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告知轉讓房屋曾有命案是否能解除房屋合同
(一)訂立合同時出賣人有義務向買受人披露實際對房屋轉讓、轉讓價格產生足以動搖締約意思或者締約條件的房屋信息
現代民法認為,在合同訂立階段,買賣雙方為了訂立合同進行磋商之際,雙方當事人負有保護信賴關系的附隨義務即先合同義務,違反此義務的當事人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先合同義務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告知義務,即信息提供義務。本質上,先合同義務是對當事人之間信用的確認和保護,是對民法最高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的遵守。誠信原則是整個民法體系的基本原則,是現代合同法理論的最高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2條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2)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提供虛假情況……”。該條是關于締約過失責任的條文,根據該條規定,有締約欺詐行為的,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該條并未正面說明合同一方具有信息披露義務或告知義務,但從該條文可以看出締約欺詐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沉默性欺詐,第二種是誤導性欺詐。構成沉默性欺詐的邏輯前提是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不能隱瞞,應予披露。但何為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即信息披露的范圍,合同法并未做進一步規定。
二、關于沉默欺詐導致合同被撤銷的構成要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轉讓人如果在房屋交易過程中以欺詐的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愿的情況下訂立合同,受讓人當然有權請求法院變更或撤銷。問題是,沉默是否構成欺詐?換言之,保持沉默的行為人是否認識自己的行為可能導致對方陷于錯誤,并基于該錯誤作出意思表示,而主觀上追求這種意思表示的發生,是謂沉默型欺詐。沉默型欺詐的構成要件:
(1)轉讓人負有披露義務;
(2)轉讓人未履行該披露義務使買受人陷于錯誤,并基于該錯誤進行法律行為;
(3)轉讓人認識到其沉默的行為后果。
因此,一般來講,如果遇到問題中的這種情況,如果符合法律的規定,那么這份房屋轉讓合同是可以被準予撤銷的,這也是對受讓人合法權益的一種保護。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您還有什么疑惑的話,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糾紛是否屬勞動監察范圍
2021-03-24涉外結婚必須公證嗎
2021-02-10股東代表訴訟需要滿足的條件
2021-01-05合伙人挪用公款犯法嗎
2021-03-02法定管轄分為哪幾種,裁定管轄有哪些
2021-03-11撫恤金需要申請嗎
2020-11-16賣房人如何簽訂售房合同
2020-11-26喪偶的兒媳和女婿的繼承權
2021-03-11公司股東欺詐轉讓股權如何起訴
2021-03-26律師在各階段會見犯罪嫌疑人所需要的相關手續有什么
2021-02-07單位聘請廚師是否具有勞動關系
2020-12-27勞動關系長期中止能否解除
2020-12-23石家莊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2-27哪些情況下勞動爭議不得仲裁
2021-02-02發生哪些事故時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
2021-01-05交通事故對方不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1-01-04出車禍修車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1-02-13地震死亡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8保險投保時須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2保險報案沒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