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未履行期待利益損失計算
一、什么是期待利益
如何具體確定期待利益?我們認為,主要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期待利益必須是基于有效成立的合同上的期待,而不是基于合同可能達成的期待。對后者,如有過錯,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2、期待利益并非基于締約時的希望,而是基于如果合同得到履行對他而言所具有的價值,它是基于履行時的情況而不是基于締約時的情況。
3、一般說來,至少一方當事人的期待利益代表了合同對他而言而不是對某通情達理的第三人而言的實際的價值,因而基于期待利益的損害賠償要考慮與受害人相關的所有特殊情形,包括他個人的價值甚至個性,以及他自己的希望和機會。也就是說,確定期待利益不能以一般人的標準,必須堅持誠實信用原則,考慮守約方本身的實際情況,包括贏利能力、客觀條件等。
4、三種利益的劃分只是提供了分析問題的框架,有時信賴利益和期待利益在某些案件中有等同或近乎等同的計算標準,如為履行作了必要的準備工作或部分履行了合同,那么既可以單純基于期待利益,也可以基于期待利益和信賴利益的結合。又如,當信賴利益是由喪失與他人締約的機會構成時,期待利益與信賴利益會彼此接近。再如,在違約不僅造成守約方價值的損失而且造成直接傷害時期待利益與信賴利益是一致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首先應該堅持一條“世界規則”,即受害方不得通過累加不同權利主張而獲得超過其實際損失的賠償,或者說受害人不得因幾種類型的請求權的結合而對同一損害項目獲得重復賠償;其次,當不止一種請求可供選擇時,原告享有選擇權。如買賣合同中,違約方收取了貨款而不交付貨物,守約方可以在要求返還貨款和賠償交易損失之間進行選擇,如虧本則會選擇前者,如盈利,則會選擇后者,同時請求是不合理的。
5、明確期待利益的舉證責任主體。并不是一有違約,就可以同時請求三種利益的賠償,或者有三種利益可供選擇賠償。一般說來,期待利益或交易損失總是可以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但舉證責任在受害方,如果受害方無法以相當確定的證據證明他期待的價值,那么就只剩下返還利益和信賴利益的請求了。
二、部分未履行期待利益損失計算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三、怎么計算期待利益損失
(一)期待利益的基本出發點是基于原告的損失而不是被告的收益。損害賠償不能以被告違約所獲得的利益為標準來獲得賠償額。在市場交易中,因為標的物價格總是不斷變動的,如果價格上漲,就有可能誘惑被告違約,將一物數賣,被告一物數賣所獲得的利益有可能大于原告實際遭受的損失額。例如,雙方訂立買賣羊毛合同,每噸5000元,在交貨時市場價格是5500元,被告以高出市場價格100元(即5600元)賣給第三人,原告實際遭受的損失是每噸500元,而被告獲得的實際利益是每噸600元。這時,我們應該依據的計算標準,顯然應以原告實際遭受的損失作為計算損害賠償的根據。因為損害賠償是以實際損失的存在為前提和計算依據的,不能以違約方的所獲利潤作為計算的依據。如果被告從違約中獲利,可判令其支付違約金以替代損害賠償,但不能直接通過損害賠償的方法來解決。
(二)違約損害賠償是基于原告實際可得的利益而不是以被告減少后的支出為標準。如深圳市鹽田區法院審理的**克公司排污工程案,**克公司先同甲公司訂立了一個加工承攬合同,約定甲公司為其建造排污工程,工程款為100萬元。之后,**克公司認為甲造價太高,另外與乙公司簽訂了一個合同,約定向乙支付工程款90萬元。最后,該工程為乙實際履行,導致對甲的違約。在審理中,意見分歧很大,其中有意見認為應以**克公司與乙約定的工程造價為標準賠償甲的可得利益。我們認為這種意見不當。應以**克公司與甲約定的造價賠償甲的可得利益,原告有權就他依照合同本來應該獲得的可得利益要求賠償。在標的物價格不斷波動的情況下,損害賠償的最高限額應該是原告在合同完全履行情況下所應取得的各種利益。也就是說,在此情況下,應該根據期待利益作為賠償標準來補償原告的全部損失,而按期待利益標準賠償,就已經使原告獲得了他應該取得的全部利益。所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保護期待利益已足以維護原告的利益。但如果保護期待利益本身對原告并不十分有利,如標的物價格在不斷下跌,或者原告為準備履行或作出履行所支付的必要代價已經超出了合同在如期履行情況下所應得到的利益,那么,在被告違約后,原告有權基于信賴利益損失要求賠償,而不必按期待利益的標準請求賠償。
(三)原告的期待利益必須是純利潤而不應包括為取得這些利益所支付的費用。否則,信賴利益和期待利益就會發生重復計算。例如,甲、乙雙方訂立一份房屋租賃合同后,經出租人同意,承租人又與第三人訂立了轉租合同。在訂立轉租合同期間,承租人支付了廣告等各項費用10000元。在出租人違約后,承租人要求賠償原合同租金與轉租合同租金的差額,同時要求賠償因轉租所支付的10000元費用。顯然,這10000元費用就不該計算在損害賠償額當中,因為該費用是承租人為獲得轉租利益所支付的必要代價,并可通過轉租利潤的取得而獲得必要補償。要獲得轉租利潤,就不能主張費用損失;要主張費用損失,就不能主張利潤。否則,必然導致重復計算。當然,最終決定期待利益的賠償額,還得結合其限定規則。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拆遷詳細流程是什么
2020-11-15手機在商場丟失商場有責任嗎
2020-11-08做法醫鑒定幾天出結果
2020-12-13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理具有何種職權
2020-12-21外國投資者參與經營者集中要接受審查嗎
2021-02-06引起效力待定的原因是什么
2020-11-08個人獨資股權贈與如何辦理
2021-03-09遺囑人如何自己寫遺囑,遺囑人如何找人代寫遺囑
2020-11-12宣告失蹤的要求有哪些
2021-01-23法院是否可以提前刪除失信人信息
2020-11-12轉繼承怎么分割財產
2020-11-11虛假訴訟1萬元怎么判
2020-12-15學校應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1-02-28正在按揭房是否可以交易?
2021-01-11拆遷安置房加子女名字怎么弄
2021-02-16怎么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19買賣合同公證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事實勞動關系確認及工傷賠償
2021-01-11間隔多久才算勞動關系中斷
2020-11-14勞動調解書有強制力嗎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