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觀目的不同。
民事欺詐是為了用于經營,借以創造履行能力而為欺詐行為以誘使對方陷入認識錯誤并與其訂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只希望通過實施欺詐行為獲取對方的一定經濟利益,而合同詐騙罪是以簽訂經濟合同為名,達到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2)欺詐財物的數額不同。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第六十九的規定、合同詐騙案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a、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
b、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的,數額在五萬至二十萬元以上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般黨員失職失責如何處理
2021-01-28商標侵權行為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021-02-06全款公寓房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1-24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繼承
2021-01-22被扶養人生活費怎么計算
2021-01-02民事訴訟調解與不調解的區別
2020-12-30進行婚前財產公證有什么積極效果
2020-12-18商業銀行違反規定同業拆借的如何處罰
2021-02-27合同債權最常見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30分家產時不動產繼承要先確權嗎
2020-12-26臨時停車多久算違章
2021-01-18雇傭關系無底薪可以嗎
2021-02-21勞動合同變更的方式
2021-03-21怎么對抗政府非法征地
2021-02-17試用期、服務期是如何確定的
2021-02-03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具體是指誰
2020-11-15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是怎樣的
2020-12-26用假手續取得保險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03保險索賠有什么規定
2021-03-03小事故逃逸了還能走保險嗎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