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民起訴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適用的法律是我國的行政訴訟法,在行政訴訟法當中,也規定了相關案件的時效問題.就比如公民在提起行政訴訟的時候,如果已經超出了行政訴訟法當中規定的時間,人民法院將不會再受理行政糾紛的.所以有些公民在提起行政訴訟之前就需要知道,行政訴訟法各時效整理是怎樣的?
一、行政訴訟法各時效整理是怎樣的?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提起訴訟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第四十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二、行政訴訟的原則是怎樣的?
1、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3條第1款的規定:"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行政訴訟法的上述規定,確立了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的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這一規定,也是《憲法》第126條、《人民法院組織法》第4條有關規定在行政訴訟中的具體化,行政訴訟活動必須遵循。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行政訴訟法》第4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這一原則要求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過程中,要查明案件事實真相,以法律為尺度,作出公正的裁判。
3、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由此確立人民法院通過行政審判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的特有原則,簡稱合法性審查原則或司法審查原則。合法性審查包括程序意義上的審查和實體意義上的審查兩層涵義。程序意義上的合法性審查,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有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理并作出裁判。實體意義上的審查,是指人民法院只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不審查抽象行政行為,一般也不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理進行審查。就是說,這是一種有限的審查。
4、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這一規定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法制原則,在行政訴訟中的具體體現。在行政訴訟的雙方當事人中,一方是行政主體,它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力,處于管理者的主導地位;另一方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他們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處于被管理者的地位。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從屬性行政管理關系。但是,雙方發生行政爭議依法進入行政訴訟程序后,他們之間就由原來的從屬性行政管理關系,轉變為平等性的行政訴訟關系,成為行政訴訟的雙方當事人,在整個訴訟過程中,原告與被告的訴訟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5、使用民族語文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8條規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人民法院應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中國的三大訴訟法都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作為基本原則予以規定。
6、辯論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9條規定:"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所謂辯論,是指當事人在法院主持下,就案件的事實和爭議的問題,充分陳述各自的主張和意見,互相進行反駁的答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辯論原則具體體現了行政訴訟當事人在訴訟中平等的法律地位,是現代民主訴訟制度的象征。
7、合議、回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6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回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行政訴訟法》第七章又將這一規定具體化,使之成為行政審判中的四項基本制度。
8、人民檢察院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10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人民檢察院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監督,主要體現在對人民法院作出的錯誤的生效裁判,可以依法提起抗訴。
行政訴訟法當中諸多法條都對于時間的問題作出了規定,就比如說在申請工傷認定的時候,對工傷認定的決議不服的話,需要在15天之內提起行政訴訟,我國公民向人民法院提交行政賠償的這種訴訟請求,應該在自己侵權之日六個月之內向人民法院提出.由此可以看出。
2020年最新公布《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全文
行政訴訟法的訴訟時效一般為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廠員工被炒賠多少錢
2021-02-21吃了餿玉米食品安全怎么賠償
2020-11-10冤假錯案發生的主要原因刑訊逼供嗎
2021-01-23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1-01-31夫妻共同財產一方去世怎么分割
2021-01-19女方想離婚男方不愿意該怎么做
2021-01-25房產合同抵押貸款需要房主親自到場嗎
2021-02-28單項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23寒暑假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2-09試用期離職扣2個月工資怎么辦
2020-12-26企業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0游客如何投保境外旅游保險
2021-01-23如何提防人壽保險合同條款中的陷阱
2021-03-10理賠金不因新標準變更 保險合同約定有效
2020-12-24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能否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3-12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7交通事故不理賠情形
2020-12-20無證駕駛撞死人無力賠償告保險公司可以嗎
2021-02-13朋友借車惹糾紛保險費、修車費誰來負擔
2021-03-03保險公司未說明免責事由,投保后能否拒賠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