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計算訴訟費用。如果不超過10000元,每件支付50元。超過1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2.5%支付。超過10萬元至20萬元的部分,按2%支付。超過2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為1.5%
5。超過50萬元至100萬元的部分,按1%支付。超過100萬元至200萬元的部分支付0.9%
7。超過20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支付0.8%
8。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支付0.7%
9。超過1000萬元至2000萬元的部分支付0.6%
10。超過2000萬元的部分,按法院收取的費用的0.5%支付:
1,案件受理費
2。訴訟過程中產生的鑒定費、公告費、鑒定費、專家費;(在大多數情況下,此類費用并非實際發生);注:這部分費用由起訴方提前支付,敗訴方實際承擔。
聘用:律師費通常由當事人和律師事務所根據案件標的的大小和案件難度協商收取;律師費由聘請律師的一方承擔,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敗訴方應承擔勝訴方律師費的一定比例(如一些國際貿易仲裁案件、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一些特殊的人身傷害賠償案件);對于常年咨詢的單位,律師事務所通常會收取5-20%的折扣
雜費在辦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工商咨詢、交通、通訊、住宿、復印等雜費;如果聘請了律師,經辦律師在處理案件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可以通過賬單報銷或事先與當事人約定
訴訟程序是什么
1。行政訴訟的主要程序是什么?一般來說,是“人民告官”
行政訴訟的主要程序包括一審、二審、審判監督和執行程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審查驗收后,進入第一審程序。這時,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法官組成合議庭,或者指定法官、陪審員組成合議庭。當事人認為法官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有權申請法官回避。人民法院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審理行政案件(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案件適用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審理行政案件,依照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辦理。同時參照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以及各省人民政府制定、發布的規章,自治區、直轄市、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批準的較大城市。人民法院應當自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期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當事人不服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不服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上訴的,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自收到上訴狀之日起2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當事人認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第一審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行政機關拒絕執行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相應措施予以執行。民事訴訟的主要程序是民事訴訟
民事訴訟的主要程序包括當事人訴訟、人民法院受理、庭審判決、當事人上訴、二審審判、判決、再審程序和執行程序。訴訟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民事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他人發生糾紛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起訴進行審查,認為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予以受理,決定立案受理的,應當在七日內通知原告。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在完成調查和審前準備工作后,應當依照法定程序開庭。法院適用普通程序的案件,應當自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的,依照法定程序申請延期。當事人對第一審法院的判決不服的,可以在法律規定的上訴期限內向第一審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啟動第二審程序。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符合法定上訴條件的案件。第二審法院應當開庭審理上訴案件。合議庭在審查文件、調查詢問當事人、核實事實后,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也可以作出判決、裁定。第二審法院應當自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不服判決的上訴案件。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院長批準。人民法院審理不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為終審判決、裁定。當事人認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人民法院依照再審程序審理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依照第一審普通程序審理。當事人可以對判決或者裁定提出上訴。第二審法院作出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該判決、裁定為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再審案件按照原審程序審理,審判、判決和量刑期間按照原審程序的規定執行。當事人必須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或者由法官移送執行人執行。申請執行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的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計算。雙方或一方為公民的,為1年;雙方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為6個月。我國刑事訴訟的主要程序分為普通程序和特別程序。普通程序包括立案、偵查、起訴、一審程序、二審程序和執行程序。特別程序是指死刑復核程序和審判監督程序,因此被稱為特別程序,也就是說,并非所有的刑事案件都適用特別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漏診應承擔多少責任
2021-02-08租房合同到期后有優先居住權嗎
2021-02-09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的繼承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1-02-23民法總則中有關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有哪幾種
2020-11-23未成年打架會留案底嗎
2021-01-05信用卡不小心逾期一次怎么辦
2021-01-24和親戚斷絕關系違法嗎
2021-01-25合同債權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2主合同解除后擔保合同還有效嗎
2021-02-12房屋中介交易應該注意什么
2021-03-01競業限制補償金怎么領取
2021-01-23公司倒閉勞務外包工有賠償嗎
2021-02-08意外險購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
2021-03-10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
2020-11-16未交保險費 未填保險單 卻持有保險證
2020-11-27管理瑕疵亦應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10被盜車失而復得引起糾紛的保險理賠
2021-01-08適用保險新條款 不可忽視溯及力
2020-11-27客戶突發心臟病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