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侵權的行為其實指的就是他行為的實施傷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對第三人構成了一定的侵權的一種職務行為。那么關于職務侵權行為如何認定?這是大家所關心的內容。下面,就由律霸小編在下文中為大家帶來關于職務侵權行為的認定的相關內容。
1. 行為人的行為構成對第三人的侵權
行為人對第三人造成損害的行為符合侵權行為的要件,一般情況下包括行為的違法性、損害后果、行為和損害的因果關系、行為人的過錯等四個要件,但在特殊侵權的情況下,是過錯推定或者無過錯,免責條件等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 該行為應為行為人執行職務的行為
對于行為人的哪些侵權行為屬于職務侵權行為,即如何認定行為人“執行職務”,即“應指一切與雇用人所命執行之職務通常合理相關聯的事項。”該說以雇主所指示執行的事務為基本范圍,同時認為客觀上與執行雇主指示的事務有合理關聯性的行為也屬于職務行為,是主觀說和客觀說相結合的一種學說。臺灣判例實務基本參照該種學說,對職務侵權行為中“執行職務”的解釋為:(1)行為本身即屬職務之執行(包括違法執行在內);(2)有客觀事實足以認其系執行職務之行為;(3)與執行職務相牽連之行為。 由此看來,職務侵權行為的認定,必須以組織的主觀意思為基礎,即圍繞組織賦予行為人的職務要求,在執行職務過程中與執行職務具有適當關聯性的合理范圍內都 應予以考慮。至于如何認定“與執行職務具有適當關聯性”,筆者認為實踐中需要綜合參照以下標準:
(1)行為人的職務與侵權行為之間是否有相當因果關系或相似性,即是否存在通常的可預見性;(2)侵權行為所借助的危險工具(如汽車、公章、票據等) 是否是為完成職務而由組織所提供;(3)該侵權行為是否發生在行為人執行職務的時間范圍內,發生的場所是否處于組織的支配領域內,組織對此侵權行為的發生 有無控制的必要性與可能性;(4)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的主觀意圖如何;(5)執行職務過程中突發的自然性的個人行為,例如上廁所、引火取暖、吸煙、短暫地 休息一會兒,一般應認定為“與執行職務具有適當關聯性”;(6)行為人的行為并非實質性地偏離完成工作所必須或應當實施的行為范疇,通常也可以視為“與執 行職務具有適當關聯性”。總之,擴大解釋“執行職務”的外延,目的是為了更好保護受侵害的第三人的利益。
綜上可知,職務侵權行為認定的行為有行為人的行為構成對第三人的侵權和該行為應為行為人執行職務的行為。如果大家在法律方面還有什么其他的問題,您可以在律霸的知識欄目進行查詢。
產品侵權行為的具體形式有哪些
民事侵權構成要件是什么?
間接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產抵押他項證有期限嗎
2021-01-30宅基地可以出租嗎
2021-02-03連帶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03有解約定金還必須履行合同嗎
2021-03-03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限額是什么
2021-03-16交通事故訴訟需提供哪些證據
2020-12-15哪些民事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轄
2020-11-20監護人能用被監護人的錢嗎
2020-11-23可以有條件的放棄繼承權嗎
2021-02-12土地出讓收益包括違約金嗎
2021-02-13行政處罰公示期多久
2021-01-24合同債權的法律界定是什么
2020-11-29合同生效后有異議怎么辦
2020-12-04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起訴狀事實勞動關系的申請確認范文
2021-01-12勞動爭議調解期限
2020-12-24航班取消怎么賠償
2021-03-13人身保險投保人不交保費公司是否能解除合同
2021-01-20保險合同變更的要件有哪些
2021-01-03投保人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費案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