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發展,隨之而來的合同糾紛也越來越多。合同糾紛是合同訂立和履行過程中的不正常情況,不但影響了當事人之間的友好合作,影響了合同的履行,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合同非自然終止等。而且一旦發生合同糾紛,處理起來必然會耗費當事人的精力和財產,增加當事人的負擔。如何在訂立合同時防范合同欺詐,預防合同糾紛的發生,已成為眾多公司經營管理者追求的目標。因此,事先采取各種預防措施是避免合同產生糾紛的有效方法。本文筆者通過對眾多合同糾紛案件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在簽訂合同時應重點注意的幾個問題,以期在交易過程中降低企業的風險。
一、充分重視法律專業人員的利用,爭取合同的起草權。
訂立合同是一件技術要求高、風險大的經營行為,無論對于合同的效力,還是履約能力或陷阱條款,公司法人及經營者都因可能缺乏經驗而難以準確進行把握。只有充分借助法律專業人員的作用,才能更好地預防合同糾紛。最直接也最普遍的是聘請律師進行咨詢解決或向公司常年法律顧問求助。另外,一般來講,合同由誰起草,誰就掌握主動權。起草一方的主動性在于可以根據雙方協商的內容,認真考慮寫入合同中的每一條款,斟酌選用對己方有利的措詞,更好地考慮和保護自己的利益。
二、認真審查簽約對象的主體資格、資信能力、履約能力等
為防范合同欺詐行為,減少交易風險,必須認真審查對方的主體資格、履約能力、信用情況等。
首先要查看對方的營業執照和企業參加年檢的證明資料,了解其經營范圍、對方的資金、信用、經營情況、其項目是否合法。不能僅憑其名片、介紹信、工作證、公章、授權書、營業執照復印件等證件,就相信對方。同時也要審查簽約人的資格,查看對方提交的法人開具的正式書面授權證明,了解對方的合法身份和權限范圍,以確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時效性。一般來說,公民本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負責人均具有簽約主體的資格。其他人員代表公民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簽訂合同時,必須有授權委托書。對于標的額大的交易,還應到工商、稅務、銀行等單位調查對方當事人的資信能力。
三、訂立合同時要精心準備合同條款。
合同條款是當事人履行合同的依據。為避免因條款的不完備或歧義而引起合同糾紛,當事人應精心準備合同條款。除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外,其他合同條款都可以在協商一致基礎上進行約定,尤其是關于合同標的(包括名稱、種類等)、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履行方式、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法等合同主要條款。
(1)合同名稱與合同內容要一致
有些企業使用統一的合同文本,這本是好事,但由于對合同性質了解不細,出現張冠李戴的事情。例如本是加工承攬合同,卻使用購銷合同文本,為合同以后的履行和適用法律條款增添了爭議。
(2)注意價款支付及其方式
市場條件下的企業要講求經營效益,而不是單純追求銷售額,更不是單純追求生產量。為了確保價款能夠及時足額地收回,必須把好合同簽訂中價款支付及其方式的關,從源頭上降低經營風險。如果確需采用先貨后款方式,則要注意把握好需方的整體實力、信譽度、付款時間的長短及手續交接等。在簽訂合同時,須要求需方提供加蓋需方單位公章的營業執照復印件。需方收貨的人若非其法定代表人,收貨人必須持有由法定代表人簽字并由需方單位蓋章的授權委托書,注明委托事項、委托權限、委托期限等。
(3)用詞要嚴謹
簽訂合同不僅要做到字斟句酌、反復推敲,不要在合同中用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的詞句或多義詞,而且要注意合同的條款有無重復,或者前后是否自相矛盾,以免使對方鉆了空子。
(4)明確規定雙方應承擔的義務、違約的責任
許多合同只規定雙方交易的主要條款,卻忽略了雙方各自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特別是違約應承擔的責任。這樣,無形中等于為雙方解除了應負的責任,削弱了合同的約束力。還有一種情況是,雖然規定一方違約,另一方可以向其追索違約金和賠償金,但條款寫得十分含糊籠統,沒有明確的數額,這樣也不利于以后發生爭議迅速確定違約和賠償的金額。
(5)注意“定金”與“訂金”的區別
定金是債的一種擔保方式,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可見定金具有懲罰性,在合同法上稱為定金罰則。在實踐中不少人將定金寫成了“訂金”,而“訂金”在法律上被認定為預付款,不具有擔保功能。
(6)注意合同條款的對等性
合同法明確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義務,一方享受權利,必須承擔義務,合同條款的對等性是公平原則的重要內容。對于義務多、責任重、權利少這類一邊倒的合同,應謹慎與之簽訂合同。因為一旦出現糾紛,本方將會處于極為不利的境地。同樣,也不要簽訂權利多、義務少、責任輕的合同,否則另一方可能以該合同違背公平原則對合同的有效性提出抗辯。
(7)約定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和訴訟管轄地
要明確具體在合同中一般約定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和訴訟管轄地,若本合同發生糾紛,雙方應協商解決,協商不成,通過訴訟(仲裁)方式解決。若選擇仲裁方式解決合同糾紛,不能只是籠統的寫一旦發生糾紛在甲方(或乙方)所在地仲裁部門解決,而應寫具體的名稱,如青島仲裁委員會、煙臺仲裁委員會。若選擇訴訟方式解決合同糾紛,應盡量選擇已方所在地法院管轄。在選擇管轄法院時還應注意協議管轄不得違反級別管轄與專屬管轄。
四、及時履行自己的合同義務,相互協作,共同解決合同履行過程中的問題。
合同雙方當事人簽訂合同后,應當依法和依約履行各自的合同義務,相互協作、共同為實現合同目的而努力。就避免合同糾紛而言,任何一方當事人應及時履行自己的義務與對方當事人相互協作,共同解決合同履行過程中的問題。同時,應隨時注意合同履行過程中的變化,對于出現的可變更、解除的事由應及時通知對方當事人,并注意保存相應的證據,以免在情節上糾纏不清。當事人應盡的基本義務,如及時通知、協助、提供必要條件、保密等。例如,在合同履行過程中若發生不可抗力.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當事人應通知對方當事人不可抗力發生的時間,對合同履行的影響,出具有關證明,采取措施防止損失擴大,并主動與對方當事人商議解決辦法等。
雖然采取了合同糾紛的預防措施,但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合同糾紛的發生。智者干慮,必有一失。一旦合同糾紛發生了,就要正確地對待它,解決它。當事人雙方最好通過協商、調解解決彼此之間的糾紛,調解不成,通過法律途徑來順利解決。
獲取相關幫助請咨詢秦皇島合同糾紛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機關違法對違建強拆有賠償責任嗎
2020-12-22政府部門法律顧問合同范本
2021-03-02股權質押可以順位質押嗎
2020-12-21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申請書怎么寫的
2021-01-29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11執行異議復議規定的基本原則和10個核心問題解讀
2021-01-09非親生子女離婚歸誰
2021-03-03不知情的輕微碰撞算肇事逃逸嗎
2020-12-11服務外包和勞務派遣的意思一樣嗎
2020-12-15產品責任險中的被保險人有什么義務
2021-02-21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是怎樣的
2020-12-26人身保險合同樣本是怎樣的
2020-12-01對無過錯車主未投強制險應如何擔責的思考
2020-12-12保險公司對第三者險應如何處理
2021-03-07超載多少保險拒賠
2021-03-02對強制保險的思考
2020-12-17保險公司
2020-12-18土地承包經營權指的是什么
2020-11-18怎樣簽訂土地轉讓協議
2021-01-07土地轉包合同協議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