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中,我們離不開的始終圍繞著四個字,也即是吃穿住行。雖說做到吃穿住行不是什么難事,但是在遍布陷阱的今天,總有消費者會在這四個字上栽了跟頭。其中值得深究的原因之一就是消費者沒有維權意識,這才讓一些不法商家鉆了空子。接下來小編就請大家看一看,大家應該了解的消費維權知識到底有哪些吧!
一、什么是消費維權
消費者權益,是指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利以及該權利受到保護時而給消費帶來的應得的利益。消費者權益的核心是消費者的權利,其有效實現是消費者權益從應然狀態轉化為實然狀態的前提和基礎,而對于消費者權利的實現直接提供法律保障的,則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二、消費維權小常識
1、消委會提醒消費者,一定要牢記下面幾個時間:
7日:產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退貨、換貨或修理;
15日:產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換貨或修理;
三包有效期:三包有效期為自開具發票之日起計算。在三包有效期內修理兩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商品,消費者可憑修理記錄和證明調換商品。
2、消委會提醒:
一是必須有足夠的投訴材料作為證據,包括購貨發票或購貨憑證,如有雙方交涉的書面材料或有關部門的質量鑒定更好;
二是保留現場,如若因商品質量、服務質量導致人身、財產傷害,保護好事發現場,可采取拍照、錄像或留下證人、證詞等;
三是收集或索要經營者的姓名、電話號碼、工作牌號、地址、郵政編碼等,以保證能夠第一時間找到對方;
四是若與商家交涉不成,應馬上向消委會或工商部門投訴,不要拖延時間,因為這可能會拖過了三包期限;
五是一些有爭議的質量問題最好與商家一起到有關部門檢測鑒定;
最后是索賠要求也要合理,投訴切不可吹牛,夸大或隱瞞事實。
3、協商不成申訴到底一般來說,消費者和經營者之間發生爭議后,首先可以考慮與經營者協商和解。如果協商不成,則可以向消委會或12315投訴,或向有關行政執法部門申訴,根據雙方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甚至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相信我們的讀者已經對消費維權有了基本的印象。不管怎么說,由于不同消費者對消費物品或服務的了解深淺不一,也就讓一些商家利用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心理來大做文章。看過這篇文章的讀者們,只要有消費,就一定要牢牢記住消費者協會電話12315。
消費維權的官司如何打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司法解釋有哪些?
消費者維權投訴找哪個部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簽假名字的合同有效嗎
2021-03-21合同未到期辭退都有什么賠償
2020-11-15企業破產后以前的合同生效嗎
2021-01-09同居算夫妻關系嗎
2021-02-07涉外家事案件有哪些代理技巧
2021-01-15開庭認罪是否可以判緩
2020-12-02應收賬款質押是否可以對抗優先受償權
2021-03-21個人還不起債務怎么辦
2020-12-27與交警車相撞發生的交通事故如何認定責任
2021-02-05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在偵查階段可以羈押多長時間
2021-03-10著作權案件訴訟費用如何繳納
2021-03-03主合同和補充合同沖突怎么辦
2020-12-15強制執行有哪些性質
2021-02-08交通事故對方全責應該賠償多少
2020-12-23買期房應注意的法律問題
2021-03-04房改售房面積如何計算?
2020-12-10集資房上市需要交納什么費用
2021-03-25入職多久才算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1試用期沒有7天不給工資是否合法
2020-12-18大學生見習期權益應由誰來保障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