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以三分之二的條款對勞動爭議仲裁作了具體規定,完善了勞動爭議仲裁制度。這也是《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勞動爭議解決制度的創新和突破。自1987年恢復勞動爭議處理制度至今已有20年,以“一調一裁兩審”為主要內容的勞動爭議處理制度亟待發展和完善。在總結處理勞動爭議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針對處理勞動爭議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調解,完善仲裁,加強司法救濟,及時妥善處理勞動爭議,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目前,我國勞動爭議案件審理程序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勞動者權益的保護;(2)仲裁時效過短;(3)司法解釋已將舉證責任倒置列為一項制度,但效果不理想。勞動爭議的概念《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明確列出了勞動爭議:(1)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3)因退市、辭退等原因發生的爭議,(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等發生的爭議;(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等發生的爭議,(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上述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發生的勞動爭議,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頒布了《民事案件原因規定(試行)》(發〔2000〕26號),將勞動爭議分為勞動合同爭議、集體勞動合同爭議、事實勞動關系爭議和勞動保險爭議。隨著勞動力市場形勢的發展和《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新法律的頒布,似乎需要對其進行修改和完善。比如,勞動合同糾紛應細分為集體勞動合同糾紛、勞務派遣合同糾紛、非全日制用工糾紛、勞動報酬糾紛、經濟補償糾紛等。,并將勞動關系糾紛確認為福利待遇糾紛,將勞動保險糾紛變更為社會保險糾紛并細化,刪除事實上的勞動關系糾紛。最高人民法院作為勞動爭議仲裁案件的當事人,曾就勞動爭議案件當事人問題作出批復。《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作出了較為明確的規定: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是勞動爭議仲裁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共同當事人。勞務派遣單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人單位為共同當事人。第三個人。與勞動爭議案件結果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請參加仲裁活動,也可以被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通知參加仲裁活動。探員。當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參加仲裁。勞動者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表人應當代為參加仲裁活動;沒有法定代理人的,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指定代理人。勞動者死亡的,其近親屬或者代理人應當參加仲裁活動。勞動爭議仲裁的目的、原則、法律依據和程序勞動法的目的是保障勞動者勞動權利的實現,使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不久前,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是以人為本的要求,是時代精神的體現,是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內容。自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頒布以來,我國勞動法律體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對保障勞動者基本權利、維護穩定和諧的勞動關系、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勞動關系存在的情況下,勞動爭議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要建立有效的勞動爭議解決制度,作為解決糾紛的最終屏障,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目前,我國的勞動爭議解決方式包括調解、仲裁和訴訟。勞動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注重對勞動者的保護。由于勞動爭議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勞動爭議的解決程序不同于一般的民事糾紛。因此,必須制定專門的規定,使勞動法既包含實體法又包含程序法。勞動爭議仲裁法作為勞動法中的一部程序法,其宗旨是公平及時地解決勞動爭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養老服務機構超出業務范圍活動的如何處理
2021-01-11公司章程能否對股東會的表決方式進行規定
2020-12-21擅自向社會發布農作物病蟲害預報或者災情信息怎么處罰
2021-01-21電子商務法全文內容是怎樣的
2021-02-03老板一直拖工資怎么辦
2020-11-25子女對老人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0-12-24交通事故認定書出來后對方申請復核影響拿車嗎
2021-01-12交通事故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2-25政府部門可以做抵押權人嗎
2021-02-07合同隱瞞真實情況是欺詐行為嗎
2021-01-30特警有權開交警罰單嗎
2020-11-30設立居住權的可以約定居住權的期限嗎
2021-02-06如何確定競業限制的范圍
2021-01-09公司可否不經過員工同意而調動崗位
2021-01-01勞動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1-24如何約定競業限制條款才合法?
2021-01-09工傷事故調解與實際不符的還能起訴嗎
2020-12-10對外承包工程能否對外派遣勞務
2021-01-07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單方變更工作崗位
2021-02-042013年工資改革方案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