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內容:我國法律將精神損害賠償明確規定在侵權領域,但對違約責任中是否適用精神損害賠償卻沒有規定,現實中,某些情形下違約行為給對方造成的非財產損失遠遠大于財產上的損失,因此違約精神損害賠償也應同侵權精神損害賠償一樣得到支持。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可以通過文意解釋的途徑找到現實的法律適用依據,是判決更加公正。
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也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位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奔次覈芍幻鞔_規定在侵權領域可以在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在合同法領域產生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受損害方需選擇侵權責任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但也出現一方當事人只違約沒有侵權,卻也給對方當事人造成極大的精神損害的情形。盡管,我國法律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但是,通過條文文意解釋,可以看出是支持合同損失的精神賠償的。令人可貴的是,在司法實務中我國的法官已經作了有益的嘗試,對這類案件一般能進行理性權衡,合理運用自由裁量權,針對個件特性裁判給予精神損害賠償。
法律依據
對于違約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可以通過法律條文的字面解釋來處理。我國《民法通則》第111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另一方有權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薄逗贤ā返?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可以理解為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造成精神損害的,對方有權要求賠償損失;賠償損失包括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失。
《民法通則》第112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睂@里的“損失”,完全可以認為包括精神損失。精神損害是受害人蒙受的損失,只不過他所失去的不是直接可以價格衡量的財產損失,而是精神利益的失去,以一定的金錢賠償來撫慰受害人并無不可,完全符合損害合法權益應予填補的民法精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贍養父母要拘留多久
2020-11-24行政訴訟公民原告資格能否繼承
2021-01-22火機掉入火鍋爆炸,員工受傷怎么索賠
2021-03-24軍人是否可以涉外結婚
2021-03-15如何解決拆遷上訪問題
2021-01-26侵犯病人隱私權包括哪些
2020-12-15如何判定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2020-11-19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如何避免事故
2021-03-17債權人申請破產流程
2021-02-13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怎么處理
2021-02-03婚姻口頭協議多久無效
2021-02-13合同欺詐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02遺產繼承怎么公證
2021-03-04勞動合同糾紛起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2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不受限制的特殊情況
2021-03-02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細則是怎樣的
2021-02-24在試用期離職領導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22實習期間受傷,用人單位是否應賠償
2020-12-23勞務外包繳納什么稅
2021-01-05保險公司中需要罰款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