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管機關的介入使海難救助的法律關系變得復雜化。實踐中人們對國家主管機關在海難救助中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救助款項請求權等問題還存在著爭議和誤解。本文圍繞國家主管機關在海難救助中的權利和義務展開討論,結合國際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的規定,立足我國的救助實踐,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1989年國際救助公約》第5條規定:“公約不影響國內法或國際公約有關由公共當局從事或控制的救助作業的任何規定。從事此種救助作業的救助人,有權享有本公約的有關救助作業的權利和補償。負責進行救助作業的公共當局所能享有的本公約規定的權利和補償的范圍,應根據該當局所在國的法律確定。”我國《海商法》第192條也規定:“國家有關主管機關從事或者控制的救助作業,救助方有權享受本章規定的關于救助作業的權利和補償。在其他有關的國際公約和海運國家的相關立法中也有類似的規定,可見國家主管機關從事海難救助得享有一般救助人的權利。“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與權利相對應的,主管機關亦應承擔相應的一般救助人的義務。
主管機關得享有的一般救助人的權利
海難救助中主管機關首先得享有一般救助人的權利,進行海難救助時,救助人得享有的權利主要有:
一是無償使用被救助人的有關設備。救助人在施救時,可以合理地使用被救助人的有關設備,這也是被救助人通力合作義務的體現。
二是當救助有效果時獲得救助報酬。給付救助報酬是被救助人的重要義務。獲得救助報酬是救助人的重要權利。但是救助人享有這項權利必須以救助有效果為前提。對“有效果”這一要件的理解有兩個方面:第一,救助標的須被全部或部分地保存下來;第二,如果救助作業保存了全部或部分救助標的,但是其后非由于救助人的過失造成救助標的最終未被保存下來,仍視為救助有效果。
三是當對構成環境損害危險的船舶或者船上貨物進行救助時,有權獲得特別補償。
四是在救助作業結束后,有權要求被救助人提供擔保,給付救助款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非法批準征用土地罪構成要件及處罰
2020-12-11可以提出專利異議的理由
2020-11-09申請著名商標的條件如何規定
2020-12-24法院如何處理反擔保
2021-02-21如何審查鑒定書的真偽
2020-12-17本案婚姻關系是否有效
2020-11-24房產證過戶了原來房產證還有效嗎
2020-11-08什么是人事外包
2020-11-19試用期內競業限制協議生效嗎
2021-02-27北京工資超過多少扣個人所得稅
2020-12-08財產保險賠償有哪些方法,人壽保險賠償方法有哪些
2020-12-09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流程是什么,在哪些情形下壽險公司會拒賠
2020-11-12貨物運輸保險單種類介紹有哪些
2021-01-26保險法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7保險法充分保護投保人利益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7全權代理有怎樣的效力
2021-02-19國家土地承包年限
2020-12-14劃撥土地轉讓時補交土地出讓金的標準是什么
2021-03-08樓市火爆使財政收入增加
2020-11-19土地流轉合同土地轉讓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