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很多民事訴訟審判的過程當中,法院有的時候是有權利結合實際情況開始對被告或者原告的一些財產進行強制執行的,比如說凍結財產或者是查封不動產等這些,同時民事訴訟法當中也明確的規定了在必要的情形下,這種強制性的執行必須要立即中止的。那么,民事訴訟中中止執行的情形包括哪些?
一、民事訴訟中中止執行的情形包括哪些?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復執行。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
第102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五項的規定裁定中止執行:
(1)人民法院已受理以被執行人為債務人的破產申請的;
(2)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
(3)執行的標的物是其他法院或仲裁機構正在審理的案件爭議標的物,需要等待該案件審理完畢確定權屬的;
(4)一方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另一方當事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
(5)仲裁裁決的被申請執行人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出不予執行請求,并提供適當擔保的。
第103條: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或再審的案件,執行機構根據上級法院或本院作出的中止執行裁定書中止執行。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315條: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涉外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時,如被執行人申辯有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在其提供了財產擔保后,可以中止執行。人民法院應當對被執行人的申辯進行審查,并根據審查結果裁定不予執行或駁回申辯。
二、中止執行的程序
1、中止執行的原因一旦發生,人民法院即應依職權作出中止執行的裁定。
當事人發現中止執行的原因存在時,應積極地將中止的原因告知法院或向法院提出中止執行的申請。
2、中止執行的裁定,一旦送達當事人即發生法律效力。
中止執行的裁定書應當寫明執行的理由和法律依據,執行人員簽名或蓋章,并加蓋人民法院公章。
執行中止是暫時性的,引起執行中止的原因一消失,即應恢復執行程序。
可見在民事訴訟法第234條當中提到,中止執行的情形主要是包括五種的。比如說,其中有一方被執行的當事人突然死亡了,等確認了承擔義務人以后才能重新恢復執行,又或者執行的標的物本身就有意義的等其他特殊狀況。
民事訴訟法涉外仲裁的概念和適用范圍是什么
什么人可以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代理人
涉外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可以代理人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打人致輕傷一級判什么刑2019年最新規定
2020-11-24非上市公司收購股權轉讓要繳稅嗎
2021-01-12交通事故處理有什么規定
2020-11-15廉租住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0-11-21交通事故導致舊病發作怎么賠償
2021-01-12房企破產后購房者要回購房款嗎
2021-03-04過戶房產被惡意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4如何選擇合適的中介,選擇房屋中介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31工資4000,欠債不還強制執行多少
2021-01-11壽險理賠流程
2020-11-18“消費養老”真能夠對老年人進行養老嗎
2021-03-07新車可以異地購買交強險嗎
2021-01-02保險公司是否賠償怎么判斷
2021-03-22在人身保險合同中受益人填誰
2020-11-14被盜車出險 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0-12-15三者險保險人的義務包括哪些
2021-01-17機動車發生全損應如何理賠
2021-01-20交通理賠律師要多少錢
2021-03-07施工承包合同爭議的解決方式有哪些
2020-11-19未全額繳土地出讓金能出土地證嗎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