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害名譽權的免責事由有哪些?
1、自然人依法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行為是憲法賦予公民的合法的民主權利,不構成侵害名譽權。比如,某人實名舉報某地工商局局長收受賄賂。
2、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屬于履行職務行為,享有法定的豁免權,不構成侵害名譽權。
3、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依據職權對自己單位的干部職工做出的工作評價屬于機關內部管理行為,也不構成侵害名譽權。但如果超出工作范疇本身,涉及對干部職工人格的侮辱誹鎊性評價,不在此限。
4、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如果新聞媒體報道情況基本屬實,屬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引導正當價值取向的行為,不構成侵害名譽權。
5、履行法律或道德義務的行為,比如,審理離婚案件的法官向與當事人居住在同一小區的公民了解相關情況時,當事人的鄰居義憤填膺地批評一方作風不好,一般不宜認定為侵害名譽權行為。
二、名譽權侵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于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
4、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
綜上所述,名譽權是公民及企業的正當權利,一旦被認定侵犯,受害人可以要求對方承擔民事責任。當然,如果是新聞媒體監督、個人向國家工作人員提建議或者公民履行法律道德行為的,不能認定是名譽權侵權,這些都是免責的事由。
侵犯名譽權律師函怎么寫
網絡名譽權的相關法律法規
侵犯名譽權責任承擔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因病住院公司解除合同怎么補償
2021-03-25酒后駕車將面臨哪些處罰
2021-02-25監護人能侵犯隱私權嗎
2021-02-13家暴怎么處罰
2020-11-07如何打交通事故官司
2021-01-13工傷賠償標準2020年
2021-01-04辦理政府回購房繼承協議公證需要哪些材料
2021-01-26購房訂金可以退嗎?購房訂金和購房定金有何區別
2021-01-25房產贈與過戶程序是什么
2020-11-11勞務派遣是什么意思
2020-12-08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所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19怎樣簽訂房地產保險合同
2021-03-08人身保險合同主要采取的限制是怎么樣的
2020-11-08人身保險合同可以雙賠嗎
2021-01-19保險格式合同有沒有效 誰說了算
2021-01-25患宮外孕不屬保險公司列舉式條款免責范圍
2020-11-25合資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1-02-24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標志管理工作
2021-03-23法律對于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流轉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0林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嗎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