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九十七條除了規定當事人有權采取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外,還規定當事人“有權要求賠償損失”。而這里的“賠償損失”本身,其實就是承擔違約責任的一種方式,因為《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也就是說,“賠償損失”是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之一,而非與違約責任并行或者相互排斥的民事責任承擔方式。
而《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之后的第一百零八條至一百二十二條,都是對如何確定違約責任進行規定。其中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了確定損失賠償額的原則,即“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一般而言,在當事人之間沒有就違約金或者違約金計算方法作出約定的情況下,法官將依據該條規定確定損失賠償額。
除規定損失賠償額的確定原則外,《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還進一步規定,當事人之間可以約定違約金、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根據該規定可以明確的是:違約金與損失賠償額,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或者違約金計算方法,其實就是當事人事先對某一違約行為對守約方可能造成的損失賠償額作出的約定,這種約定符合《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或者違約金計算方法,是確定《合同法》第九十七條以及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的“賠償損失”的數額的事實依據。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合同解除后,守約方要求違約方按約定承擔違約責任,不僅不違反《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確定的原則,并且符合《合同法》關于違約責任的其他規定;上述案例的裁判理由不能成立。
根據履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所以,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也不表現為違約責任,而是一種民事責任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謊報警情“搞事情”?后果很嚴重!
2021-02-24宅基地可以出租嗎
2021-02-03交通事故訴訟如何收訴訟費
2021-03-10國有獨資企業可以不設董事會嗎
2021-02-09不同債權人申請執行同一被執行人如何處理
2020-12-12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
2020-12-03涉及刑事案件怎么處理?
2020-11-08勞動合同未到期補償金多少
2021-02-06被競業限制的對象如何界定
2021-01-12什么叫勞務用工合同
2021-01-28公司裁員賠償有封頂嗎
2021-03-04肇事司機死亡,可否要求其家屬賠償
2021-01-22勞動關系沒有終止仲裁時效有幾年
2020-12-18保險公司中罰則情況有哪些
2021-02-20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后果怎樣的
2020-12-10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受害人采取哪種方式索要賠償更有利
2021-02-23精神病人墜入水井溺亡 保險公司須賠錢
2020-12-05關于熊孩子小區內刮花車案件分析
2021-03-15怎么做公眾責任險的風險評估
2020-11-27被保險人在索賠中的義務責任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