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轉讓和質權轉讓是否也隨之發生?
我國法律對抵押權的可轉讓性沒有爭議,因為法律明文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五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的規定,抵押權不得與債權分離,不得單獨轉讓或者作為其他債權的擔保。債權轉讓的,擔保債權的抵押權應當同時轉讓,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由此可見,抵押權可以轉讓,但必須受到擔保物權從屬關系的限制,只能與主債權一并轉讓。與抵押權不同,我國現行法律沒有明確規定質權是否轉讓以及如何轉讓。物權法對質權轉讓的沉默究竟是一種有意義的否定,還是一種輕率的漏洞,值得懷疑。其主要原因有:第一,質押物屬于物權,不具有特殊性。禁止其轉讓沒有法律依據。如果質權不能與債權一并轉讓,將極大地抑制債權的流轉,對經濟發展極為不利;其次,我國法律沒有明文禁止質權的轉讓,將質權視為債權的從屬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一條“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屬權利”可以作為質押權與債權轉讓的法律依據;最后,比較法(如德國、法國、日本、臺灣、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等國)也可以作為質押權與債權轉讓的法律依據,等)都承認質權的可轉讓性,堅持擔保物權的從屬地位。我國不存在排除質權轉讓的特殊情況。
既然是法律漏洞,就需要通過法律解釋來填補。質押屬于故意擔保物權,其法律邏輯和特征屬性與抵押最為相似。質權的轉讓,參照抵押權轉讓適用的有關規則。總之,質權不能與債權分開轉讓。質押權原則上可以與主債權一并轉讓,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法律的其他規定主要是指最高質押額的情形。參照最高額抵押的規定,在確定最高額抵押擔保的債權之前,部分債權轉移的,最高額抵押不轉移,但當事人可以另行約定。當事人特別約定質權不隨主債權轉移的,質權在主債權轉移后消滅(但不知道特殊債權受讓人能否善意取得質權,理論上存在爭議)。上述解釋的結果不僅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可,也得到了主流司法判決的認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規定,以股權、知識產權、應收賬款等財產權質押的,只有登記相應的質押才能有效設定質押。以登記為公示方式、不轉移占有的無形財產質押與抵押非常相似,登記權利質押的轉移參照抵押權轉移的相關規則是合理的。關于債權抵押權人是否在登記的前提下取得抵押權,司法判決界和理論界有過許多討論,但至今沒有達成共識。多數意見認為,抵押權作為從屬權隨主債權轉移,是直接依據法律規定的物權變動,不以抵押權的轉移/變更登記為有效要件;少數意見主張抵押權隨主債權轉移時債權轉讓,必須在生效前進行登記,以保證登記簿上的記載與不動產物權相一致,并貫徹物權公示和公信力原則(見程曉:《主債權轉讓和不動產抵押登記》)《金融法》,2016年第5期)。本文贊同多數人的觀點,認為抵押權隨主債權轉移與“法定轉移”是或類似,無需登記。就上述規則的適用而言,已登記權利的質權隨主債權轉讓時,登記不是有效的要求。
目前,司法判決不僅普遍支持債權受讓人在不辦理過戶登記的前提下享有抵押權(見最高法(2015)民審字第2040號裁定和(2014)民審字第199號裁定),有的法院還將該規則擴大適用對已登記的權利質權的轉讓,認為權利質權與主要債權一并轉讓,即使抵押權人未辦理股權/應收賬款質押變更登記,債權也一并轉讓,抵押物仍享有優先受償權(如陜高院(2015)陜民二初字第00001號判決、新疆高院(2014)新民二初字第65號判決、重慶市第五中央人民法院(2016)渝05民中字第2939號判決等)。因此,在案例C中,債權受讓人C雖未辦理過戶登記,但仍可以享有股權質押。質權不得與債權分開轉讓。質權原則上未經出質人同意,與主債權一并轉讓,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質權只有登記相應的質權才能有效設定。以上就是你問題的答案。你可以咨詢律師律師網. 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什么時候交付
2020-11-25林地耕地征收土地時如何認定
2021-02-12環境污染罪向誰提出控告
2021-03-21工傷認定過期怎么辦,工傷認定超期的后果有哪些
2021-02-01雇傭童工該如何
2021-03-15日結臨時工的法律規定是如何的
2021-01-09公司章程能否對股東會的表決方式進行規定
2020-12-21公司法 注冊資金 抽資
2021-03-03著作權侵權案件處理原則有哪些
2021-02-27新三板上市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有哪些
2020-12-18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起訴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0-11-20車禍死亡26歲該賠多少錢
2021-02-11法律法規的變化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12精神出軌的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1-02-22沒拿房子抵押可以強制執行嗎
2021-03-25違反競業限制會坐牢嗎
2020-11-10哺乳期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嗎
2020-12-13離職了怎樣才可以拿到經濟補償金
2021-02-01勞動局都管些什么
2020-11-16理賠超過保險額明年保險會上漲嗎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