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意施惠重大過失需要承擔責任嗎
案例要旨:好意施惠行為是當事人之間無意設定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而由當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風尚實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行為。該行為對好意施惠人不形成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好意施惠人非因故意或重大過失無需對受惠人因好意施惠所引發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二、好意施惠與無償合同的關系
1、所謂合同,是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除人身關系以外的其他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是一種典型的民事法律行為,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2、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當事人的法律行為。這是合同的本質特征,這一特征明確了合同行為與單方法律行為的界限。
3、訂立合同的目的在于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任何法律行為都具有目的性,合同的目的性在于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此目的性使其與一般的商量行為區別開來。
4、合同是當事人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礎上所達成的合意。這是民法上意思自治原則的體現。意思自治原則是民法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其他民事法律制度構建的基礎,是指民事主體依法在法定范圍內享有廣泛的行為自由,并且可以根據自的的意志產生、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包括將選擇其行為內容的自由、選擇行為對象的自由、選擇相對人的自由、處分自己權利的自由以及選擇救濟方式的自由。
5、無償合同是合同的一種,它與有償合同相對。它們是根據當事人取得權益是否需要負對價為標準。所謂無償合同是指當事人一方享有權益,無需償付相應對價的合同,如贈與、無償借用、無償的消費借貸等合同等合同則為無償合同的典型。正是因為無償合同和好意施惠都具有無償性而使得人們很容易混淆無償合同與好意施惠行為,這是由于人們沒有抓住好意施惠行為與法律行為的本質區別,而二者最本質的區別在于行為人內心是否具有發生一定的私法效果的意思,即效果意思。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好意施惠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比如邀請好友來家中吃飯、讓熟人搭乘便車以及幫忙照顧小孩,屬于生活中的小恩小惠行為,是事實行為的一種。好意施惠是一種美德,也是社會提倡的良好道德行為,即便有錯也會酌情處理。
交通事故中好意施惠方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如何區別贈與合同與好意施惠?
施惠發生損害施惠人是否承擔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二手房中介費什么時候交
2020-12-04海洋鉆機平臺能不能向海里處置含油工業垃圾
2021-01-15定金不能超過合同總價多少
2020-12-23夫妻一方把房屋贈給他人有效嗎
2021-03-07欺詐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3-25代拍協議范本
2021-01-31什么是商品房,商品房的價格由什么構成
2021-03-04產品責任險的賠償問題如何處理
2021-03-15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否屬于商業險
2020-12-12飛機延誤可以退票嗎
2021-01-31哪些原因會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終止
2021-02-04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15車險新規:車險費率改革后,這些情況也納入責任賠償范圍
2021-02-14為父投保瞞病史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獲法院支持
2020-11-30傷者死亡駕駛員駛離現場全責保險公司怎么賠付
2021-01-16交通保險理賠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2021-02-03保險的種類可以分為哪些
2021-03-06哪些情形屬于沒有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20土地轉讓契約怎么寫
2021-03-24量房子就是要房屋拆遷嗎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