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盈利目的侵犯肖像權如何賠償?
肖像權是一種專屬權,肖像權受到侵害表現為精神受到損害,未經肖像人同意而使用肖像的行為均構成對肖像權的侵害。這就是侵害肖像權的構成。具體講,
1、行為人使用了肖像人的肖像;
2、行為人使用肖像未經肖像人同意;
3、肖像人的精神受到了損害。
當然,這樣會存在公益性和新聞宣傳性的使用肖像問題。新聞宣傳性的使用可以規定為例外,而公益性的使用也應當事先征得肖像人的同意,并給予相當的使用補償,這就相類似于公益性的征用。公益性和新聞性的使用肖像也不能使肖像人的精神受到損害。當肖像人的肖像受到侵害時,肖像人就可以依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的規定,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肖像權受到侵害表現為精神損害,因此賠償損失也就是精神損害賠償,情節顯著輕微的,也就不存在賠償損失的問題。
二、侵犯肖像權是否必須出自盈利目的?
雖然《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但從《民法總則》的立法意圖和學理解釋來看,盡管不無爭議,但主流見解均傾向于認為營利性不是侵害肖像權的構成要件。另外,在學者擬議的中國民法典建議稿中,對此問題的界定也十分明確。最高人民法院(1990)民字第28號復函批示特別強調:“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使用其肖像”。遵循立法本意,將營利目的從認定侵犯肖像權的構成中予以排除。
在司法實務中,已有很多事實上構成侵犯肖像權的行為但不具備營利目的的判例。法院一般都將是否營利認定為是否侵害肖像權的一個情節,一個確定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考慮的因素,而并不是作為侵犯肖像權的構成要件。雖然民法通則規定了侵犯肖像權要具備主觀營利目的,但我國司法實踐并不堅持這一原則。
綜上所述,肖像權是公民的民事權利,和自身利益關系密切,即使對方沒有拿去盈利,而未征得同意的情況下使用肖像,也構成侵犯。作為被侵權方,可以提出經濟賠償,主要針對精神損失。解決肖像權糾紛可以采取協商、調解或者起訴等方式,打官司是最后的手段。
侵犯肖像權要承擔哪些責任
侵犯肖像權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0最新侵犯肖像權賠償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走過仲裁的交通事故還能訴訟嗎
2020-12-12新三板股權投資協議
2021-01-29租賃房屋頂塌下來如何賠
2020-12-01房屋租賃協議中的押金
2021-01-26搬運視頻侵權嗎
2020-11-07股權質押可以同時質押嗎
2021-03-23最新企業破產法全文
2021-03-11財產保全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2-20開發商違約訂金能雙倍返還嗎
2020-12-20繼承開庭到判決多長時間
2021-02-05沒領結婚證能要回彩禮嗎
2020-12-12異地案可以移交本地嗎
2021-01-15雙重除斥期間以哪個為準
2020-12-19哪些情況不能簽終止協議
2021-02-06公司倒閉簽約新公司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30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合同訂立當天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擔不擔責?
2020-12-21意外死亡賠償協議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2受益人與被保人同時遇難死亡,保險要怎么賠
2020-11-26從車險爭議看保險人賠付責任的認定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