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大誤解包括哪幾種情形
所謂重大誤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1條規定,是指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行為。
重大誤解主要有以下5種:
1、對合同性質發生的誤解。因為合同的性質往往決定了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例如將買賣合同誤解為贈與合同,勢必改變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從而違背當事人的初衷,因此,對合同性質發生的誤解應屬重大誤解。
2、對對方當事人的誤解。在即時清結或不具有人身性質的合同中,對對方當事人的誤解一般不構成影響合同效力的重大誤解,因為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不會因具體當事人的不同而存在重大改變。但是在以當事人信用為基礎的合同中(信托、委托、寄存、信貸),在以某種感情或特殊身份關系為基礎的合同中(如贈與、無償借貸),或者在以當事人的特定技能的合同中(如演出、加工承攬),對對方當事人的誤解則明顯屬于重大誤解。
3、對標的物品種的誤解。如將冷凍機誤解為冷藏機。因為對標的物品種的誤解屬于對合同標的本身的誤解,所以將造成合同的目的落空,使誤解者遭受重大損失,當歸屬重大誤解。
4、對標的物質量的誤解。如將贗品當作真跡,將合金當作純金購買,即屬重大誤解。但僅對標的物的非主要功能或效用發生的誤解不屬重大誤解。
5、對標的物數量、包裝、履行方式、履行地點、履行期限的誤解。如果對上述的誤解造成了誤解者重大損失的當歸屬重大誤解,如果未造成誤解者重大損失則不屬重大誤解。
二、構成重大誤解應具備哪些條件
構成重大誤解必須具備以下4個要件:
1、必須對合同主要內容發生了重大誤解。如果僅僅對合同的非主要條款發生誤解,并且不影響合同的目的及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則不構成重大誤解。
2、誤解人因為誤解作出了意思表示。即誤解人的誤解與其意思表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3、誤解是由誤解人自己的過錯造成的。這也是誤解和欺詐、脅迫及乘人之危的主要區別之一。即誤解人的錯誤認識不是源于對方當事人的遺錯行為,而是由于自己的不謹慎。
4、誤解是誤解人的非故意行為。在此不允許當事人以重大誤解為借口,而實屬于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行為來撤銷合同。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重大誤解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一旦發現存在重大誤解時,當事人可以選擇是否撤銷合同,如果撤銷的話,則是要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銷的申請。同時,構成重大誤解的也是要具備相應的條件才行。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撞人出院后怎么調解
2021-01-09辭職后需要跟公司拿回勞動合同嗎
2021-01-12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2021-02-01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021-02-13聯防隊員暴力拆遷還動手打人,暴力執法怎么處罰
2021-02-14什么是婚姻自由,婚姻自由的保護措施是什么
2021-02-06勞動仲裁調解協議書范本
2020-11-10交通違章不處理會上征信嗎
2020-12-17債務危機有哪些救濟途徑
2021-01-03未成年繼承遺產需要償還債務嗎
2020-11-30整容失敗沒有合同怎么起訴
2020-11-24什么是房產調查
2020-11-29競業禁止的含義是什么
2020-11-12什么是勞務經濟
2020-12-21能登報聲明斷絕親子關系嗎
2021-03-20“期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2漲薪一個月后辭職應按漲薪前薪資發放還是漲薪后薪資發放
2021-01-03建設工程設計責任保險條款
2021-02-09保險公司中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包括哪些
2021-01-30保險人未明確說明的免責條款是否無效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