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請教一下各位,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一方以欺詐的方式簽訂的合同無效。我不是很明白怎樣才算構成欺詐?請問誰知道欺詐的構成要件是什么?謝謝!
律師解答: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8條,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構成欺詐行為一般必須具備以下4個要件:
(I)欺詐人有欺詐的故意。欺詐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陳述是虛偽的,并會導致對方陷入錯誤認識,而希望或放縱這種結果的發生。欺詐的故意包括兩方面:一是陳述虛偽事實的故意;二是誘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的故意。
(2)欺詐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是指欺詐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和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是構成欺詐行為的兩個方面。故意陳述錯誤事實的行為,例如將假冒偽劣商品說成質優價廉。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的行為,是指行為人有義務向他方告知真實情況面故意不告知。沉默是否構成欺詐呢?大部分國家的法律規定,當行為人有義務說明真實情況而不說明、保持沉默即構成欺詐。我國法律對沉默是否構成欺詐的規定與上述規定相似,例如(產品質量法)第28條規定:銷售者在出售某種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的產品,應當事先向消費者或用戶作出說明,否則銷售者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該規定表明在負有說明義務時保持沉默即構成欺詐。另外依據誠實信用原則負有說明義務的,也不能保持沉默。
(3)被欺詐人因欺詐而陷入錯誤。所謂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及其他重要情況的認識缺陷。構成欺詐,一般必須是被欺詐人的錯誤認識與欺詐人的欺詐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易言之,如果被欺詐人訂立合同,那么必須是欺詐人提供的虛假情況與合同內容有密切關系,并且被欺詐人因欺詐人提供的虛假情況對合同內容發生了錯誤認識。
(4)被欺詐人因錯誤而為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詐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詐行為而作出的,也不構成欺詐。這表明被欺詐人的意思表示與欺詐行為之間具有因果聯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規定: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北京現1.9萬噸污泥污染,污染環境構成什么犯罪
2021-02-27電子郵件證據是如何認定效力的
2021-01-11律師事務所異地提供法律服務,收費如何確定
2021-03-09出版單位應如何避免侵權
2021-01-10商標權可以無償轉讓嗎
2021-02-19商標近似判斷原則有哪些
2021-02-04瞞著寫首付贈與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4小區改造造成個人財產損失怎么辦
2021-01-11工廠集資房轉賣需要什么手續
2020-12-13滯納金超過多久強制執行
2020-11-18有不良逾期記錄怎么辦
2021-02-01學生在學校受傷班主任有責任嗎
2020-12-03土地糾紛有人做偽證可以報警嗎
2020-12-01廠里集資房什么意思
2020-12-20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離職時扣除工裝折舊費合法嗎
2020-12-05怎么簽試用期合同
2021-01-28終身壽險的保障期限是多久,終身壽險的好處有哪些
2020-12-03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0-11-21財產險是怎樣收費的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