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證據可以告名譽權
(一)?證明當事人主體資格的證據
(二)?證明侵權事實存在的證據
1、新聞媒體、書刊對公民或法人報道失實損害其名譽的證據。如報道內容的原始載體。
2、虛構事實,含沙射影,對他人進行誹謗的文學作品。
3、以口頭、書面或暴力方式,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侮辱,貶損他人人格的證據。可舉出證人證言、書面材料。
4、以隱瞞真相、捏造事實并加以傳播的方式詆毀他人名譽、信譽,損害他人尊嚴的證據等。
(三)證明侵權事實造成損害后果的證據,如單位處分,當事人精神受打擊患精神病,法人經濟效益滑坡等證據。
(四)被告如主張免責,應提供其沒有過錯,或沒有損害原告名譽權的證據。
(五)有具體訴訟請求的,應提交訴訟請求金額的計算方法、依據和清單。
如何認定侵犯名譽權的行為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
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比如,說某人“是個小偷”等。
所謂誹謗,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虛假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誹謗的方式有口頭和文字等兩種方式,其內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損于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如誣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等。其特征可以稱之為無中生有。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比如醫院未經患者同意,無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無論故意或過失,只要侵權人在主觀上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即屬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也就是說,某人的名譽僅僅指公眾對其的社會評價,而不是該人對其內在價值的自我評價。因此,行為人的某些行為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則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根據以上內容的相關回答可以得出,對于名譽權案件所需要準備的證據包括了侵權事實存在的證據和主體資格的證據以及相應的后果證據,更加具體點比如說錄音以及周邊人的口供,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咨詢可以致電律霸網在線律師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藥店賣假口罩怎么處罰
2021-02-27民法典規定請求撤銷婚姻時效是多久
2021-01-03合伙人之間股份轉讓必須全體合伙人同意嗎
2021-01-06組織、領導、積極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
2021-03-22入贅者對岳父母是否有贍養義務
2020-12-13申請工傷賠償,公司不配合怎么辦
2021-01-16單位讓員工帶病加班是否違反合同法
2021-02-27被繼承人的死亡時間如何確定
2021-02-03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
2020-11-15勞動合同期限空白可以嗎
2021-03-20工廠私自解除勞動合同怎么維權
2021-03-13酒駕判緩刑會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1-01-22實習期最長的是多少
2020-12-31交通肇事逃逸后,被保險人哪些請求商業險賠付獲支持
2021-01-27論發展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1-17農村居民應該怎樣主張以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2020-11-22輕傷后精神損失怎么理賠
2021-01-29土地轉讓合同的無效情形有哪些
2021-01-16股權轉讓與土地轉讓有哪些差異
2020-11-08劃撥土地轉出讓怎么計算價格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