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共計83條,極大地豐富了民事審判的證據規則,無論是對公民參加訴訟還是法官審理案件都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在這些規定中,對勞動爭議而言,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舉證責任后果。
舉證責任,是指當事人在訴訟中對自己的主張加以證明,并在自己的主張最終不能得到證明時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的責任。在證據規則中,對舉證不能的后果,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同時還規定了因證據的證明力無法判斷導致爭議事實難以認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舉證責任分配的規則做出裁判。在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問題上,《解釋》免除了勞動者的一些舉證責任,規定:“因用人單位做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二)舉證時限制度。
針對過去長期實行的當事人在訴訟中的各個階段均可以隨時提出新的證據主張,導致訴訟程序的安定性得不到應有保障的問題,新的《證據規定》明確規定了舉證時限制度。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案情確定舉證期限,舉證期限不得少于30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算,舉證期限也可由當事人協商并經法院認可。人民法院應當向當事人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對逾期舉證的,法院將不組織質證,也就是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并且逾期舉證提供的證據不能作為推翻原判的新證據。舉證期內提交證據材料有困難的,須由當事人提出申請并經法院決定。
(三)證據交換制度。
雙方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互相交換證據,證據交換可以由當事人申請,也可以由法院依職權決定。證據交換的主持人是審判人員。
(四)界定了非法取證的范圍。
《證據規定》明確規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對“非法”的范圍進行了限定。電視暗訪、私自錄音、錄像,不一定就是非法證據,只有侵犯了他人隱私權、侵犯了國家秘密、企業商業秘密等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證據才是非法證據。
(五)被告的答辯義務。
《證據規定》規定:“被告應當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闡明其對原告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的意見”,明確被告如果不答辯,不向法院提供其相關證據,將要承擔對其不利的訴訟后果,從而改變了以前司法實踐中,答辯被視為當事人的一種權利的做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合適的律師該怎么解聘呢
2021-01-29可以簽訂免息借款協議嗎
2021-02-21拖欠工程款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1-01-24租客物品如何提存
2020-12-01貨物質量糾紛能否終止買賣合同糾紛
2021-02-06公寓房產權能否續期
2020-12-15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0-12-11公司更名后原來的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買賣合同公證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公司股東的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20上了老賴黑名單的后果是什么
2021-03-01飛機故障延誤賠償流程
2021-03-20保險合同轉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0-11-22合同訂立當天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擔不擔責?
2020-12-21人身保險合同樣本是怎樣的
2020-12-01海上保險合同的內容和包含的事項(很具體)
2021-03-10免責條款不成立保險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11開車撞樹上保險怎么賠
2020-12-01違反保險法關于保險業務規則有哪些
2020-12-02免賠額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