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擔保法》的規定,有些機構不能擔任擔保人,或者在一定條件下只能擔任擔保人。這些組織包括:國家機關。國家機關享受國家預算撥款,只能用于履行相應的國家職能和支付工作人員的工資,不得用于任何經營活動,包括為他人提供保障。但是,利用外國政府或者國際經濟組織的貸款進行再融資的,經國務院批準,國家機關可以作為擔保人。
2。公益性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為公共利益設立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從事與公益事業無關的經濟活動。如果讓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充當擔保人,勢必損害公共利益。因此,我國《擔保法》第九條明確規定:“學校、幼兒園、醫院等公益性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不得作為擔保人”。三。企業法人分支機構和職能部門。企業法人分支機構是指企業法人在其下設的依法取得營業執照,具有一定對外經營權的分支機構、工廠和營業部。企業法人的職能部門是指企業法人設立的內部職能部門,如人事部、財務部、車間等。擔保人的償付能力。《擔保法》第七條規定,有能力代為清償債務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可以擔任擔保人。本文明確了保證人的基本資格要求,即具有代為清償債務的能力。保證人為債務人提供擔保的目的是保證債權的實現或者債務的清償。因此,具有代表債務人清償的能力是保證人的基本條件。
代為支付不僅包括貨幣性質的支付,還包括其他支付的履行。根據《擔保法》的規定,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的形式包括代為履行義務和承擔不履行義務,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最高人民法院《擔保法解釋》第十三條規定,擔保合同約定擔保人代表債權人履行非貨幣性債務的,擔保人不能代表債權人履行非貨幣性債務的,保證人應當對給債權人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
2。提供擔保的合格主體。根據《擔保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有能力代為清償債務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可以擔任擔保人。對于可以作為擔保人的“其他組織”,最高人民法院在《擔保法解釋》第十五條中規定了五種類型: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個人獨資、合伙企業;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營企業;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經民政部門批準登記的社會團體;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營企業;鄉,經批準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街道、村辦企業。
只有合格的保障人員才能保障,國家機關享受國家預算撥款,只能用于履行相應的國家職能和支付工作人員工資,不能用于為他人提供保障。如果您想了解其他相關問題,歡迎咨詢律師網免費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抵押財產上成立留置權的法律保護是怎樣的
2021-02-15直行道左轉怎么處罰
2020-12-25新三板掛牌概要
2021-01-08農村房屋無證怎么贈與
2020-11-22保全是怎么執行
2021-03-20車禍致人傷殘如何索償
2021-03-25行政處罰不交多久被強制執行
2020-12-13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會影響征信嗎
2021-03-11二手房過戶撤銷時間怎么規定
2020-11-30什么是房地產登記?
2021-03-25勞動合同糾紛起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2貨物運輸保險單種類介紹有哪些
2021-01-26豪車車主為省修車費騙保構成什么罪
2020-12-25肖X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一案的民事判決書
2020-11-12學生意外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1-02-20長期護理保險保險期間為多少年
2021-01-31購買交通保險應注意什么
2021-01-08事故后保險公司已理賠結案保險公司應否對后續損失擔責
2021-02-17保險法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要有什么條件
2021-01-10保險欺詐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