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征地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1。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主體法律條件中最基本的條件。現行憲法第十條第三款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可以依法征用土地。”《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四款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依法征收、征用土地并給予補償,“從以上立法修改可以看出,新的土地管理法沒有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圍,給我們的法律適用帶來了困難。但是,它沒有繼續引用舊的土地管理法第21條,這表明立法機關對公共利益比以前更加謹慎。合理補償原則是土地征收實體法律制度的核心條件。
基于主權地位,國家可以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強制取得特定主體的財產權,相對人有寬容義務,但這并不意味著其財產權可以任意侵犯。如果社會公益造成的損失不經合理補償就轉移到特定人身上,無異于肆意侵犯私權,對權利人極不公平。因此,對被征收的土地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使其對土地的實物所有權或相關權利轉化為財產價值的形式,這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也體現了國家對私權的尊重。第二,農村土地征用的一般程序是什么。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法定職責是在批準前將征地有關事項告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履行法定職責的,屬于行政不作為。(2)現狀調查與確認。地方國土資源部門應當調查被征收土地的權屬、種類、面積,以及附著于地面的土地的權屬、種類、數量。調查結果應當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土地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3) 征求意見,組織征地聽證會。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當告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他們有權就被征地的補償標準和安置渠道申請聽證。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有關要求組織聽證;聽證機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提出的異議和建議形成筆錄,這也是批準的必要材料。
(4)征地資料的組織、審核和上報。市、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征地調查結果、征地補償標準、市、縣人民政府制定的移民安置方案和建設項目的有關資料,依法制定農用地轉用、補充耕地、征地和供地規劃,編制建設用地報送說明(以下簡稱“一書四圖”),經初審報縣人民政府批準經政府批準,由縣級人民政府正式發文批準。(5) 征地審批。市、縣人民政府報送的征地材料,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局)驗收。需要報國務院批準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查,報國務院批準。(6) 征地通知書。征地項目依法批準后,市、縣人民政府和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進行兩次征地公告,即:,征地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未經省級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批準的征地項目。發出預征通知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發出書面通知,撤銷原預征通知。(七)兩次公告后被征地農民的權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見或者要求聽證的,應當自提出意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日期。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舉行聽證。在兩次征地公告之后,提出異議權和聽證權是農民的第二話語權。(8)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審批和土地的交付。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進行公告,公告期滿當事人無異議或者按照有關要求完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后,征求意見后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的意見和采納,報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并報省土地管理部門備案。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后,市縣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及時組織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及時足額向農民和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的費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的有關補償費用未足額支付的,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有權拒絕交出土地。至于賠償標準等相關爭議,可以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裁決等方式解決。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2村干部賄選如何處罰
2021-01-11行政非訴執行案件如何審查
2021-01-27區塊鏈備案流程
2021-02-09交通事故案件,法院受理范圍是什么
2020-11-11醉駕檢察院可以不起訴嗎?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13轉賬支票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2-19合伙企業的相關法條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2020-12-17欠條沒有手印生效嗎
2021-01-02法律規定離婚證據與婚外情證據有哪些
2021-03-07房產土地贈與免稅嗎
2021-01-25普通員工簽勞動合同注意什么
2021-02-21哺乳期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嗎
2020-12-13北京市勞動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
2021-01-03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哪些呢
2021-03-04保險公司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03壽險合同成立后可以做變更嗎
2020-11-21英國對保險經紀人的管理問題有哪些
2021-02-02簽訂保險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2-03新《保險法》的溯及力問題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