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判例是怎樣的
第66條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關于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的法律效果,法律上未設規定,實務中亦有不同的理解。姚*華教授認為:在債務人(被告)行使抗辯權時,法院是作債權人(原告)敗訴判決抑或是同時履行判決如以敗訴判決,原告則須先為給付后再為自己的抗辯權起訴;而以同時履行判決,則可以使一次判決即達實體法設此權利的目的。
德國民法典第322第1款規定:一方因雙務合同而對向其負擔的給付提出訴訟的,主張另一方享有的、在對待給付履行前拒絕給付的權利,只具有判決另一方同時履行的效力。此學說被稱為同時履行判決或交付給付判決。王*鑒先生認為,債權人未提出對待給付而向債務人請求給付時,債務人不負遲延責任;債權人提出對待給付而債務人未為給付時,應負遲延責任。在訴訟上債務人未主張同時履行抗辯權時,法院應作出被告給付的判決。反之,債務人主張同時履行抗辯權時,法院亦應作出同時履行的判決。筆者認為,其法理依據是未經當事人主張之事實,法院不得認定,未經當事人請求之事項,法院不得裁決。概言之,凡當事人未聲明之事項,法院不得加以裁判。否則即為訴外裁決,有違民事訴訟不告不理之原則。
在被告提出同時履行抗辯權時,法院作出同時履行判決是否須被告提出同時履行給付的請求,依王*鑒先生的見解,法院于同時履行的判決,不必基于當事人的請求。原告雖主張被告給付的判決,法院于被告行使抗辯權時,仍應為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判決。被告雖不為同時履行判決的請求,只要其已依第264條(地區民法,筆者注)主張同時履行抗辯權,法院亦應為同時履行的判決。筆者認為,此即所謂當事人主張或請求可測得的射程之內。實務上債務人若援引《合同法》第66條規定進行抗辯,斷不會有要求對方或自己單方履行的意思,法院作出同時履行的判決,當符合債務人抗辯之意思。
同時履行抗辯權于何時行使,《合同法》未設規定。我國臺灣地區實務上認為,同時履行抗辯權,無待以訴為之,即同時履行抗辯權于訴訟上及訴訟外均可以行使。債務人在訴訟上主張同時履行抗辯權時,法院應當審理。債務人于訴訟外主張,但在訴訟上由當事人(包括原告在內)陳述,應為債務人已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于此情形,法院也應當審理。有疑問的是,債務人在訴訟上主張同時履行抗辯權應于何時提出為有效。臺灣學者認為,同時履行抗辯權是屬于事實上的主張,應當在二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提出。該觀點從保護債務人權利言,雖為可取,但不符合訴訟經濟原則。若被告一審未提出同時履行抗辯權主張,待一審法院判決后,被告上訴至二審法院再行主張,二審將對一審進行改判,不利于維護裁判的既判力。據此,筆者認為,同時履行抗辯權被告應于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否則視為放棄抗辯權,法院可徑行判決其敗訴,上訴至二審時亦不予審理。法律賦予了人民抗辯權就是希望人民能夠積極主動地行使自己的權利,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在遇到現實生活中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和判決的話,我們就有權行使自己的抗辯權保護自己的利益。因此也就有可能出現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判決情況,不過這樣的事件只有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才能夠被認可。
在原告訴請被告履行債務時,若被告沒有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則人民法院無疑應當判決被告履行債務。但問題是,在被告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時,法院應當如何判決呢?對此,我國法律未置明文。本文認為,就雙務合同履行與對待履行的牽連性以及同時履行抗辯權制度的功能而言,法院在援用合同法第66條同時履行抗辯權時,如果原告不能證明自己已經完成對待給付或者已經提出對待給付,則應當作出同時履行判決,即原告提出對待履行時,被告應為履行的判決。并且應當在判決書中明確宣示:雙方的互相負擔的債務彼此之間有牽連關系,而不宜單獨判令被告履行債務,而置原告的對待履行于不顧。此外,法院作出同時履行的判決,不必基于當事人的請求。原告在其請求中及時明確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履行債務,法院在被告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時,也應當進行同時履行判決。即使被告不請求法院作出同時履行的判決,只要被告已經依據合同法第66條主張同時履行抗辯權,法院也應當作出同時履行的判決。
華旅網小編的以上文章解釋了什么是抗辯權,解釋了法律是如何規定同時履行抗辯權的相關的規定,相信大家看了小編的文章一定有所收獲吧,大家在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要事先了解清楚具體的事宜,這樣才能正確的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您還有相關的法律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專業律師,我們還提供專業的在線服務,歡迎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正常車禍死人要坐牢嗎
2021-01-31多少周歲算童工,雇傭童工怎么處罰
2021-03-26訴訟時效過了就可以不還錢嗎
2021-02-15固定資產貸款流程是什么
2020-12-03確定債權是否可以質押
2021-02-19什么是公司增資糾紛
2020-12-12行政案件立案技巧和方法
2021-01-26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的有選舉權嗎
2020-11-09借條可以打印再簽字嗎
2021-01-13社會撫養費的支付數額是多少
2020-11-11如何在合同中設置有效的仲裁條款
2021-03-21交通事故證據有哪些
2021-01-04擔保合同無效怎么處理
2021-03-04虛假宣傳可以撤銷裝修合同嗎
2021-03-24新手購房一般會忽略哪些細節問題
2021-02-20提供虛假學歷入職違法嗎
2021-01-21員工學歷造假企業是否可以解除合同
2021-03-02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車上責任險怎樣投保
2021-02-03保險公司誤導 拒賠理由無效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