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同生效的條件是什么?《民法通則》第55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具體如下:
1行為人在訂立合同時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以自己的行為設定民事權利或義務的能力。作為民事法律行為,只有具有相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才有資格訂立合同;無相應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但是,無相應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通過法定代表人訂立合同。行為人相應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訂立合同的行為人在訂立合同時具有相應的意思表示能力,而不是合同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這也表明行為人可以是或不是合同的一方,也就是說,行為人可以是與合同一方相同的人,或者存在不一致性。意思表示是真實的
意思表示是真實的,意思表示人,即意思表示的行為人,應當真實地反映其內在效果意義,即當事人的內在意志與外在意義的一致性是真實的
3。它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該要素針對合同的目的和內容。合同的目的是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希望達到的效果。合同內容是指合同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的客體。即使合同的效力存在其他要件,合同的目的或內容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合同也將無效。雖然我國合同法奉行合同自由原則,即當事人可以自由協商和確定合同內容,但當事人的自由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制。合同何時生效根據合同法,合同在承諾生效時生效。合同的生效時間因合同類型而異。非邀約合同的,受要約人表示的承諾生效的時間為合同生效的時間。當事人依法辦理特定手續,交付標的物后,方可訂立正式合同。書面合同生效有兩種情況:一是法律或者當事人對合同生效的程序沒有特別規定或者約定,當事人以合同形式訂立合同的,經雙方簽字或者蓋章后生效。當事人以信函或者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要求在合同生效前簽署確認書。本合同自確認書簽署之日起生效。第二,如果法律或當事人對合同的成立程序有特殊規定或約定,則完成規定或約定的時間為合同生效的時間
如果合同要生效并具有法律效力,則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主體合格,內容合法,意思表示真實。否則,合同無效。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內容,可以在我們的網站上咨詢律師。我們將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耐心為您解答法律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償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2-01兩人合伙合同該如何寫
2021-01-13離婚不給撫養費
2021-02-26離婚財產分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裁定管轄包括哪三種管轄
2021-01-01交通事故起訴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4房地產開發貸款利息的計算
2020-11-24產品安裝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13拖欠員工工資賠償范圍是怎樣的
2020-12-31家庭財產保險
2021-01-13期外出險 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2-25最高法院出臺司法解釋規范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內容是什么
2021-01-03代簽名人身保險保單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2-14究竟哪些險種可將地震劃為承保責任范圍內
2021-01-20注意車險理賠四大誤區
2020-11-25光伏電站太陽能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1-26個人承包合同
2021-01-29土地出讓合同書怎么寫
2021-02-02臨街住宅做經營,是按照住改非拆遷嗎
2020-11-20最新公告拆遷補償方案,怎么判斷合法性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