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合同法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一方當事人有確鑿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提取資金以逃避債務債務;
(三)喪失商譽;
(四)喪失或者喪失商譽或者其他可能導致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形。當事人一方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另一方當事人提供適當擔保的,應當恢復履行。實際上,在司法實踐中,在行使不安抗辯權并中止履行合同后,如果一段時間后,合同的履行情況沒有改善甚至進一步惡化,那么為了避免造成更多的損失,中止履行的一方當事人可以進一步解除合同。有人建議,我們應該在這個時候向更多的律師尋求幫助。律霸還為律師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級醫療事故賠償哪些項目
2021-02-09受行政警告處分會受到哪些影響
2021-03-09船舶留置權的留置物的修理費歸誰
2021-01-13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幾個月
2021-01-24工傷鑒定過了有效期怎么辦
2021-01-10房產抵押給公司需要備案嗎
2020-12-07受欺詐訂立的買賣合同有效嗎
2020-11-17用電人不注意安全用電,在合同法上可能面臨什么后果怎么規定
2020-12-10沒有房產證只有購房合同可以保全嗎
2021-03-18婚后簽署放棄產權的協議有效嗎
2021-03-14下崗職工轉移勞動關系的三個難點
2021-02-20停崗留薪人員年限到了后還能回原單位上班嗎
2021-01-15別人逗狗將我傷害,該怎么索賠
2020-12-10失業保險基金情況是誰監督
2020-11-13司機太激動操作失誤,乘車人被本車壓傷,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26在責任保險中保險合同的賠償要件是什么
2020-12-21保險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1-01-21復效
2020-11-14土地流轉和土地轉讓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3土地流轉合同怎么填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