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名譽權是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的人格權,對于他人名譽權的侵犯時要承擔一定責任的,當然,如果他人不追究就另當別論,名譽權不僅僅在民法總則當中有規定,同時一些嚴重的行為也會構成犯罪的,接下來讓小編告訴大家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處罰是怎樣的?
一、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處罰是怎樣的?
(一)必須有損害事實的存在。
損害事實,指因為違法侵權行為造成他人的財產利益或者人身利益遭受損害的客觀事實。侵害名譽權的損害事實主要包括因為違法侵權行為造成受害人名譽損毀、精神或財產上受到損害。精神損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損害,財產損失則是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上的損失,也成間接損失。這兩種損害,有時同時具備,但更多的時候只具備精神損害。但是,這兩種損害,不論是同時具備,還是只有精神損害,具備其中之一者,既造成了損害的事實。
(二)行為具有違法性。
名譽權是公民維護其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權利。對于公民的名譽權任何人都負有法定上的不作為義務。只有行為人違反法定義務,以積極的作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嚴,其侵害行為才具有違法性。《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禁止使用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權。因此只要有人用侮辱,誹謗等方式對他人的名譽進行了損害,就是違法行為,而我認為該不法行為只能是積極地作為,不可能也不會表現為消極的不作為。因為公民權的實現,只要求他人不加損害,并不要求他人的積極協助即可實現。
在客觀上行為人實施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主要有三種:暴力侮辱,指對受害人使用暴力或用暴力相威脅,而使他人的名譽受到侵害;語言侮辱,即用侮辱性的言詞對被害人進行嘲笑、侮辱,使被害人當眾出丑。文字侮辱,即通過文字,圖形等對他人進行侮辱,用以降低他人的人格。
(三)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在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中,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必須存在直接的因果聯系,即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著客觀的內在必然聯系。如果受害人的名譽被侵害,與侵害人的侵害無關,或者侵害人盡管實施了侵害行為,但沒有給任何人造成名譽上的侵害,則行為人不承擔侵權責任。
對于間接地因果關系,一般不予考慮。但是,在名譽侵權行為中,由于侵害名譽權造成的損害主要是精神損害,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都是通過無形的、間接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對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就不能拘泥于是直接損失還是間接損失。一般說來,只要侵權人的行為是違法的,且有過錯,即便是間接損失,也應看做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四)行為人有過錯。
行為人有過錯是構成侵犯名譽權的主觀要件,包括故意和過失。如果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名譽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后果發生的,就是具有損害他人名譽的故意。過失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后果卻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至于發生了損害他人名譽權的后果。
在通常情況下,利用侮辱、誹謗等方式侵犯他人名譽權多是故意的,因為侵權人都是想以此來達到貶低他人人格,損害讓人名譽的目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對他人名譽權的侵犯,還存在一種屬于“不明真相”的過失。例如上面所舉案例的中的第一例,當侵權人不符合實際的消息投書報社時,編輯由于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而信以為真,登報擴散了這種消息,也應認為是對他人名譽權的侵犯,只不過是一種過失行為。根據民法理論中的過錯責任原則,過失同樣應承擔民事責任。
綜上所述,通常情況下,要構成名譽權的侵犯要滿足一定的構成要件,要具有違法行為和因果關系,如果自己的名譽權被侵犯了可以要求他人進行賠禮道歉,如果對方拒絕承擔一定的責任時可以到法院進行起訴的,雙方都可以進行舉證。
侵犯名譽權起訴狀格式
新聞報道侵犯他人名譽權
侵犯名譽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工傷鑒定結果有懷疑怎么辦
2021-01-31域名相似是否構成侵權
2021-02-03新婚姻法訴訟離婚財產分割
2021-02-11婚姻自由是否屬于政治權利
2020-12-12侵權糾紛能否在被告住所地管轄
2021-02-22錄音去哪里司法鑒定
2021-01-04物業管理費包括垃圾處理嗎
2020-12-29治安案件金額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12集體組織所有權有哪些
2021-01-11二手汽車過戶流程是什么
2020-11-27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有補償嗎
2021-01-09延長醫療期后解除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1交通意外險與航空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1-01-06保證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5"保險受益人”空白 忽略保單細節引發爭議
2020-12-20車讓人放火了保險賠嗎
2021-01-11最新保險法司法解釋一,二內容是什么
2021-01-11司機肇事逃逸保險公司判賠
2021-02-24什么叫代理?
2021-02-16建筑承包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1-01-27