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解除,是合同有效成立后,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關系歸于消滅的行為。
合同信守是合同法的重要原則之一。其要義為,依法訂立的合同在當事人間具有相當于法律的效力,除依當事人協(xié)議或法律規(guī)定合同可以變更或解除之外,當事人應當嚴格遵守合同義務;即使在一方違約時,如未造成另一方訂立合同的主要目的難以實現(xiàn)的后果,另一方也不得輕易解除合同。合同信守原則是社會經(jīng)濟對合同法基本要求的集中體現(xiàn),同時也是合同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必然要求。依現(xiàn)代經(jīng)濟分析法學的觀點,合同法的經(jīng)濟意義突出體現(xiàn)在,它能有效地減少或制止交易中的機會主義行為;在機會主義的誘導下,資源容易流向經(jīng)濟活動完成時間短的領域,從而影響資源利用的經(jīng)濟效益。
如履行期較長的合同或持續(xù)性合同,當事人訂立合同后履行期屆滿前,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極易誘發(fā)當事人輕易毀棄合同,這必然會導致原有交易關系的中途流產(chǎn),引起社會資源的再配置,造成當事人交易成本的增加,于社會整體利益無益。同時,合同既然是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結果,彼此信守相互許下的諾言是順理成章的事;如果允許一方在合同訂立的目的仍可以得到實現(xiàn)時,僅僅基于自身利益而擅自解除既存的合同關系,無疑會使合同的約束力以及市場交易的道德環(huán)境遭到破壞。基于此,羅馬法及法國民法都未全面確立合同解除制度;即使承認在雙務合同中,一方不履行義務時,合同暗含“解除約款”,但也是嚴格予以限制。在德國,直到潘*克吞法學的后期發(fā)展階段,在潘*克吞法學與要求注重本國法律傳統(tǒng)文化的日耳曼法學的論爭之下,法典制定者才從本國商法中吸取了合同解除制度。從法典頒布不久合同解除就暴露出的諸多問題看,至少在法典制定之前,執(zhí)著于“法律科學”的潘*克吞學者們?nèi)匀蝗缌_馬法時代的學者們那樣把合同應當信守視為當然之事。在英美,合同信守原則表現(xiàn)更為明顯,如前述,美國法院認為即便一方屬重大違約,另一方應當首先給對方一個自行補救的機會,或者在已無補救可能后,才得以解除合同。《公約》中根本違約與解除合同的關系也在于“通過根本違約制度,嚴格限制一方當事人在對方違約以后,濫用解除合同的權利。”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物業(yè)維修費能否計入物業(yè)管理費
2020-11-17沒有主債務可以約定抵押嗎
2020-11-24反擔保幾天可以解除
2021-03-18超越代理權的行為有哪些
2021-02-23如何認定虐待被繼承人情節(jié)嚴重
2021-01-10學生在校意外摔倒學校負什么責任嗎
2021-03-16房地產(chǎn)中介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0-12-09解除勞動合同工傷保險有效嗎
2021-02-23國企如何編制改制方案
2020-12-26出口產(chǎn)品責任險簡介內(nèi)容是什么
2020-12-17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嗎
2021-02-28保險公司理賠要原件嗎
2020-12-20安全責任事故保險拒賠的理由
2020-11-11車輛強制險什么時候交,交多少
2021-03-02全權代理有怎樣的效力
2021-02-19土地承包年限
2021-01-04草地、林地承包年限最長是多久
2020-12-04簽土地承包合同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2021-02-14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入股是什么意思
2021-02-13城鎮(zhèn)土地轉讓是什么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