀上是否存在惡意。首先,從原、被告的企業名稱來看,兩者的相同之處在于:字號均為“伯特 利”,行業均為閥門行業,組織形式均為有限公司;不同之處在于:原告為集團性公司且沒有行政區劃,而被告的企業名稱中有行政區劃。正是由于原、被告的企業名稱中字號、行業、組織形式完全相同,原告又是集團性公司,不帶有行政區劃,而被告的企業名稱帶有行政區劃,故在客觀上很容易使他人誤認為被告系原告在上 海投資成立的子公司或兩者之間具有某種關聯,而事實上原、被告之間并無任何投資或隸屬關系。這種誤認會使原本想與原告發生交易的客戶誤將被告認作是原告,從而與被告發生業務往來,其結果是造成原告客戶的流失,給原告造成經濟損失。其次,原告先于被告在企業名稱中使用“伯特利”字號,并且“伯特利”并不是通用詞語。而被告的股東潘秀仁曾為原告的股東,被告在成立時應當知道原、被告系同業競爭者以及原告在企業名稱中已經使用了“伯特利”字號這一事實,也應對原 告的經營規模及發展有所了解。同時,從上海特利泵業制造有限公司出具給被告允許其使用“特利”字號的授權書可以看出,被告應當知道使用他人在先使用的字號 須取得在先權利人的許可,但被告未經原告許可,仍然在其企業名稱中使用“伯特利”字號,其主觀上具有搭原告“便車”的故意,違反了經營者應當遵守的公平競 爭和誠實信用原則。被告的上述行為已經構成對原告的不正當競爭, 應當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消除影響的民事責任,對被告辯稱其企業名稱是經依法核準的,沒有擅自使用“伯特利”字號的意見,原審法院不予采納。關于賠償 損失的數額,由于原告未提供其因被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受到的實際損失或被告因其不正當競爭行為獲得的利益的證據,故賠償數額由原審法院根據被告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性質、情節、后果等因素酌情予以確定,對于原告主張的為制止被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出的律師費、工商調查費中的合理部分,原審法院亦予以支持。
二、被告在宣傳資料上所作的宣傳是否構成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被告的宣傳手冊中刊登的榮譽均系被告在2004年11月8日被核準設立之前或設立不久獲得的,而被告在 2004年12月之前并未發生過任何銷售業務,卻獲得了上述榮譽,這并不符合常理,同時,被告也未提供證據證明這些榮譽確為其所獲得。據此,原審法院認為,被告在宣傳手冊中刊登所獲得的相關榮譽的宣傳并不屬實,應予改正。但因原告在本案中并未提供證據證明其因被告的上述宣傳行為而遭受直接的損害,故原告 認為被告的上述宣傳行為構成對原告的不正當競爭的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原審法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原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二十條的規定,判決:一、被告上海伯特利閥門有限公司停止在其企業名稱中使用“伯特利”字號、損害原告伯特利閥門集團有限公司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二、被告上海伯特利閥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30日內在《閥門》期刊上刊登聲明(內容須經原審法院審核),消除因其上述不正當競爭行為給原告伯特利閥門集團有限公司造成的不良影響;三、被告上海伯特利閥門有限公司賠償原告伯特利閥門集團有限公司經濟損失人民幣100,000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履行完畢;四、被告上海伯特利閥門 有限公司賠償原告伯特利閥門集團有限公司為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而支出的合理費用人民幣5,189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履行完畢;五、原告伯特利 閥門集團有限公司的其余訴訟請求,原審法院不予支持。本案一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112元,由原告伯特利閥門集團有限公司負擔人民幣4,014元,被 告上海伯特利閥門有限公司負擔人民幣6,098元。
判決后,被告上海伯特利閥門有限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要求撤銷原判,駁回被上訴人訴訟請求。其主要上訴理由為:一、上訴人經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松江分局核準,合法使用“伯特利”字號,被上訴人如有異議,應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本案的民事訴訟不能撤銷行政許可。二、上訴人一直規范使用企業名稱全稱;并未故意引導他人誤認或混淆;也未進行廣告宣傳;無實際混淆的情況產生,因此未對被上訴人造成不利影 響,故不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三、上訴人使用字號不存在主觀惡意。上訴人取得了上海特利泵業制造有限公司關于“特利”字號的使用許可,已經盡到了合理的審 慎義務;該授權不是判定上訴人存在惡意的理由;潘秀仁曾是被上訴人公司的小股東不能成為推定使用“伯特利”字號具有惡意的依據。四、原判適用法律錯誤。本 案不應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二十條。
