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內容:
按照傳統的法律規則,買方只有向賣方要求違約賠償的權利,這顯然違背了買方在簽訂合同時的初衷。雖然《合同法》也規定了這一原則,但該權利屬于合同法的范疇,債權作為相對權利,顯然不能視為絕對權利。因此,單憑合同法中的實際履行形式是不足以保護雙方當事人的政府利益的。權利平衡是所有權保留買賣合同的一項重要原則。買賣合同中標的物雖以所有權保留的方式交付買受人,但所有權不轉移,買受人只有期待權。如果買受人按時支付價款后,出賣人不將所有權轉讓給買受人,如何保護買受人的利益?
按照傳統的法律規則,買方只有向賣方要求違約賠償的權利,這顯然違背了買方在合同開始時的初衷。雖然《合同法》也規定了實際履行原則,但《合同法》的權利屬于債權,債權作為相對權利,顯然不能與物權作為絕對權利抗衡,因此,僅僅通過合同法的實際履行來保護合同雙方的利益是不夠的。傳統理論將買受人期待權視為物權,或視為不完全所有權,但這種做法會導致所有權概念的混亂,不利于所有權制度靜態安全目標的實現。將所有權保留定義為有條件的所有權轉移可以更好地保護買方的利益。根據這一必然性,可以產生如下規則:買賣合同成立后,雖然出賣人在買受人尚未支付價款和履行義務之前保留標的物的所有權,但出賣人保留的所有權只是意義上的所有權。屆時,買受人按照合同約定支付價款后,附條件即告履行,所有權自然轉移給買受人,買受人當然享有標的物的所有權。根據我們的原則,買受人可以保留標的物至合同到期日,以對抗出賣人的違約行為。在此之前,買受人已經按照約定支付價款或者履行義務的,自然享有標的物的所有權;出賣人不按照約定支付價款或者履行義務的,出賣人可以收回保留的標的物,并追究買受人的違約責任。這一規則在動產和不動產的具體操作上略有不同:在動產交易中,第一買受人可以根據占有情況直接對抗后買受人和出賣人;在不動產交易中,由于登記問題,必須完善登記制度。可以作出以下規定:保留所有權的,交付后,雙方應當登記保留所有權協議,出賣人在保留所有權協議期滿前不得再轉讓標的物。我們認為這一規則兼顧了當事人雙方的利益,體現了民法的公平原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我們提醒您,將保留所有權定義為有條件的所有權轉讓可以更好地保護買方的利益。以上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本網站致力于打造一個優秀的法律咨詢平臺。如果您有任何疑問,請進入律師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時公司名下房產可否處理
2021-03-01民事上保證的效力是如何的
2020-11-23網上交通違章多久時間處理完
2021-01-21公司開空頭發票負責人逃跑構成刑事犯罪嗎
2020-11-13安徽省2013年交通事故十級傷殘賠償標準
2021-03-02組織、領導、積極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
2021-03-22夫妻婚內借條的法律效力
2021-02-23房產確權后可以變更嗎
2020-12-19胎兒能不能行使繼承權
2020-11-2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2020-12-07代簽名人身保險保單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2-14保險索賠有什么規定
2021-03-03如何讓保險索賠變得容易
2020-11-12怎樣查詢企業交保險的信息
2020-11-13投保人應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2保險法釋義第一百六十五條是什么
2021-02-05訴訟費是保險當事人的直接財產損失
2021-02-09個人如何承包林地
2021-03-02關于建立土地出讓合同違約責任認定集體會審制度的通知
2021-01-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