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損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于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情節嚴重的,將會構成侮辱罪或誹謗罪。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等而使損害后果發生。比如醫院未經患者同意,無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無論故意或過失,只要侵權人在主觀上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即屬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也就是說,某人的名譽僅僅指公眾對其的社會評價,而不是該人對其內在價值的自我評價。因此,行為人的某些行為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則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二、侵害名譽權的責任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與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綜上所述,對于侵害名譽權的立案標準需要有既定的侵害行為,并且給受害人造成損害的,有嚴重后果的情況,法院就會進行立案審判,當然審判的結果會根據案件的嚴重程度來確定,具體的賠償金額法院也會酌情考慮。
侵犯名譽權精神賠償標準是什么
侵犯名譽權律師函怎么寫
侵犯名譽權的證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地要賬堵門犯法嗎
2021-03-14侵犯網絡著作權的行為有什么
2021-01-15工傷取鋼板費應該怎么主張
2021-02-26保險人的合同解除權是什么
2021-01-09AA制夫妻婚內財產協議注意事項
2020-12-20房產互換應如何辦理?
2020-12-30房屋中介合同違約金
2021-02-27新員工入職破冰培訓怎么做
2021-02-06將工程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1-15保險合同是格式合同嗎
2021-02-11伍某訴某保險公司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6患抑郁癥自殺能獲得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21車輛失而復得 保險賠償該退
2021-01-08獲得第三者賠償后還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嗎
2021-01-29軍人傷亡附加保險標準
2021-03-08事故認定書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1-03-22財產保險如何變更受益人
2021-02-24如何正確理解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和出租
2020-11-27農村建設搬遷是否是自愿的
2021-01-14怎么判斷鐵路征收的補償是否合理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