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請教一下各位,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一方以欺詐的方式簽訂的合同無效。我不是很明白怎樣才算構成欺詐?請問誰知道欺詐的構成要件是什么?謝謝!
律師解答: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8條,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構成欺詐行為一般必須具備以下4個要件:
(I)欺詐人有欺詐的故意。欺詐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陳述是虛偽的,并會導致對方陷入錯誤認識,而希望或放縱這種結果的發生。欺詐的故意包括兩方面:一是陳述虛偽事實的故意;二是誘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的故意。
(2)欺詐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是指欺詐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和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是構成欺詐行為的兩個方面。故意陳述錯誤事實的行為,例如將假冒偽劣商品說成質優價廉。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的行為,是指行為人有義務向他方告知真實情況面故意不告知。沉默是否構成欺詐呢?大部分國家的法律規定,當行為人有義務說明真實情況而不說明、保持沉默即構成欺詐。我國法律對沉默是否構成欺詐的規定與上述規定相似,例如(產品質量法)第28條規定:銷售者在出售某種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的產品,應當事先向消費者或用戶作出說明,否則銷售者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該規定表明在負有說明義務時保持沉默即構成欺詐。另外依據誠實信用原則負有說明義務的,也不能保持沉默。
(3)被欺詐人因欺詐而陷入錯誤。所謂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及其他重要情況的認識缺陷。構成欺詐,一般必須是被欺詐人的錯誤認識與欺詐人的欺詐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易言之,如果被欺詐人訂立合同,那么必須是欺詐人提供的虛假情況與合同內容有密切關系,并且被欺詐人因欺詐人提供的虛假情況對合同內容發生了錯誤認識。
(4)被欺詐人因錯誤而為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詐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詐行為而作出的,也不構成欺詐。這表明被欺詐人的意思表示與欺詐行為之間具有因果聯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規定: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撞人后事故處理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2股權質押能否引入新股東增資
2021-02-02離婚男方沒有財產可以要賠償嗎
2021-03-17工傷索賠程序
2021-02-14交通事故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2-25擔保合同樣式
2021-03-02國企改制解聘職工經濟補償標準有何規定
2021-03-09競業限制時間由當事人事先約定但不得超過多久
2020-11-29產品責任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5人壽保險合同到期要怎樣繳費
2021-03-14意外死亡賠償協議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2第三者定義范圍不同 撞了家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2機動車轉讓保險手續未變更出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賠償
2020-11-24車險理賠次數與保費有什么關系
2020-12-15非法營運出事故保險賠嗎
2021-01-22保險法司法解釋一有什么內容
2021-02-05海上貨運保險利益案例
2021-03-01承包合同未到期能否單方中止
2020-12-21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2020-12-24怎么理解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不變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