伯特利閥門集團有限公司答辯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結果合法,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其主要答辯理由為:一、本案被上訴人有權選擇向人民法院起訴。二、從潘秀仁的撤股到上訴人成立,上訴人使用字號具有主觀惡意,已造成了被上訴人經濟損失。 三、原判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符合法律規定。
二審中,上訴人向本院提供了一份蓋有煙臺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檔案查詢專用章、查詢時間為2006年7月18日的“私營公司遷入登記情況”表。該表顯示一家名稱為“煙臺伯特利閥門銷售有限公司”的公司在煙臺注冊備案,用以證明在不同轄區可以存在相同字號的公司。
被上訴人認為該證據材料不是二審新證據。
本院認為,上述證據材料的形成時間雖在二審庭審之后,但該公司于2001年即注冊成立,故上訴人可以在一審立 案之前收集該材料并向原審法院提供,故該份證據不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一條第(二)項規定的一審庭審結束后新發現的證據,本院不能采納。退而言之,即使上述證據材料可以作為二審新證據,鑒于該公司與本案并不具有直接關聯性,且該公司的企業名稱在工商備案并不意味著該名稱 未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故該證據材料亦不能證明上訴人的相應主張。
二審中,被上訴人未向本院提供任何新的證據材料。
經審理查明,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基本屬實。
另查明,根據被上訴人一審中提供的上訴人與三明龍盛機電物資公司簽訂的產品訂貨合同書,2005年10月27日,上訴人向三明龍盛機電物資公司銷售了球閥產品共計26臺,合同總金額為人民幣26,060元,上訴人對該合同的真實性表示認可。
本院認為,經營者在從事市場經營行為時,應遵守公平競爭和誠實信用的商業道德。本案被上訴人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依法享有“伯特利閥門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名稱,并在全國范圍內享有專用權。由于其字號“伯特利”為臆造詞,因此該字號具有較強的識別性。上訴 人在明知被上訴人企業字號的情況下,仍在其企業名稱中使用“伯特利”字號,作為被上訴人閥門行業的同業競爭者,上訴人的上述行為易使公眾誤認為其是被上訴人的隸屬公司或與之有某種關聯。上訴人的上述行為利用了被上訴人的企業聲譽,違反了公平競爭和誠實信用的商業原則,已構成了不正當競爭,故上訴人應當承擔 停止侵權、賠償損失、消除影響的民事責任。由于被上訴人未對其損失和上訴人的侵權獲利提供相應證據,綜合考慮上訴人的生產規模、侵權的可能期間、侵權手段、主觀惡意、被上訴人的知名度以及其為制止侵權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等因素,原審法院酌情確定上訴人的賠償額為人民幣10萬元并無不當。
上訴人認為,上訴人經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松江分局核準,合法使用“伯特利”字號,被上訴人如有異議,應申請 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本案的民事訴訟不能撤銷行政許可。本院認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于企業名稱的核準,并不表明該企業名稱未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因此通過核準不能成為上訴人未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理由。企業因名稱與他人發生爭議,可以通過行政程序向相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處理,也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程 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追究侵權人的民事責任。上述兩個程序互不排斥。因此,本案被上訴人以上訴人違反誠信原則、侵害了其合法權益為由,提起民事侵權訴訟,要求上訴人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具有合法依據。上訴人認為被上訴人應通過行政程序解決爭議的上訴理由,本院不予支持。
上訴人認為,上訴人一直規范使用企業名稱全稱;并未故意引導他人誤認或混淆;未進行廣告宣傳;也無實際混淆的情況產生,因此未對被上訴人造成不利影響,故不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本院認為,由于上訴人企業名稱中的字號和行業均與被上訴人企業名稱中的字號和行業相 同,且兩者組織形式相近,故無論上訴人是否使用企業名稱全稱、是否進行廣告宣傳,也無論其在使用時主觀狀態是否存在故意,都會在客觀上造成公眾對兩者企業的誤認或混淆。同時,作為閥門產品的生產企業,上訴人未能舉證證明其向三明龍盛機電物資公司銷售的閥門產品并非由其自行生產,故可認定上訴人已生產并對外 銷售了閥門產品。鑒于上訴人已使用含有“伯特利”字號的企業名稱生產銷售了閥門產品,故可以認定已產生了實際混淆的結果,因此上訴人已經實施了損害被上訴人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上訴人認為其未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上訴理由,本院不予支持。
