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的解除包括法定解除、協商解除和約定解除。勞動者可以通過這三種方式終止勞動合同,但在實踐中,應注意不同終止方式的條件和程序,以避免造成法律解除,法律解除是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合同的合法解除,當事人有權終止合同。《勞動法》和其他法律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依法終止合同,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辭職權:
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終止勞動合同時,應當提前30天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勞動部辦公廳《關于勞動者終止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批復》規定:“勞動者提前30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這既是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勞動者未經用人單位同意,提前30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終止勞動合同。超過30天,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用人單位應當辦理。“
勞動者在行使辭職權時,應當注意兩點:第一,如果勞動合同有約定,或者用人單位支付培訓費等,勞動者在終止勞動合同時應當按照約定承擔賠償責任;第二,提前通知的日期應當符合法律規定,否則用人單位可能不同意終止勞動合同合同。特殊終止權:《勞動法》第3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終止勞動合同:(1)包括;(2)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3)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勞動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并可以支付賠償:(1)以暴力、威脅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2) 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3) 無故扣發或者拖延勞動者工資的;(4) 拒絕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的;(5) 支付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工人工資。“
除了在試用期內終止勞動合同外,在其他情況下,工人有權要求雇主在合同終止后支付經濟賠償金。工人在行使特別解除權時應注意兩點:第一,雖然法律沒有規定工人應通知雇主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勞動爭議,最好采用書面通知的形式;第二,在試用期內解除合同需要做好工作交接,以避免因未能交接而造成的損失,并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終止不可抗力的權利:勞動法沒有提及終止不可抗力的權利,但我國《合同法》明確規定了因不可抗力終止勞動合同。所謂因不可抗力終止合同,是指因不可預見、不可避免和無法克服的自然災害或客觀事件,如洪水、火災、地震、火山爆發、洪水和其他自然事件,或因戰爭、罷工和法律法規變更等社會事件而終止合同,這使得無法繼續履行合同。作者認為,不可抗力也是工人終止合同的法律條件之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隱瞞艾滋病結婚犯法嗎
2021-02-22著作權商標權同時主張怎么判
2020-12-16國內商標注冊程序
2021-01-05抄襲小說犯法嗎
2021-02-09已被執行的股權如何解除質押
2021-02-12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履行什么職責
2021-02-14行政處罰如何影響刑事責任
2020-12-15監視居住算羈押期限嗎
2021-03-04如何理解再審法院管轄
2021-01-21簽訂投資擔保合同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23訂立勞動合同有哪些程序
2020-12-17停工留薪期是否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4簽勞務外包合同是勞務派遣工嗎
2020-12-29消費者自愿購買過期食品造成損害可以索賠嗎
2020-12-02上傳侵權的網絡視頻由誰擔責
2020-11-21家政服務人員受傷能適用雇傭損害關系索賠嗎
2021-03-05產品責任中警示的內容是什么
2020-12-08投保家庭財產保險應當考慮哪些事項
2021-01-31如何提防人壽保險合同條款中的陷阱
2021-03-10保險法修改可圈可點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