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網絡上散布謠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分為三種責任:一是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二是行政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三是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方面,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商業信譽的,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
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的,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行政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有:《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所以說,若散布謠言,公安機關可以依據上述規定對行為人進行處罰,派出所會依據規定,用傳喚證對行為人進行傳喚、查證、處罰。
【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賠償有什么賠償程序
2021-03-03西安老人住院子女最多可休多少天
2021-02-26驗資戶的資金如何轉出
2021-03-09被限制減刑的人能否假釋
2021-03-21婚前債務自動轉為婚后債務嗎
2021-03-14離婚拆遷糾紛如何預防
2021-01-21中止探望權如何恢復
2020-11-26老師猥褻學生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2-07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房地產開發公司類型有哪些,房地產開發費用包括哪些
2021-02-20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的具體內容
2021-03-18可以單獨簽訂試用期合同嗎
2021-01-15學生意外傷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6論發展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1-17工程保險費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2021-02-15他人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免責條款仍舊生效
2020-11-19保險合同的補償性要如何體現
2021-03-09放火騙取保險金應如何定性
2020-12-02只因丟失“費用結算收據” 理賠竟打折
2020-12-05國有土地出讓土地增值稅怎么算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