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貪污罪】第二百七十條的規定,非法占有保管的他人財產,拒不返還數額巨大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非法占有他人遺忘物、埋藏物,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這個罪行只有被告知后才能處理。第二,什么是非法占有埋藏物?非法占有埋藏物是指非法占有、拒絕返還埋藏物的行為。埋藏物價值較大的,可以構成侵占罪。第三,侵占罪的認定:(1)拒絕返還或者自首的前提:權利人的請求。
所謂拒絕歸還或移交“拒絕”的字面意思是拒絕。拒絕的來源應當來自對方的請求,即必須有拒絕請求。債權人要求返還或者退保的行為,應當作為確定拒絕返還或者退保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如果不存在債權人的請求行為,就不可能確定行為人的“拒絕返還或者放棄”。
一般情況下,債權人可以自由行使權利,但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著債權人知道誰是篡位者,篡位者以財產為目的,債權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護債權,應當認為是債權人提出了請求,即只要存在侵占人的侵占行為,占有財產逃逸、藏匿的情形成立,拒絕返還或者移交,債權人就不需要行使債權請求權盜用公款者。(2) 拒不退還、拒不移交的,必須由侵占人作出,這是本罪的基本要件。
1。拒不退還、拒不移交的主體是貪污犯,即接受請求的對象一般是貪污犯。在特殊情況下,侵占者的實際控制人也可以構成共犯。其他人或者與挪用公款有關的人作出拒絕返還或者自首的意思表示,不構成本罪。2拒絕歸還或移交是可以做但不能做的事情。也就是說,貪污者有返還或者移交財產的能力,但不以貪污財產為目的。如果行為人客觀上侵占他人財產等不返還財產,但因病等原因不能返還或者移交財產的,即使債權人提出要求,也不構成“拒絕返還或者移交財產”。但是,如果侵吞的財物被用于鋪張浪費而無法歸還,也應視為能夠做到,因為侵吞者可以控制鋪張浪費。
3。拒絕退貨的形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默示的。這種拒絕返還或者拒絕移交的行為可以直接向債權人作出。它也可以表現為表面上答應歸還或移交,但實際上卻不答應,或者根本拒絕歸還或移交。只要侵占者的客觀行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的目的,就不要求直接向權利人“拒絕返還”或者“拒絕移交”。根據刑法規定,侵犯他人財物或者遺忘、埋藏的物品,數額較大的,才構成侵占罪。然而,刑法和司法解釋對“數額巨大”和“數額巨大”的界定并不明確。司法實踐中,司法機關一般參照盜竊罪的數額標準,最高人民法院對盜竊罪的“數額較大”和“數額巨大”規定了浮動數額,授權省級高級人民法院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在浮動幅度內制定具體數額。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規定盜竊數額較大的為1000元以上,數額巨大,超過1萬元。刑法和司法解釋對侵占罪中的其他嚴重情節沒有明確規定,學者的觀點也不一致。目前,周道鑾和張軍的觀點被司法機關接受。他們認為,“其他嚴重情節”是指侵占數額達到較大數額以上的下列情形:一是侵占殘疾人、孤寡老人、殘疾人的財產;二是侵占他人重要的生活、生產資料;三是侵占他人財產,侵占他人重要生產資料的;
三是侵占他人財物,致使他人向公安機關報案,經公安機關勸阻仍拒不交出財物的;
四是肆意揮霍侵占的財物,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的;
第五,造成特別嚴重后果或者其他不利情形的。(5) “數額巨大”、“數額巨大”只是確定貪污罪嚴重程度的主要依據,而不是唯一標準。因此,在懲治貪污罪時,既要堅持以貪污罪的數額為主要依據,也不能忽視犯罪動機、目的、犯罪手段、方法等其他情節因素,真正落實罪刑相適應原則。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 堅 律師,中華律師協會會員,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聘用講師,執業于浙江合德律師事務所。早年畢業于云南大學,以優異的專業成績獲得法學、金融學雙學位,王堅律師經過全面系統法律理論和律師職業培訓,理論功底扎實。實踐中,具備全面系統的法律專業知識,熟悉訴訟、仲裁等法律程序,執業五年以來,先后辦理四百多件各類民商事、刑事案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辦案經驗。擅長領域:保險、銀行、證券、物流、建筑工程、商品房糾紛,以及刑事辯護、交通事故等人身損害糾紛、各類經濟合同糾紛,曾辦理過多項涉及公司的非訴案件,擔任多家企業常年法律顧問。勤勉盡責,誠實守信,為您提供優質高效的專業法律服務。
2013醉酒駕駛怎么處罰
2021-02-04入住新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6醫療事故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1-01-17對被調查人采取留置措施,可以通知其家屬嗎
2021-01-01借款擔保書是否有效
2021-03-05職務犯罪刑期過半能否申請假釋
2020-12-30冷暴力屬于家庭暴力嗎
2021-01-24入獄者是否喪失繼承權
2021-02-08房地產轉讓要按照什么程序辦理
2020-12-24圓珠筆簽訂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8如何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4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藥物過敏致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0-12-20旅游意外傷害險定義
2020-11-21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無駕照發生保險公司應否賠償
2021-01-25怎么走出車險理賠誤區
2020-11-22如何進行保險理賠保險公司可以免責的情形
2020-11-23哪些交通損失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12保險合同的解除形式可分為哪幾種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