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企業成為獨立民事主體的條件
1.名義獨立。
形成組織體的合伙,即合伙企業是合伙發展過程中比較成熟的形式。隨著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市場瞬息萬變,合伙企業為了避免繁瑣的代理手續,力求對市場信息作出靈活迅捷的反應和決策,越來越多的合伙商行就以其商號的名義對外進行民事活動,以合伙的名義讓渡財產所有權并接受他人轉讓的商品所有權。尤其是在英美國家,合伙商行的商號和合伙人的姓名大相徑庭,在經濟交往中,人們只習慣問商號而不問合伙人。這樣,合伙企業就逐漸擁有了獨立的字號或名稱,在經過核準登記后還受到法律的保護,對外開展民事活動完全以合伙的名義進行,可見法律是把經營范圍內的民事權利能力授予了合伙組織,而非各合伙人。在我國,從《民法通則》的一般規定“個人合伙可以起字號”起,法律、法規不斷出臺,賦予了獨立合伙主體越來越多的權利,合伙可以起字號、刻圖章、在銀行、信用社開設賬戶、以合伙的名義申請商標注冊、成為獨立的納稅主體,特別是合伙可以作為獨立的訴訟主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合伙企業法》第8條、第13條更是明確規定,設立合伙企業,必須有其中載明了合伙企業名稱的書面協議。也即合伙企業的成立要件之一就是必須有自己的名稱。領取營業執照后,合伙人此名稱的名義從事經營活動(第17條)。所以現代社會中,作為企業形式的合伙無論在事實上還是法律上都已取得了自己的獨立名稱權。
2.意志獨立。
合伙要存在和發展,還要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鞏固在競爭中的地位,所以合伙不可能沒有自己的整體利益,而當合伙已成為一個整體,以整體名義與第三人發生民事關系時,其意志就不再是哪一個合伙人的單一意志了,而是全體合伙人的共同意志,也只有整個合伙的共同意志才能對合伙事務發生效力,因為合伙財產在一定程度上已脫離了其原所有人(合伙財產為共同共有關系)。一般情況下,任何一個或少數合伙人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對其行使所有權,合伙財產的轉讓、收益的分配、履行債權、債務等,都需有全體合伙人一致的意思表示。“這種意思表示不是單個合伙人意思表示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獨立于成員個人意思表示之外,反映合伙組織行為能力的‘團體意思’”[3]是一種比“共意”更高級的“公意”。我國早在1987年《民法通則》就規定了“個人合伙的經營活動,由合伙人共同決定”,《合伙企業法》第四章“合伙企業的事務執行”也明顯地體現出這種精神,第25條第2款規定:“執行合伙企業事務的合伙人,對外代表合伙企業”,這表明,執行合伙事務雖是由個人進行,但卻體現合伙的獨立意志,代表合伙企業。
3.財產獨立。
古代各國立法,一般規定合伙采取按份共有制度,合伙本身沒有獨立財產,但近代為了維護合伙的相對穩定性,增強競爭實力,合伙財產趨向于獨立和集中。各國立法現已普遍規定,合伙財產為全體合伙人共同共有,典型的如日本民法典第668條,臺灣民法規定等。共同共有財產,不是公民個人所有權的簡單疊加,合伙人在合伙關系存續期間,對于全部共有財產不分份額地、平等地享有所有權,實際上也就失去了自由支配、處分個人出資財產的權利,既不得自由處分,也不得擅自分配或轉讓,所以合伙采用共同共有財產制就排斥了某一合伙人行使個人所有權,也即合伙成員一旦出資,該部分財產就與其相對分離,而由合伙企業享有這部分財產的經營管理權,從而具有了區別于合伙人個人財產而相對獨立的合伙團體財產,這種存在于一定時空范圍內的團體財產或共同財產,反映了區別于合伙成員個人利益的團體利益,又是合伙組織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物質承擔者。《合伙企業法》也規定:“合伙企業
存續期間,合伙人的出資和所有以合伙企業名義取得的收益均為合伙企業的財產”(第19條):“合伙企業進行清算前,合伙人不得請求分割合伙企業的財產”(第20條):“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轉讓或出資,必須經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第21、24條):“合伙企業中某一合伙人的債權人,不得以該債權抵銷其對合伙企業的債務”(第41條)。這些都充分體現出合伙企業是擁有相對獨立的財產的。
4.責任獨立。
如前所述,責任獨立的含義是指對其債務,合伙企業應首先以其獨立財產承擔無限清償責任,而不是既可由合伙承擔,也可由合伙人承擔。近代各國立法,有些雖仍堅持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承擔無限責任,但改變了要求其承擔連帶責任的作法,僅承擔按份責任,如日本民法典第675條的規定;有些國家或地區雖堅持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但卻采取了補充主義原則,即合伙的債權人須先就合伙財產求償,對其不足額部分始得向合伙人單獨所有的財產求償,如臺灣民法第681條,巴西民法1396條。我國長期以來學理上也作此解釋:在合伙財產完全可以滿足債權人需要時,沒有必要要求每個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此外,當合伙債務和合伙人個人債務并存時,英美法中有“雙重優先權”原則:“企業的債權人立足于企業財產,個人的債權人立足于個人財產”。可見隨著合伙從單純契約關系走向兼有團體性質,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承擔的責任已由過去嚴格的無限連帶轉為相對獨立的責任。《合伙企業法》也順應了這一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潮流,規定“合伙企業對其債務,應先以其全部財產進行清償。合伙企業財產不足清償到期債務的,各合伙人應當承擔無限連帶清償責任”(第39條)。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律霸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律霸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安置的裁決
2020-11-20輕微傷鑒定標準流程有哪些
2021-02-14共同過失犯罪的范圍與要件
2021-01-17交通事故鑒定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2離婚被告人不來可以離婚嗎
2021-01-15兒子死后賠償款能當贍養費嗎
2021-01-12法院可以封失業金賬戶嗎
2021-02-03私自改造租的房屋算違法嗎
2021-02-07部分免責算免責條款嗎
2021-02-08單位能否辭退拒絕加班的職工
2020-12-29職業變了 保險是否要變
2021-02-08私家車投保的注意事項
2020-12-08外資保險公司可以依法經營分出保險業務嗎
2021-02-16中國保監會有權處罰外資保險公司嗎
2020-11-11保險公司定損太低,該怎么辦
2020-12-06保險代位權的適用范圍是怎樣的
2021-01-24保險理財的原則
2020-11-26保險理財:如何選擇投資型保險?
2021-01-13土地承包的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2021-02-16房子在拆遷范圍之內,不想搬遷可以嗎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