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未違約方任損失擴大要承擔責任嗎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6 · 146人看過

一、未違約方任損失擴大要承擔責任

合同法》第119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約后,對方應當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采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該規定即為減損歸責,減損義務是法律為促進誠信、維護公平而課以賠償權利人的一項義務,也是對損害賠償責任范圍的限制。該義務內容既包括積極作為,采取措施防止損失擴大,也包括消極的不作為,以避免造成新的損失。作為企業方,應加強法律意識,哪怕在對方違約的情況下,己方也還是要承擔一定的減損義務,如企業在對方違約后,避免損失擴大的意識不強的話,很可能最終由自己來承擔不必要的損失。

二、違約責任賠償損失

違約責任中的賠償損失,又稱為違約損害賠償,是指合同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時賠償債權人所受損失的責任,《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了這種違約責任形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前段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這里明確規定了違約方須賠償債權人可得利益損失。問題是,對于債權人而言,如何確定可得利益的損失?對于違約方而言,如何限制賠償范圍?

《合同法》規定了三種損害賠償:約定損害賠償,一般法定損害賠償和特別法定損害賠償。約定損害賠償如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后段,一般法定損害賠償如《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特別損害賠償如《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二款。約定損害賠償由當事人自由約定,一般法定損害賠償在法律沒有特別規定和當事人沒有其他約定的情況下具有普遍適用性,特別法定損害賠償由合同法特別條款和其他法律加以規定。其中,約定損害賠償和特別法定損害賠償相對確定損害賠償范圍,唯一般法定損害賠償的范圍,尤其是可得利益的賠償范圍,較難確定。

損害賠償額應相當于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可得利益的損失。直接損失指現有財產所減少的數額,可得利益損失是指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未獲得。如何確定可得利益的損失,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對于商事糾紛,司法實踐中常以三種類型進行歸納,分別是生產利潤損失、經營利潤損失和轉售利潤損失。

生產利潤損失多與以生產設備或者原材料為標的物的買賣合同有關。生產設備或者原材料不能到貨、不能及時到貨或者標的物有下次,導致耽誤生產,造成生產利潤損失。這類損失一般根據可比利潤率計算,如根據債權人以往一定期間內的平均利潤率進行計算。

經營利潤損失多與承包經營、租賃經營或者以提供服務或者勞務為標的的合同有關,由于債務人違約導致經營中斷或者受阻造成的損失,其損失額可根據債務人未違約前的憑據利潤率進行計算。

轉售利潤損失,是指在買賣合同中,由于買方違約不交付貨物,導致買方無法轉售獲利,買方低買高賣的差價扣除相應成本后的余額即為轉售利潤損失。

由違約造成的損失,有時違約行為與損害結果的因果鏈環環環相扣,損害結果被越放越大,這就需要對損害賠償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保護債權人的同時也不致于使違約方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對違約損害賠償的范圍進行限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后段規定了可預見規則,除此之外尚有其他一些規則,如與有過失規則、減損規則和損益相抵規則等。

從訂立合同到最終實現合同目的,這之間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所以在訂立之時就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以免在違約行為出現之時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當然,對于合同訂立雙方來說,都有減免損失的義務,這也是公平原則的具體體現。那么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您還有什么疑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李海艦

李海艦

執業證號:

15001201710997219

重慶利欣律師事務所

簡介:

李海艦律師,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重慶利欣律師事務所主任,曾從事行政管理,企業法務3年,公安刑事偵查和法制工作7年,熟悉司法機關辦案流程和內部相關制度,律師執業8年,已承辦400余起刑事、民事、仲裁案件,以及70余起非訴案件,辦理的案件涉及重慶、上海、江蘇、浙江、廣西、貴州等地,客戶涵蓋房地產、建設工程、汽車、物流、酒店等行業,長年擔任多家企業的法律顧問,處理有關項目開發、投融資、股權轉讓、資產交易及商業交易風控設計等方面的法律事務。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李海艦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