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共享土地經營權發展規模經營用地的實踐形式和特點是農業生產的最基本要素。提高農業規模經營水平,關鍵是如何聚集規模化的土地要素,從而充分利用現代農業機械和耕作技術,實現種植、經營、征收、銷售、流通的規模經營。實現農業規模經營的傳統方式是通過土地租賃將土地經營權轉移給規模主體,在土地要素集中的基礎上,集約利用勞動力、農機、農資等要素,實現各環節的規模經營。但在實踐中,由于土地要素的轉移有賴于農村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的轉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只能逐步發展,不同的發展階段會出現不同形式的規模經營。目前,除了土地經營權流轉形成的集中規模經營外,還有一種以承包農戶與規模經營者通過合作或購買服務方式分享土地經營權為特征的規模經營模式,在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 實行土地經營權共享,發展規模經營。
在這種模式下,承包農戶通過簽訂加入合作社的協議,按照合作社的規定約定種植什么、怎樣種植、怎樣銷售。因此,加入專業合作社的農民可以通過“居家生產、服務社會”的方式,實現農資收購、機械耕作與機械收割、植保作業與產品銷售的統一,把承包農民分散的生產經營活動,轉變為能夠應用現代農業生產設備的機械化、規模化經營活動,生動地稱之為“幾個統一”。這種規模經營更適合互信度高的專業農戶。由于進入協議的約束,它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超過150萬個,帶動1億多農民開展農業規模化生產經營。如江蘇省界首鎮水稻專業合作社,通過提供“統一供種、統一育苗、統一機械插秧、統一植保、統一管理”的“五統一”生產服務,帶動5200多人,實現水田機械化、規模化生產2萬多畝。社會服務組織規模松散。
在這種模式下,承包農民與農機、植保、農資等社會服務組織簽訂協議(或口頭協議),代為購買、銷售、托管、種植,利用新型經營主體擁有的現代農業生產設備,完成承包農田的部分田間作業和生產前、后經營活動。這種規模經營具有隨意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是小規模兼業農戶的首選。據統計,我國有35萬個農業產業化組織、17.5萬個農機作業服務組織、3.8萬個專業化統一防控組織,為農民提供各種社會服務。在這種模式下,農民自己管理耕地,但大部分操作都是由新的主體來完成的。如河北省鹿泉區南龍桂村,3000多畝耕地中,2000多畝仍由承包農民經營,但農民自己最多負責噴灌、澆灌、施肥三個環節,其他環節如耕地等,播種和收獲都由村里的兩個農機服務隊完成。鑒于土地經營權流轉是實現規模經營的傳統形式,有必要分析土地經營權流轉與共享土地經營權基本特征的區別和聯系。
1。一是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完整性不同。經營權流轉可以實現權利的完全流轉,保證流入方對承包地經營權的自主使用,不受干擾地行使種植決策權、田間管理權和產品處置權。共有經營權是承包農民與新主體分別或共同享有土地經營權不同功能的一種權利分享。二是土地經營收益“剩余索取權”的主體不同。土地經營權流轉后,承包農民對農業經營收入除租金外不再享有剩余索取權。土地經營收益無論多少,都是流入方取得的。然而,在共享的土地經營權中,服務機構只獲得相應的經營報酬,承包地農業經營可能帶來的收益的剩余索取權屬于農民。三是土地經營風險轉移程度不同。按照權責平等的原則,流入方取得土地經營權后,還要承擔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即無論農作物收獲情況如何,承包農戶都會得到穩定的租金,風險由流入方承擔。在共享經營權中,大部分承包農戶保留了農產品的處置權,同時也承擔了相應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也就是說,無論收成好壞,價格高低,服務機構都會得到約定的報酬,一般不需要承擔風險。在實踐中,只有少數“完全托管”或合作協議,其中雙方按不同比例分擔風險。四是土地經營投資責任主體不同。土地經營權轉讓后,新主體獨立承擔土地經營所需的全部費用,包括支付土地租金、購買農資、支付勞務報酬等,但在共有經營權的情況下,土地經營成本一般仍由承包農戶承擔,包括支付給服務機構的報酬和購買農資的支出。實踐中,也有少數“完全托管”或合作協議的情況,即服務主體或合作社先行支付部分費用,但最終會從農民的銷售收入中扣除。
2。
作為不同的農業規模經營形式,土地經營權的流轉與分享不僅不同,而且密切相關。首先,土地經營權的轉讓與分享在實踐中是相伴而生的。對于承包農民來說,考慮到不同承包地塊的種植便利性,他們也可以轉讓部分承包地,但仍然經營其他承包地,通過購買服務與新的主體分享土地經營權。對于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主體,他們往往通過轉讓經營權來擴大土地經營規模,通過提供農機作業服務和購銷服務,與承包農戶分享土地經營權。比如重慶長源種糧家庭農場,除了出讓150畝土地外,還委托周邊農民耕種365畝土地。第二,土地經營權的轉讓與分享可以相互轉化。在大多數情況下,土地經營權分享是一種過渡性的轉讓形式。在農業人口城市化進程中,一些老年農民由于無法外出務工和保障家庭口糧,很容易接受代耕、托管等分享經營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他們把土地和食物掌握在自己手中。隨著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他們逐漸喪失了勞動能力,子女長期外出。這些土地經營權將逐步從共享走向流轉。少數情況下,當外來務工人員因經濟波動等原因機會減少時,一些農民會收回已流轉的土地經營權,將自己經營與購買社會服務相結合,共同管理承包土地。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談共享單車押金難退:初步的監管辦法內容有哪些
2021-03-25律師非訴訟業務有哪些
2020-11-27勞動合同解除手續
2020-11-09承兌匯票丟失如何掛失
2021-01-13新三板掛牌上市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31有關收養孩子條件和手續是什么 ,收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1-01-22車損險賠償范圍
2020-12-29房產他項怎么解除
2020-12-17如何辦理房屋抵押登記?
2020-12-20工亡賠償的勞動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1-02-18買賣合同范本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021-01-29放棄去世人的繼承權后有居住權嗎
2021-01-10強制執行時效是兩年嗎
2021-02-03集資房屬什么性質的房
2021-02-23什么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15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關于拖欠工資和調崗事宜征詢
2021-01-16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購買壽險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18意外險九級傷殘怎么賠
2021-02-07保險合同要怎么合法訂立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