上訴人認為,其使用字號不存在主觀惡意。上訴人取得了上海特利泵業制造有限公司關于“特利”字號的使用許可, 已經盡到了合理的審慎義務;該授權不是判定上訴人存在惡意的理由;潘秀仁曾是被上訴人公司的小股東不能成為推定使用“伯特利”字號具有惡意的依據。本院認 為,上訴人的股東潘秀仁曾是被上訴人的股東,因此在明知被上訴人字號的情況下,上訴人仍在相同的閥門行業注冊使用相同的“伯特利”字號,可以推定其具有借 用被上訴人企業聲譽的主觀惡意。根據上訴人在申請注冊“伯特利”字號時取得了案外人關于“特利”字號的使用許可之情節,可以推定上訴人認為要使用與他人企 業名稱中相同的字號需要在先獲得許可,但其仍使用了與被上訴人相同的“伯特利”字號,故原審法院認定其具有侵權的主觀惡意,并無不當。據此,上訴人認為其使用字號不存在主觀惡意的上訴理由,本院不予支持。
上訴人認為,原判適用法律錯誤。本案不應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二十條。本院認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的是誠實信用的商業競爭原則,該原則是判定競爭行為是否正當的標準。由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無法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一一列明,故對于無法窮盡的不正當競 爭行為,被侵權的當事人可以援引該基本原則予以救濟。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規定的是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侵權人所應承擔的賠償數額的計算方法等。原審法院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確認上訴人的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構成不正當競爭,并適用第二十條確定上訴人的具體賠償數額,并無不當。故上訴人認為原判 適用法律錯誤的上訴理由,本院不?
綜上,原審法院認定事實基本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上訴人的上訴請求及理由無事實及法律依據,應予駁回。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112元,由上訴人上海伯特利閥門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
審 判 長 張曉都
代理審判員 馬劍峰
代理審判員 王靜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書 記 員 董爾慧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人或其他組織撤回上訴狀
2020-10-14刑事判決書(對嚴重擾亂法庭秩序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人用)
2020-10-14取保候審決定書
2020-10-14訴前財產保全申請書
2020-10-14刑事辯護律師事務所函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駁回自訴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對申請回避的復議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關于對罪犯×××減刑(或假釋)一案的審理報告(減刑、假釋案件用)
2020-10-14×××高級人民法院報送罪犯×××死刑案件備案材料的報告(死刑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發還財物清單(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退還、返還扣押(調取)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糾正不當假釋裁定意見書
2020-10-14刑事賠償立案決定書
2020-10-14決定釋放通知書
2020-10-14解除凍結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出入境管理解除拘留審查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延長拘留期限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逮捕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請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意見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