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立合同應當遵循哪些原則以及如何簽訂補充協議
為了規范合同雙方的行為,訂立合同應當遵循一些原則。合同法規定了雙方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則。訂立合同的自愿、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是指合同雙方在權利和義務平等的基礎上,通過充分協商達成協議,以實現經濟利益互惠的原則。這一原則包括三個方面:
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在法律上,合同當事人是平等的主體,沒有高低之分,沒有主從之分,沒有秩序與秩序,沒有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這意味著,無論所有權性質如何,無論單位規模大小及其經濟實力如何,其在合同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所謂“對等”是指享有權利和義務,彼此的權利和義務是相應的。這要求雙方獲得的財產、勞務或工作成果大致相當于其義務;要求一方不得無償占用對方財產,不得侵犯他人權益;要求禁止橫向調整和自由分配
合同雙方必須充分協商并就合同條款達成協議,然后才能訂立合同。自愿原則是合同法的一項重要基本原則。合同當事人自愿協商確定和調整權利義務關系。自愿原則體現了民事活動的基本特征,是區分民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和刑事法律關系的獨特原則。民事活動除法律有強制性規定外,應當由當事人自愿約定。自愿原則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合同的自愿原則變得越來越重要。
合同的自愿原則是貫徹合同活動的全過程,包括:第一,簽訂合同是否自愿,當事人根據自己的意愿決定是否簽訂合同;第二,自愿簽訂合同的人在簽訂合同時有權選擇另一方;第三,合同內容由當事人自愿約定,不得違法;第四,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當事人可以協議補充或者變更有關內容;第五,雙方也可以協議解除合同;第六,可以約定違約責任。如有爭議,雙方可自愿選擇解決爭議的方式。總之,只要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合同當事人就有權自愿作出決定。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要求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應公平合理,并應大體平衡,強調一方的付款與另一方的付款相等,以及合同中責任和風險的合理分配。具體包括:
第一,在簽訂合同時,我們應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不濫用權利,不欺詐,不以簽訂合同為借口惡意談判
第二,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風險的合理分配第三,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違約責任。公平原則作為《合同法》的基本原則,其意義和作用在于公平原則是社會道德的體現,符合商業倫理的要求。以公平原則作為合同當事人的行為準則,可以防止當事人濫用職權,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和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要求當事人在訂立和履行合同的整個過程中以及合同終止后誠實守信,相互合作。誠實信用原則具體包括:
第一,在簽訂合同時,不得有欺詐或其他違反誠實信用的行為
第二,根據合同的性質,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通知并及時履行義務,防止信用損失,第三,合同終止后,雙方還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和保密義務,“補充協議”或“補充協議”是指雙方就合同內容未達成協議或協議不明確而達成的協議。“補充協議”與現有合同有關。“補充協議”是通過協議補充現有合同中的漏洞。因此,現有合同與“補充協議”之間存在主從關系。現有合同為主合同,“補充協議”為從屬合同。作為主合同,現有合同不以“補充協議”的存在為前提,也不獨立于“補充協議”的限制。相反,“補充協議”必須以現有合同的存在為基礎,不能獨立存在。雖然“補充協議”并非獨立于主合同,但它本身也是一項協議。因此,“補充協議”的成立和生效依據與主合同相同。《合同法》第61條規定:“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對質量、價格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因此,只有當主合同生效,且由于質量和價格協議不一致或約定不明確而難以履行時,才能通過“協議”補充約定不一致或約定不明確的事項,以利于主合同的履行,為達到簽訂主合同雙方的目的,“協議補充”的內容應為主合同中未約定或不明確的內容。根據《合同法》第61條和第62條的規定,包括質量、價格或報酬、履行地點、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履行費用負擔等,也就是說,主合同中未約定的內容,可以通過“協議補充”達成協議;對于主合同中不明確的內容,可通過“協議補充”予以明確。二者的目的都是履行主合同補充協議的內容應當是主合同的非主要內容,也可以說是非主要條款。如果主合同的主要條款沒有約定或者協議不明確,主合同既不成立也不生效,則不存在“協議補充”。根據《合同法》第61條和第62條以及《合同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一般規定和具體規定,影響主合同成立的必要條款有三條:當事人條款、標的條款和數量條款。這些條款沒有約定或不明確,主合同也沒有確定。主合同不成立,就不能生效,更不用說履行了。目前,沒有“補充協議”存在的先決條件。當事人在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情況下,按照必要條件達成的協議,不是“補充協議”,而是“新協議”。如果對“新協議”中的非主要條款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則有“補充協議”存在的前提和基礎。根據《合同法》第61條和第62條的規定,“補充協議”是對主合同中未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事項進行補充的首選方式,即當事人對主合同中的上述內容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法律首先給予當事人“補充協議”。只有在無法達成“補充協議”時,才能根據主合同的條款進行系統的解釋,或根據雙方之間的交易習慣進行補充。只要上述方法之一可以補充m中未約定或不明確的事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土地抵押審核的結果是什么
2020-12-10無期徒刑越獄后怎么判
2021-01-17購買公司股權是否承擔之前債務
2021-01-10公司合并后的稅務事項該怎么處理
2021-02-04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對P2P平臺有哪些影響
2021-01-12取保候審期間是否停職
2021-01-27網絡侵權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2020-12-10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案件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22勞動合同無效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7簽了競業限制離職后會補償嗎
2020-11-26設立商業銀行要公告嗎
2021-02-04顧客在商場購物時摔傷怎么辦,誰負責
2020-12-23企業一定要成立工會嗎
2021-01-19農民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應享有什么權利?
2020-12-24勞動爭議管轄有什么法律規定呢
2020-11-14投保人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費案
2021-03-12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9學生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5保了車上(貨物)責任險后,貨物掉落導致他人受損是否因該賠償?
2021-01-10在網上購買保險時,如何防范風險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