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近一年來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總體保障水平還較低,其中,被征地農民和農民工社會保障工作是整個體系中的薄弱環節,下面我們詳細介紹農村征地補償標準問題。
農村征地補償
國務院自2006年起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對象、資金來源、待遇水平等作了規定,明確要求“社會保障費用不落實不得批準征地”和“先保后征”。但有些地方的社保資金籌措不能完全到位,一些被征地農民還未納入基本生活或養老保障制度。全國人大農委建議,修改《土地管理法》,提高征地補償標準,完善征地程序,增加社會保障費用,逐步建立被征地農民生活保障的長效機制。
此外,全國人大農委在今天的報告中還建議,抓緊出臺農民工社會保險關系轉移續接有關規定,解決他們在流動就業中的關系轉移問題;對建筑業和其他具有危險性特征行業的農民工,要建立強制性的工傷保險制度;對靈活就業的農民工,應當允許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參加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或農民的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
農村征地補償標準法律規定
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統一年產值倍數,應按照保證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則,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確定;按法定的統一年產值倍數計算的征地補償安置費用,不能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導致無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應當提高倍數;如果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合計按30倍計算,尚不足以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統籌安排,從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益中劃出一定比例給予補貼。經依法批準占用基本農田的,征地補償按當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高補償標準執行。
有條件的地區,省級國土資源部門可會同有關部門制訂省域內各縣(市)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執行,實行征地補償。制訂區片綜合地價應考慮地類、產值、區位、農用地等級、人均耕地數量、土地供求關系、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因素。
按照土地補償費主要用于被征地農戶的原則,土地補償費應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合理分配。具體分配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制訂。土地被全部征收,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撤銷建制的,土地補償費應全部用于被征地農民生產生活安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手續在哪里辦理
2021-03-02女方提出離婚彩禮退嗎?
2020-12-01協議離婚如何辦理,要多長時間
2021-02-27最新離婚協議書格式
2020-11-24離婚訴訟費由誰承擔?
2020-11-08婚姻法離婚方式有哪些,離婚可以通過哪些方式
2021-01-08子女撫養費標準是多少錢
2020-11-18女兒訴生父索要撫養費可以嗎?
2020-12-31出生證明的名字可以改嗎
2021-02-02介紹醫學出生證明有什么用
2020-11-08變更監護人的情形,怎樣變更監護人
2021-03-21子女撫養費是否可以變更,子女撫養費變更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14離婚后孩子撫養費怎么算?
2020-12-17出生證明公證多久才可以辦理好呢?
2021-03-19繼子女有繼承權嗎?繼子女是否可以代位繼承?
2021-02-09新婚姻法房產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09最新離婚財產分割原則是什么?
2021-03-24婚前財產公證的步驟有哪些
2021-02-28婚后共同財產的種類都包括哪些
2021-01-06關于婚后買房的規定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