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即行為人必須有使對方當事人受欺詐而陷入錯誤,并因此為意思表示,從而與之簽訂或履行合同;有欺詐行為。欺詐行為既可以表現為欺詐人以一定的方法故意使對方當事人陷入錯誤,也可以表現為欺詐人以一定的方法故意阻礙對方當事人使其發生錯誤;既可以表現為積極的作為方式,也可以表現為本應作為而故意不作為的方式;受欺詐人因受欺詐而陷入錯誤。
這里所說的“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及其他重要情況的認識缺陷。例如,誤將劣質產品認為是優質產品,誤將有重大瑕疵的標的物認為無暇疵,誤認為欺詐人有履行合同的能力等等。這種錯誤,必須是因欺詐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受欺詐人陷入錯誤與欺詐人的欺詐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受欺詐人因錯誤而為意思表示,與之簽訂或履行合同。錯誤的認識必須是進行意思表示的直接原因。
刑法規定的合同詐騙手段是“虛構事實或者隱瞞事實真相”,合同法和民法通則規定的民事欺詐的是“以欺詐、脅迫手段”。
兩種行為的相同點是:“制造虛假的事實,使用了欺騙手段”和非法(違反刑法和民法之別)獲取了財物。
二者的不同點是:在主觀故意上合同詐騙者在簽訂合同或履行合同時根本就不希望履行合同,只想享有合同約定的權利,沒想承擔合同規定的義務;而民事欺詐則恰恰相反是希望合同的履行,通過合同的履行實現騙得非法錢財的目的,如通過產品質量有瑕疵、合同延期履行、拖欠貨款等方式實現非法獲利的目的。這是罪與非罪的界限,應在實踐中掌握,凡符合合同詐騙的幾種形式的行為,如果沒有證明其確實是真誠履行合同的證據,就應當確認為合同詐騙,如果有證據證明行為人履行合同的誠意,則不能認定為合同詐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責任認定書下來不賠怎么辦
2020-12-04債務人死亡的法院不能直接判決繼承人承擔清償責任
2020-11-14破產和解程序中生效的要件有哪些
2020-11-27電子商務法全文內容是怎樣的
2021-02-03冷暴力算家庭暴力嗎
2021-03-05民事調解到期不給錢如何處理
2020-11-26訴訟保全擔保怎么寫
2021-01-06北京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程序是什么
2021-01-30簽訂勞動合同要注意的九個事項
2020-12-23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二)
2021-02-11最高法院出臺司法解釋規范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內容是什么
2021-01-03旅游意外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0-11-27順利理賠八大秘訣
2020-12-20外資保險公司的關聯企業是指什么
2021-03-23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嗎
2021-01-10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研究
2020-12-02為什么會出現保險公司的賠款少于車禍事故實際支付的費用?
2021-01-05失效
2020-12-31土地承包合同什么情況下無效
2020-12-11什么叫做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