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長:
針對本案雙方的爭議焦點“結算條款期限”,我作為原告的代理人補充如下代理意見:
一、被告已超過“質量與數量”的異議期限,視為符合約定。
《合同法》第158條規定:當事人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應當在檢驗期間將標的物的質量或數量不符合約定的情形通知出賣人。買受人怠于通知的,視為標的物的數量或質量符合約定。
本案的質量異議期限是“入庫后兩個月”,即截至期限是2004年11月2日,被告已超出期限,同時庭審也不再堅持有質量問題,我在此不再錣述。關于數量異議期限,被告同樣也已經超過。因為通常來看,數量異議期限短質量異議期限長,這是常識。質量異議截至日期是2004年11月2日,那么數量異議截至期只能在此之內。但遺憾的是被告直到第一次開庭,在長達6個月的時間里(2004.9.3入庫——2005.3.1開庭)對數量異議只字未提,因此依據《合同法》第158條之規定,應視為數量符合約定。其實被告的行為是有原因的,在整個加工過程中,被告的工作人員于*寶、劉*志、陳三寶等一直住在被告處,負責技術指導和監督,原告加工的每個關鍵環節必須經他們的同意方能過關;交貨時間的推遲和數量的變更這么重要的事項被告能不知道嗎?所以被告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對兩項內容的異議只字未提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原告對結算條款的理解,符合承攬合同的規定。
《合同法》第263條規定:“……定作人應當在承攬人交付工作成果時支付,工作成果分批交付的,應相應支付”。依此規定,被告應在2005年9月3日支付已驗收合格的166件商品的貨款。
三、被告對結算條款的解釋于情不符,于法相悖。
按照被告對合同第九條的解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合同約定數量是222件,若221件驗收合格,僅有一件不合格,那么被告就可以拒付221件的貨款,這一件商品永遠不合格,被告就永遠不付貨款了。這顯然是歪理,有失公平,并非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也與合同法相關規定相違背的。
四、原告申請價格鑒定有法可依。
被告收到家具166件,其中包括9件沒有約定價格,所以這9件家具屬于本合同的一部分,原告追要貨款于法有據。依據《合同法》第62條第(二)款之規定: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原告可以要求按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被告既不同意原告提出的價格又不同意價格鑒定,于法無據。
綜上所述,被告第一次開庭咬住質量問題不放,看到希望渺茫,又以數量為借口拒付貨款,恰恰說明質量也好數量也罷都是借口,其根本目的是不想支付貨款。所以被告的行為于情、于理、于法都是站不住腳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預售合同與購房合同的區別
2020-12-16治安處罰程序
2021-01-18安全施工的強制性標準是什么
2021-03-19試用期內企業能否解約
2021-02-11離婚拆遷糾紛如何預防
2021-01-21老年癡呆癥老人,可以設2個監護人嗎
2021-02-03指定管轄是指什么
2020-11-13手寫的紙質版離婚協議書有效嗎
2020-12-05學生發現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1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21-02-14載同事上班遇車禍判賠153萬之律師說法
2021-02-10需要制定公司規章制度嗎
2020-11-25勞動者想離職后可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3-12社保糾紛是否屬于勞動仲裁
2020-11-26銀行不按勞務合同履行工作怎么辦
2021-02-28壽險中的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呢
2021-03-05關于投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風險提示的公告
2020-12-18保險公司可以隨意停售在售短期健康險嗎
2021-03-07保險公司理賠要原件嗎
2020-12-20什么是涉水險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