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及法律提示(1)延長仲裁期限,縮短仲裁期限,不收取仲裁費用。根據該法第27條,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期限為一年。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應當追回勞動報酬,仲裁期限不以“一年”為限。但是,在申請勞動仲裁前雙方的勞動關系已經終止的,應當在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依照本法第三十條、第四十三條的規定提出,從提交申請到仲裁結束的最長時間為65天。與現行規定相比,該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仲裁期限縮短了三分之一以上,勞動爭議仲裁不收費
上述三項變更旨在給予勞動者更多的權利主張時間,減少勞動爭議仲裁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因此,員工勞動爭議成為更為頻繁的事件的幾率將會增加。特別是在該法實施的第一年,貴公司員工之間的勞動爭議可能會顯著增加。不排除有些員工在法律實施時離開公司不滿一年的,可以收回勞動報酬,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員工追討勞動報酬的仲裁期限不受“一年”的限制,這將導致追討勞動報酬(主要是加班費)的計算時間從入職時算起。根據本法第二條規定,與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相比,對于在貴公司工作多年、長期加班的員工來說,這將是一筆巨大的金額,該法增加了因確認勞動關系、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等發生的爭議。因此,貴公司應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并保留證據。當然,在實踐中,有關勞動報酬特別是加班費的爭議更為普遍
(3)增加了用人單位的舉證責任。該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勞動者不能提供用人單位掌握和管理的與仲裁請求有關的證據的,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單位限期提供。用人單位逾期不提供的,將承擔不利后果因此,要避免勞動爭議中的被動性,需要做好完善公司管理制度的準備,特別是員工檔案的保存、工資支付等,社會保險費繳納等信息,為今后糾紛提供有力證據。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貴公司的薪酬結構應該相應調整。其主要思路是明確加班工資項目,防止員工追求加班工資。在實踐中,如果公司不能就員工的加班費、加班費等提供證據,仲裁庭通常傾向于接受員工的口頭數據。這無疑會對公司造成很大的傷害。為了應對如此巨大的舉證責任風險,建議:
(1)嚴格的出庭制度。掌握加班工資的計算方法,調整工資結構。加班工資的計算依據是員工的基本工資,而在實際工作中,工資單中列出的加班工資以外的工資往往被視為基本工資。可見,為降低加班工資回收不足的風險,貴公司必須在支付員工工資的賬單和工資單中明確列出“加班工資”項目,并應盡可能降低基本工資。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在保持職工總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減少基本工資項目的金額,并按照上述方法將剩余金額納入加班費項目。(3)建立健全檔案制度,上述證據應保存至雇員離開貴公司兩年
根據該法第47條,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仲裁裁決自作出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包括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金或者賠償金數額在12個月內未超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爭議;以及執行國家勞動標準中的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糾紛。第四十八條規定,勞動者對兩種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公司無權提起訴訟。因此,貴公司在處理這兩類勞動爭議仲裁時應更加嚴格(5)建立了先決先執行制度p>根據該法第44條規定,當事人之間在勞動報酬追索、工傷醫療費追索、經濟補償追索、賠償追索等方面的權利義務明確,事先不履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生活的,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能導致仲裁庭裁決提前執行的,應當移送人民法院執行。勞動者申請先予執行的,不得提供擔保。這明顯增加了公司在勞動爭議中的責任和風險
(6)突出調解功能,根據《勞動爭議調解法》第16條規定,用人單位因拖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等原因未履行調解協議的,應當建立支付令的使用,經濟補償或者賠償,勞動者可以持調解協議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裁定。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根據本條規定,貴公司避免收到付款單的方法是,根據該法第21條的規定,在未作出最終決定之前,不得簽署調解協議,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由勞動合同履行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建議貴公司在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時,選擇更有利的仲裁地點,應當對勞動合同的履行地點作出明確規定根據該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勞動爭議仲裁案件的當事人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勞務派遣單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人單位為共同當事人。從這個角度看,用人單位通過“勞務派遣”來降低成本或降低風險是不夠的。通常,成本不會降低,風險仍然存在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屬于行政合同嗎
2020-12-06在公司做了三年被辭退如何賠償
2021-01-04監護人能侵犯隱私權嗎
2021-02-13一方不讓探望子女怎么辦
2020-12-23房屋贈與的程序有哪些
2021-03-18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怎么承擔
2021-03-212015年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與精神損害撫慰金標準
2021-03-25繼承權的放棄有什么要求
2020-12-23員工辭職是否確認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0剛簽的勞務派遣合同改簽外包合同合法嗎
2021-03-08離婚時人壽保險如何分割
2020-11-11法律對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3房屋財產保險費計算方式
2020-11-22保險單能否辦理抵押貸款
2020-11-20預付款保函有效期一般是多久
2021-02-02保險是先用交強險賠付嗎
2020-11-09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到底該不該賠?
2021-02-18半掛車未上保險不賠付
2021-02-07集體土地承包轉讓年限最長是多久
2021-03-17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用途有什么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