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即行為人必須有使對方當事人受欺詐而陷入錯誤,并因此為意思表示,從而與之簽訂或履行合同;有欺詐行為。欺詐行為既可以表現為欺詐人以一定的方法故意使對方當事人陷入錯誤,也可以表現為欺詐人以一定的方法故意阻礙對方當事人使其發生錯誤;既可以表現為積極的作為方式,也可以表現為本應作為而故意不作為的方式;受欺詐人因受欺詐而陷入錯誤。
這里所說的“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及其他重要情況的認識缺陷。例如,誤將劣質產品認為是優質產品,誤將有重大瑕疵的標的物認為無暇疵,誤認為欺詐人有履行合同的能力等等。這種錯誤,必須是因欺詐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受欺詐人陷入錯誤與欺詐人的欺詐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受欺詐人因錯誤而為意思表示,與之簽訂或履行合同。錯誤的認識必須是進行意思表示的直接原因。
刑法規定的合同詐騙手段是“虛構事實或者隱瞞事實真相”,合同法和民法通則規定的民事欺詐的是“以欺詐、脅迫手段”。
兩種行為的相同點是:“制造虛假的事實,使用了欺騙手段”和非法(違反刑法和民法之別)獲取了財物。
二者的不同點是:在主觀故意上合同詐騙者在簽訂合同或履行合同時根本就不希望履行合同,只想享有合同約定的權利,沒想承擔合同規定的義務;而民事欺詐則恰恰相反是希望合同的履行,通過合同的履行實現騙得非法錢財的目的,如通過產品質量有瑕疵、合同延期履行、拖欠貨款等方式實現非法獲利的目的。這是罪與非罪的界限,應在實踐中掌握,凡符合合同詐騙的幾種形式的行為,如果沒有證明其確實是真誠履行合同的證據,就應當確認為合同詐騙,如果有證據證明行為人履行合同的誠意,則不能認定為合同詐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有土地是否可以協議出讓
2020-12-06軍人轉業費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12-12注冊公司需要提供的資料及步驟有哪些
2021-01-05在公司受傷了公司應該賠償什么
2020-12-21簽了不平等合同怎么辦
2021-01-24老師打破學生頭,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9幫別人擔保買房需要承擔什么責任呢
2020-11-19如何預防員工不辭而別
2021-02-10勞動者被裁能得到什么賠償
2020-12-17單位聘請廚師是否具有勞動關系
2020-12-27勞動爭議仲裁立案需要幾天時間
2020-12-30人壽保險的類型和條件有哪些
2021-03-20產品質量責任險中的賠償處理方面有什么規定
2021-02-08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
2021-03-20哪些問題是人身保險合同訂立時要注意的
2020-12-09該保險合同是否適用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的理賠原則
2020-12-15買保險的六條準則
2021-01-30果園經營管理承包合同
2021-01-14拆遷補償合同糾紛時效怎么認定
2021-02-15城市房屋拆遷補償與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